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2022年07月02日19:09:02 历史 1878

1974年,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正在筹备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在考虑会议上要产生的副总理人选时,毛主席问周恩来:

“恩来,你觉得副总理提名谁比较好呢?”

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 天天要闻

图|毛主席

“主席,我认为既然是国务院副总理,那就要有代表性,士农工商都要考虑一下。”

“说得不错,我觉得农民出身的干部中,陈永贵不错!”

“他在大寨的政绩就很不错呢!”

“是啊,国家就需要一个像他这样搞农业在行的副总理。”

那么,陈永贵是谁?

毛主席和周恩来为什么如此看重他?

故事还得从1963年说起。

一、毛主席树立农业干部典型

1963年的夏天,陈永贵所在的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遭遇了特大洪水。

严重的灾害,让大寨大队辛苦半年的庄稼全部毁于一旦,大量农户无家可归。

最严重的是,陈永贵带着队员干了十几年才修好的梯田,全部被洪水冲垮。

山西省委得知后,决定从国库中调出一部分救济粮和救济物资,帮助大寨大队渡过难关。

令山西省委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陈永贵和大寨党支部全体党员经过讨论,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决定,即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资;当年社员口粮不少、社员收入不少、上缴国库的统购粮不少。

省委和地委都不相信大寨大队可以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做到“三不要,三不少”。

甚至有人认为,陈永贵和大寨大队党支部的想法不切实际。

陈永贵对于外界的质疑没有过多理会,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给出回答。

1963年下半年,大寨大队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干劲十足,抢修梯田和房屋,补种庄稼。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在那年秋天迎来了大丰收。

当年的粮食产量非但没少,反而比去年还要多,平均亩产达到700多斤,总产量达到了20多万斤。不仅社员的口粮充足,还上交给国家10多万斤。新建的房屋,看起来也要比以前的更好。

看到成绩的社员,更加信任和拥护陈永贵和大寨党支部了,这在当时确实是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很快,这件事情受到了山西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派人到大寨认真调查和总结。

经过严格的调查走访,省委宣布大寨的成绩不是造假,大寨的经验是先进的,陈永贵的领导是正确的。

于是,大寨大队被山西省委树立为农业生产先进典型。

11月,山西省委号召各级党委,特别是基层党支部,要向大寨学习,要向陈永贵学习。在省委的带动下,山西开展了学大寨、学陈永贵的高潮。

“三不要,三不少”,体现了那个年代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

党和国家正需要这样的先进事迹来提振民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滚动播放大寨和陈永贵的事迹。1964年初,《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大寨之路》的通讯报道,并配发了社论。陈永贵和大寨大队的名气更大了。

1964年3月27日,毛主席乘坐火车南下,视察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到河北邯郸后,他在那里停留了几天,专门把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河北省委书记林铁请到火车上,听他们汇报工作。

毛主席对陶鲁笳说:

“你们山西的农业生产怎么样了?”

“我们昔阳县的大寨大队,在支书陈永贵的带领下,做出了‘三不要,三不少’这样的事迹。”

“什么叫‘三不要,三不少’?”

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 天天要闻

图|陶鲁笳

陶鲁笳长话短说,将陈永贵带领队员在洪水灾年实现粮食增产的事迹、《人民日报》通讯报道的《大寨之路》,以及陈永贵被北京市委请到人民大会堂,给一万多名党员干部介绍大寨经验的这些事,全部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听完很感兴趣:

“《人民日报》那篇报道我没有看,北京市委请陈永贵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对陈永贵挺感兴趣的,你有他的材料吗?”

“有的,回头我叫秘书给您送过去。”

“陈永贵是哪几个字?”

“耳东陈,永远的永,富贵的贵。他是个大老粗,不识字。”

“不识字还能干出大成绩,是个人才。你千万别忘了把他的材料给我。”

“好的,主席!”

途中,他给周恩来打电话,通知他注意一下陈永贵和大寨经验的材料。

周恩来挂断毛主席电话后,立刻找来大量有关陈永贵和大寨大队的材料。在阅读材料过程中,被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动,认为陈永贵和大寨都是应该被树立为典型的。

为了保险起见,他并没有直接向主席表态,而是打电话给陶鲁笳,让他亲自带人去大寨做一次长时间的调研。

陶鲁笳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在大寨前前后后蹲了20多天,写成了《大寨大队调查报告》。

