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2022年07月06日15:59:27 历史 1622

“对五十岁以下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像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

1986年,香港杂志《广角镜》发表了一篇有关张学良的文章,对于当时的人来说,50年前,正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时间,而50岁以下的人,谁也没亲眼见过张学良。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世人皆知,张学良并非深居简出,而是自193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兵谏”结束以后,就被软禁了起来。

这么多年,张学良没有一天不生活在严密的看管中,旧事重提,尤其是在50年这个关口,即便是香港尚未回归,香港民众也无不群情激愤,为张学良脱离樊笼奔走。

可这场舆论大风暴漩涡中心的张学良,却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然身陷囹圄,直到1990年,蒋经国去世,张学良才获得了人生自由

从青年风华,到耄耋沧桑,蹉跎54载,物是人非,张学良就像是睡了一个长觉,举目茫然。

1946年,在囚禁生涯中辗转多地的张学良,在贵阳市黔灵山公园见过蒋介石后,他被转移到鼎鼎有名的重庆白公馆,张学良一度以为自己要命丧于此,却不想在10月,被押上了去往台湾的飞机。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张学良做了一件对天下都有利,唯独对蒋介石不利的事,让蒋介石想杀而不敢杀,想放又咽不下这口气,只能就这么忍着,把他关起来,看着,企图把张学良关到死。

在飞机上的张学良早就感到不对,长距离的飞行,又跨过一片海洋,无不预示着他们很有可能已经远离了中国大陆。

下飞机后,与重庆一样潮湿的空气,以及迥然不同的温度,无不提示着张学良,他们到来了一个很陌生的地方。

在其后的44年中,张学良都被困在台湾这座岛上,在最初的几年,张学良与在大陆时一样,被困在一处小小的寓所,后来在多方斡旋之下,张学良被准许扩大活动范围,但始终摆脱不了被监视的命运。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好在如此艰难的岁月,张学良身边一直有红颜知己——赵一荻陪伴,不然张学良很难坚持下去。

张学良一生有很多红颜知己,但生命中最重要的就只有两位,一位是于凤至,一位是赵一荻,“赵四小姐

于凤至是张作霖为儿子张学良精挑细选的媳妇,贤惠大方,早年和张学良育有三子一女,但两人的感情却没有想象得那么深刻,只能算得上相敬如宾,或者说于凤至是一个称职的媳妇,一心都挂在了张学良的身上。

而年少风流的张学良,却喜欢到处拈花惹草,对于任劳任怨的于凤至颇有些冷落。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感情则不同,赵四小姐和张学良既是一见钟情,也是两情相悦。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当张学良被囚禁时,于凤至扔下了一直照顾的孩子,回国与张学良同甘共苦,而赵四小姐对外一直宣称是张学良的私人秘书,从未分开。

于凤至身为正妻,面对张学良挚爱的赵四小姐,却从未表现排挤,她是一位极称职的旧式媳妇,任劳任怨,还“贴心”地容纳了没有任何名分,只是作为情人身份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赵四小姐。

但这份“大度”,并没有换来张学良的“浪子回头”。

1940年,于凤至罹患乳腺癌,必须离开张学良,去美国做手术治疗,而这一别,竟是永别

在美国接受治疗的于凤至,因时局问题,以及为了照顾子女,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张学良的身边。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她在美国一直坚信张学良会重获自由,把所有的家产全部用于地产和股票的投资,满心憧憬张学良来到美国一起生活时,会有一个富足生活。

但她最先等来的不是张学良,而是一封来自张学良请她帮忙下决心的信。

信里,张学良请于凤至帮他下决心,同她与赵四小姐两人中的一人断绝婚姻关系,于凤至相伴张学良半生,哪里不懂张学良的意思,伤心归伤心,但还是忍着悲痛,给张学良寄去了离婚申请。

后来,在台湾当局许可的情况下,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登报声明正式结婚,宴请了一众社会名流见证了两人的结合。

靠着爱人相伴,张学良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但还是在1990年获知自由的那一刻,陷入了迷茫。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被禁锢了大半辈子,张学良突然不知道自由和从前有什么区别,缓了许久,才想起自己被限制的日子里,思考过的恢复自由以后,想要去哪里,做哪些事,见哪些人。

其实不用他反应,世上仅剩不多的旧部、亲友,在知晓他恢复了自由后,纷纷致电台湾,希望能尽快与张学良见上一面。

但要说张学良最想见一面的,是一生亏欠最多的于凤至。

于凤至没有等来张学良,他们差一点就相见了,但造化弄人,于凤至于1990年3月17日逝世,仅仅不过3个月,张学良就重获自由。

于凤至生前,一方面囿于台湾当局限制张学良,一方面担忧两人婚已离,再见不合适,就一直没有回到过台湾。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因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再婚,而对张学良死心,可她的墓碑,按照她的遗愿写上的“张于凤至”,暴露了她的真实所想。

张学良在被释放的第一时间,向台湾当局提出了前往美国的心愿,并且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了“请便”的答复。

1990年农历四月十七,张学良虚岁90大寿,离开台湾前,亲友张罗着为他大操大办,庆祝双喜临门,地点定在台湾最顶级的饭店台北圆山大饭店中最尊贵的十二层昆仑厅

这一日,参加生日宴的不止包含宋长志、秦孝义等在内的90多位政要致电恭贺,连周恩来夫人邓颖超也发来贺电。

与别人不同的是,邓颖超的贺电,不止是恭贺张学良诞辰,还是以私人身份向恢复自由的张学良发出返乡邀请。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当然,邓颖超的小小举动,也包含了大陆对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善意。

盛宴当天,不免有记者前来采访这位见证了近百年风云变幻的老人,其中就有记者问及,是否会选择回大陆老家看看。

时隔半个世纪重见天日,张学良面对记者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怯场,饱含真挚的情感回答道:“那里是我的家,游子怎么会不回家?”

