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2022年07月05日03:49:23 历史 1734

前几天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把《动物庄园》这本书一口气看完了,薄薄的一本书,反射出人性的自私、贪婪、懦弱和愚蠢,令人不寒而栗。

该书是由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45年首次出版,该书讲述的是:曼纳农场的动物因为不满主人的欺压与剥削,奋起反抗,并成功推翻人类暴政的故事。不过,故事的结局却出人意料。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01 一切源于一个梦


老麦哲是一头雄猪,曾获得“中等鬃毛奖”,他是动物中最有智慧、最受尊敬的人物。

由于一个梦,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在某一天夜里,他向其他动物控诉了人类的残暴、贪婪和无能,人类什么也不能生产,也没有足够的力气干活,动物们辛勤工作的成果被他们无情地掠夺,换回来的只是无尽的压榨,甚至无法安度晚年,这无疑赢得动物们的强烈认同。

接着,老麦哲说出了唯一的解决办法,那就是“造反”!

夜以继日地奋斗,推翻人类暴政,然后大家就能过上富有、自由的生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团结一致,所有的动物都是同志,所有的人类都是敌人。

接着,他唱起了梦中的歌谣《英格兰兽》,这首歌让动物们热血澎湃,整个庄园都回荡着响彻云霄的歌声。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02 起义成功,这里是动物庄园


老麦哲在三天后安静地去世了,三头最聪明的猪接过了他的衣钵。它们分别是拿破仑、斯诺鲍和斯奎拉。

其中,拿破仑身材高大,面带凶相,沉默寡言。斯诺鲍比较聪明,富有创造性。斯奎拉动作灵敏,嗓音尖细,是个屈指可数的演说家。

老麦哲的教导被他们认真研究,进而总结出一套全方位的思想体系,叫做“动物主义”。

面对主人琼斯的压迫,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忍无可忍的动物终于发动了攻击,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将琼斯赶出了庄园。

他们几乎销毁了所有人类统治的痕迹,包括各种农具、鼻环、项圈、笼头、眼罩、刀子等,将“曼纳庄园”更名为“动物庄园”,并且写下了动物主义的准则“七诫”,作为不可修改的法律。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七诫

03 领导与反击


在取得革命胜利后,由于不能使用农具,动物们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各项工作,尽管效率降低,但动物们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并且提前完成任务。

特别是一匹名为鲍克瑟的马,更是强壮、勤劳并且坚持不懈的代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他的答复永远是:“我会更努力的!”

但是猪,在这个过程中,却并未工作,仅仅是负责教导和督促其他动物。

由于动物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斯诺鲍将七诫简化为一条准则;“四条腿好,两条腿坏。”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面对琼斯的反扑,斯诺鲍精心布置防御战术,依靠他出色的指挥和动物们的奋勇拼搏,再一次赶跑了侵略者。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动物们发现,劳动成果比如苹果、牛奶等却被身为领导者的猪独自享用,理由是猪作为领导者,从事脑力劳动,必须保证足够的营养。

在“你们当中没有谁希望看见琼斯再回来吧”的警告下,动物们也就默认了这一事实。


04 权利的游戏


在动物自治的过程中,身为领导者的拿破仑和斯诺鲍,他们之前的矛盾与日俱增。当一方提出要多种大麦,另一方就表示要多种燕麦。假如一方提出某个地方适合种植卷心菜,另一方就表示必须种植薯类。

特别是在建造风车的问题上,两只猪互不相让,而坚定支持建造风车的斯诺鲍最终在争斗中失败,被驱逐出农场,拿破仑取得了绝对的领导权。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拿破仑提出建造风车,斯奎拉私下告诉其他动物,这些都是拿破仑同志的谋略,目的是赶走邪恶的斯诺鲍。

在斯奎拉的演说,以及周围三条凶恶的狗的陪同下,动物们只好选择相信。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05 风车的建造与毁灭


为了建造风车,动物们如同奴隶一样干活,但他们却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为自己工作,而不是懒散自私的人类。

