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夜话·什么是天下之功,什么又是天下之过

2022年07月03日21:05:12 历史 1345


左传夜话·什么是天下之功,什么又是天下之过 - 天天要闻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这句话真是说清楚了中国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逻辑。就近百余年来说,从清末的的洋务运动,到民末的救亡图存,再到国共合作抗日,再到中美贸易战,我们在“对外”和“对内”这两件事情与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认知十分不同。在传统文化中,以中原汉族文明为基础的华夏文化,对天下之功的认知是外御四夷,对天下之过的认知是对内兼并。但是,这个道理是如何形成的?里面又有哪些细节存在?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功与过”的问题。

左传》讲“四夷为功,中国则否”,意思是凡是诸侯讨伐四方夷狄取得胜利,要把俘获的人或物奉献给周天子,周天子用之来警戒四方夷狄。在中原作战便不献。笔者以为:单纯从上面的义理来看,似乎功与过非常确定,那就是在周天子之下,讨伐四夷为功,诸侯倾轧为过。但这样问题就来了,一是没有内部兼并,秦汉以后的大一统就不存在了,怎么办?二是只会武力抵御,春秋以后的多民族融合就不存在了,怎么办呢?三是如果功过都有,一个人、一件事的判断标准会混乱,怎么办呢?

01

内部兼并怎么办?

鲁庄公三十年夏,鲁军驻扎在成地。因为齐国要夺取鄣地,所以鲁庄公想要救鄣地但是又做不到,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这里不提鲁庄公,因为他不能救鄣地感到耻辱。

秋七月,齐国人使鄣地降附。鄣地乃纪国的远邑,纪亡已二十七年,纪季仍兼保鄣邑。鄣是什么?是纪国残存的城邑。降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用兵夺取之。用兵夺取之,那么为何不言“取”之?是为齐桓公避讳。鲁国之外的取邑例所不书,此处为何书?因为自此纪国之邑被夺取殆尽。

八月二十三日,安葬纪叔姬。鲁女嫁为诸侯夫人,《春秋》例不书葬,此处书葬是为何?是隐痛她。为何隐痛她?她的夫国被灭了,只得被小叔安葬。女子谓夫之弟为叔,此处指纪季。不记载去世的日期而记载下葬的日期,是怜悯纪国的灭亡。

笔者说:关于诸侯内部兼并,一是名义不接受而事实接受,比如:齐襄公灭纪国,周天子力弱,不能管理诸侯,所以春秋五霸相继崛起,其实是用方伯之令代替了天子之令;二是事实肯定而名义上不肯定,比如:齐桓公灭鄣地,事实是“取”,《春秋》书“降”,是为齐桓公避讳。因“取”是用兵夺取,“降”则是对方自来降服。此事齐桓公有霸功,故为之避讳。

02

外来敌人怎么办?

鲁庄公三十年冬,庄公和齐桓公在鲁国济水非正式会见,是策划攻打山戎,因为山戎危害燕国的缘故。齐桓公将伐山戎,请助于鲁,鲁因路远险阻,许助之而不行。且《春秋》以为,戎狄亦是天地所生,但可驱逐之,不应迫杀得过于惨痛,故贬齐桓公。

齐国人攻打山戎。齐人,就是齐桓公。经文说“人”为什么呢?爱惜齐侯,不让“山戎”与“齐侯”并称。经文为什么爱惜齐桓公呢?桓公既没有山戎周边的国家作为内应,也没有其他诸侯国跟随,而翻越几千里的险地,向北去讨伐山戎,为他感到担忧。那么是批评他吗?是褒扬他,为什么褒扬他呢?燕国,是周朝的分支子孙,向朝廷的税赋不能缴纳,讨伐山戎就是为了这件事。

鲁庄公三十一年夏六月,齐桓公来我国奉献俘获的戎人,这是不合于礼的。凡是诸侯讨伐四方夷狄取得胜利,要把俘获的人或物奉献给周天子,周天子用之来警戒四方夷狄;在中原作战便不献。诸侯之间不能互相赠送俘虏。齐是大国,为何齐桓公亲自来进献伐戎之战利品?实际是威吓我国。威吓我国是怎么回事?是用旗杆悬挂战利品,经过我国。

笔者说:关于诸侯征讨四夷,一是肯定抵御四夷的功绩,比如:山戎常年攻打燕国,使燕国与朝廷隔绝,齐桓公就是为此去讨伐山戎的。二是质疑攻伐四夷的行为,比如:为何贬抑齐桓公,“大概是因为迫杀山戎过于惨痛的缘故。” 这是短兵相接的战斗,为何不书“战”?《春秋》地位平等的人方言战,桓公对待戎狄,只能说是驱逐罢了。

03

结束语

《左传》在本年不只是记录了鲁庄公救鄣地和齐桓公伐山戎两件事,也记录周惠王命令虢公讨伐樊皮的事件,这里肯定是在提及“王命”二字。对于“天下之功过”,《三传》持的是一种审慎和思考的态度。一是从天下大道考虑,认为人之为人,均是生命,可以教化,只有杀戮解决不了问题;二是从中国实利考虑,认为抵御四夷、打通通道、增强实力,对大家都有好处;三是从人情事理考虑,内部之过可以被外部之功所代替,识人辩理不应偏颇。

回到开头,何为“天下之功与天下之过”?天下之功者,归有心者于一家之下也;天下之过者,夺人之财于一国之中耳。人,为天地生灵,所以可以“求同”;利,为人人各异,所以可以“求异”。笔者以为:天下之功,就是在文化上求同存异,接受百姓而不接受贵族;天下之过,就是在利益上唯一排他,接受垄断而不接受均衡。说白了,我们中国人可以接受对方的百姓,但不能接受“自私自利”的精英;可以接受双赢的分配,但不能接受“唯利是图”的贪婪。对不对,愿诸君自虑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 天天要闻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我对小鹏的智驾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国一,行业最强!”7月3日,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语惊四座,直接摊牌了。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何小鹏又定了一个“规矩”——2000TOPS算力,以后就是20万车的标配。通俗一点说,就是以后友商如果没有2000TOPS,就别再腆着脸吹智驾了。所以G7发布会主题被命名为“跨时代”,而且几乎全程对标...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