记者也抓住机会,继续问是否要在东北老家定居,张学良的回答一如前者,依旧是“东北是我的家,归去自由”,不过在面对美国媒体时,张学良坦言有意愿回到家乡定居

大陆接收到张学良表达的意愿后,积极主动地为张学良返乡牵线搭桥,磋商具体事宜。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1991年,张学良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探亲。

张学良踏上探亲之旅的消息很快传到大陆,中共中央下达指示,诚挚邀请张学良在大陆举办91岁寿宴,同时殷切希望张学良能够参加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为了表现诚意,中央还下达了修葺东北大帅府和元帅陵的指示,方便张学良随时归国祭奠

安排好了一切,张学良旧友吕正操将军带着沉甸甸的诚意,以及邓颖超写的亲笔邀请信,不顾高龄,亲赴美国探望张学良。

吕正操只比张学良小三岁,18岁参加东北军,同年进入张学良的卫队旅,19岁受张学良看重进入东北演武堂学习,毕业后一直是张学良的副官和秘书,同袍、校友,吕正操与张学良的情谊非凡。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西安事变后,两人也再未相见,吕正操的这一次美国之行,也是两人时隔近50年的第一次相见。

遗憾的是,因为张学良第一年到达美国,儿孙子民都希望张学良在身边度过一个生日,因此这一年的生日没有预想的那般在大陆举办。

吕正操达到美国时,正赶上张学良的寿宴,送上精心挑选的寿礼后,他见到了老长官

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相见,没有外露太多的情绪,但紧紧相握颤抖的双手,以及湿润的眼睛,说明了太多。

在劝慰两位老人不要太激动以后,所有人静静退去,让他们好好叙一叙间隔半个世纪的旧。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不知聊了多久,彻底将私人情感抒发透彻了以后,吕正操拿出了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信:

汉卿先生如唔: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相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做故国之游。今颖超收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吕正操同志趋前拜候,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即诵春祺。

书信文字很简单,全文不过200字左右,但字字恳切,既正式又不失温情。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张学良看罢,感慨良久。

故乡,生他养他的家,早年舍己亦不能从侵略者手中挽回的家,世人都说他“兵谏”为国,可他又何尝不是不堪家在侵略者铁蹄下被蹂躏?50余载过去,他从未后悔舍己为国家,情不变,怎能不思故乡?

思及如此,张学良提笔写下了回信:

周夫人颖超大姐惠鉴:


正操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达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敬请正操代向中枢诸公致敬。

据史料显示,周恩来总理在张学良身陷囹圄的二十余年里,一直保持着与张学良的书信联络,频率不一,直到周总理去世才停止。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如此之情,张学良不可能不感怀。

伴着愈发深厚的思乡,张学良可以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邓颖超的邀请,可世事无常,在同年六月中下旬,张学良从美国回到台湾后,时局变化,张学良返乡之旅屡屡遭阻,多次计划完备而不得行。

好在1994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儿子曾经代表父亲携一家重游故乡,回来后向张学良转述了故乡的见闻,又在一年后再次返回大陆,儿子两次的返乡,带给张学良无限的慰藉

新世纪到来,两岸关系修复,可赵四小姐的离去,让张学良遭受重大打击,身体一落千丈,使远行成为一种奢望。

2001年,张学良临终带着无限的遗憾离世,生前最遗憾的事莫过于痛恨身体日渐腐朽,而不得归。

1991年,张学良首次离台赴美,邓颖超邀他回访大陆,他如何回复? - 天天要闻

尤其是最后几年,他常常带着愤恨地语气说:“我很想回去,但情感上的冲击我的身体吃不消。”

可怜张学良为家国民族忍辱负重大半生,到了晚年依旧因两地分离抱憾而终,相信在无数个时刻,张学良也像无数个台湾游子一样,期望台湾回归。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小楼静静矗立,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芳华依旧。回望一百多年前,旧中国风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殚精竭虑,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拼版图片:左图为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右图为中共一大会址原址房间内部(中共一大纪念...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 天天要闻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庆市开州区人,享年71岁。幼时读私塾,13岁时父亲因琐事纠纷被当地恶霸打死后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开始给人家放牛。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 天天要闻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答案,说的是为什么多尔衮被后人捧得那么高?这答案给我看乐了!说多尔衮有一项功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他以开国皇帝之实力,挫骨扬灰的悲惨结果,告诉了后世:带着孩子的盘不能接,别人的儿子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施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旧文《施平:一只理想主义的“土拨鼠”》(原载于2015年4月11日《文汇报》),以飨读者。百岁施平,摄于2010年9月。“我是一只土拨鼠。”施平在自传里这样写...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 天天要闻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一张老照片,珍贵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拍摄于1947年,拍摄地点在陕北小河村,这是毛主席与机要科人员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合影和罕见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此时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样蹲在地上,也没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并不影响他的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 天天要闻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哥走的是怀念,还有伤感兵驻庆远期间爆发的“万里回朝”事件,对石达开的打击是致命的,除了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此事带来的感情伤害。石达开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那些曾经无限拥戴自己的兄弟们,为什么都会选择离我而去,难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