风车的建造过程异常艰难,为此,鲍克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所有动物都对他充满了敬意和佩服,对他而言,全部难题都可以用“我会更努力的”和“拿破仑同志永远是对的”这两句口头语答复。

当风车建造工程完成一半时,凶猛的西北风将他们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但是,在拿破仑同志的演说中,他将风车的毁坏归咎于叛徒斯诺鲍,并且宣布处死他,而风车的重建工作也将继续。

而斯诺鲍与人类斗争的英勇表现,也被斯奎拉认为是无中生有,动物们记错了而已,这一切实际上是拿破仑同志的英明决策。


06 镇压和清洗


由于风车毁坏,动物们的食物供不应求,饥肠辘辘,但他们仍然要为了风车拼命赶工,任劳任怨。

而为了获得绝对的统治,拿破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先是不肯交蛋的三只黑米诺卡鸡,然后是反对废除星期天大会的四只猪,还有据说偷吃过粮食的鹅,以及梦到过斯诺鲍的鸡等等,这些动物全被当场处死。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更令人震惊的是,“英格兰兽”已经被废除,不允许再唱,因为斯奎拉说,这首歌诉说的是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我们现在已经身处其中了。

即使有动物反对,羊就会大声地咩咩叫起来:
四条腿好,两条腿坏。”

而拿破仑也不能直呼其名了,必须用庄重的称谓——“我们的首领拿破仑同志”,以及其他一些称呼,例如“动物的父亲”、“人类天敌”、“羊的保护神”、“鸭子的至亲”等等。

并且在斯奎拉的不懈演说下,动物们也纷纷表达对于拿破仑同志的感激之情:

“在我们的首领拿破仑同志的领导下,我在六天的时间下了五个蛋。”

“幸亏有拿破仑同志的指引,我们饮用的水才会十分甘甜!”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一首名为“拿破仑同志”的赞美诗被写在“七诫”的对面,一副拿破仑的侧身像被画在诗的上面。

最终,重建的风车也被命名为“拿破仑风车”。


07 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动物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风车也被琼斯等人用炸药炸毁,在寒冷的冬天,动物们的食物都被削减了,只有猪和狗的食物没有减少。

拿破仑甚至命令动物们建造一所房子,供他的子女读书,并且其他动物在碰见猪时,必须在路旁站着。

所有的猪都享有特权,他们的食物更加丰盛,全部大麦供猪享用,每头猪每天都可以领取啤酒,星期天还可以将饰带系在尾巴上。

每个礼拜,动物们都要参加所谓的“自发游行”活动,旨在庆祝动物庄园的努力成果和兴盛局面。

游行结束,先是背诵称赞拿破仑诗的活动,之后是演讲,由斯奎拉汇报粮食增加产量的最新数据。

如果动物们埋怨说这是挥霍时间,羊就一定会嘹亮地喊出“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动物们就只好乖乖闭嘴。

最终,“七诫”被篡改为只有一条:

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最可怕的是,所有的猪都开始学习直立行走,而那句口号也被改成了:

“四条腿好,两条腿更好”。

人和猪在此刻已无分别。


08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本小说被认为是一则令人震惊的政治寓言,动物们起身反抗,通过革命推翻人类暴政,然而却被猪窃取了革命果实,最终走上了极权主义的道路。

本书作者乔治·奥威尔1936年底去西班牙参战,本来是为了保卫共和政府所代表的民主政体,却目睹了左派内部的生死斗争。

《动物庄园》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不能建立在少数人的利益之上 - 天天要闻

奥威尔死里逃生从西班牙回来,对苏联所控制的西班牙共和派表面上代表进步、民主,却进行政治及人身迫害、思想控制的种种做法感到愤慨,因而写下这部小说。

奥威尔通过自身经历以及对苏联的大清洗等一系列事件的了解,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之本质有了自己的判断。以童话形式写成的《动物庄园》便是在这种思想推动下的产物。

这本小说深刻地指出了:

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也就是说,真正的平等与自由,决不能建立在极权主义上

曾有评论家说道: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因此,他也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