报告中充分肯定了陈永贵个人,也充分肯定了大寨大队艰苦奋斗的精神。

5月25日,毛主席已经回到北京,陶鲁笳也将陈永贵和大寨的事迹,呈送到了主席办公桌前。

毛泽东仔细阅读了这份报告,他对陈永贵的事迹大加赞赏,对大寨的经验予以充分肯定,也被大寨人在艰苦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所感动。

从此,毛主席牢牢记住了大寨大队和陈永贵的名字。

在当年5月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毛主席说:

“农业要想自立自强,必须像山西昔阳大寨大队那样,不借国家的钱、不借国家的粮。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6月初,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毛主席和周恩来向常委们,大谈大寨经验和陈永贵的事迹。主席说:

“农业要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

可见,主席这时已经开始提出“农业学大寨”这一口号。

1964年12月,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

“大寨是进行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

12月26日,恰逢毛主席71岁生日,他邀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钱学森、邢燕子、陈永贵等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参加晚宴。

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 天天要闻

图|陈永贵

这天,陈永贵特意在旧棉袄外面,套上了一件稍微崭新一些的黑色对襟夹衣,头上裹着白毛巾,活脱脱一个老实本分的山西农民形象。

毛主席亲切地上前与他握手,他一时语塞,只是咧着嘴傻傻地笑。主席招呼他在自己身旁就坐。

期间,主席和他说了很多话。

主席说:

“你是农业方面的专家啊!”

陈永贵没有听懂毛主席说的湘潭话,周恩来替他解释:

“主席说你是个农业专家。”

陈永贵连忙摇头:

“我就是个没啥学问的农民,算不得专家。”

主席称赞他:

“你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一个大问题,怎么算不得专家呢?”

“我还能帮上主席的忙?”

“是啊,是你大寨的事迹,让我为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找到了出路。”

“主席过奖了。”

“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呀?”

“主席,我50岁了!”

“都到知天命的年纪了啊!家里人都好吗?”

“家里人都挺好的,就是搞生产时累着了。”

“搞生产也要多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接着,毛主席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了陈永贵:

“陈永贵是农业专家,可他与一般的专家不同,他有实践经验,有知识。他比那些在大学里照本宣科的教授强太多,比那些脱离群众的干部要更有实力,他们就没有陈永贵这样的水平。”

陈永贵这样一个基层干部,能得到毛主席这样的夸奖是难得的,这表明毛主席对他的重视程度。

最后,主席还鼓励他:

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 天天要闻

图|毛主席接见陈永贵等代表

“你要多学习文化,把你的经验用文字总结出来,教给我们的高级干部,让他们多懂得一些辩证法。你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好劳动人民的本色。你还要带领大寨大搞科学种田,提高产量,给全国人民带个好头。”

“我一定听主席的话,听党的话,坚定不移跟主席把生产干到底,奋斗到底。”

后来,周恩来曾专门抽出时间,三次登上大寨的虎头山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甚至提出,百年之后要埋葬在虎头山。毛主席虽然没有亲自到大寨考察,但他已经找到了符合自己想法的农村工作典型。

大寨就这样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推动下,登上报纸、广播、电影院,一句“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响遍全国。

二、陈永贵当过“汉奸”?

由于受到中央的嘉奖,陈永贵回到山西后,当选为昔阳县革委会主任,不久后又担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由此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

1968年9月,有军队干部发现,陈永贵参加“九大”前填的履历表里,有严重的历史问题。

这个历史问题就是他27岁那年(1942年),曾经给日本鬼子当过“维持会”的会长。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日本鬼子占领昔阳县后,大寨也来了日本兵。鬼子打算在大寨建立一个所谓的“维持会”,让大寨的村民推荐一人当会长(又叫村长或者代表)。

大寨的村民没有一个想当这个会长,他们左思右想终于找到了寨里的“外来人口”——陈永贵。

陈永贵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他是个有血性的青年,原本是要参加八路军,端枪打鬼子的,但那时八路军搞的是游击战术,神出鬼没的,他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一回到大寨就被人推举为“维持会”的会长,这不是对他的侮辱吗?他死活不愿意。

这时,一个姓曹的布贩子,找到了陈永贵:

“我建议你当这个会长!”

陈永贵刚想骂人,那人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我是八路军独立营的,上面派我来劝说你。”

“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

“那你给我个当会长的理由。”

“你想啊,当上鬼子的会长后,你表面上在为他们干活,可背地里呢,却可以为八路军打探鬼子的踪迹,这也是抗日!”

“好主意!”

几天后,鬼子又叫人来问谁当会长,陈永贵主动站出来,说:

“我来当!”

他当上会长后,便自动成为了鬼子建立的“新亚反共救国会”的成员,有机会在内部了解鬼子的动向,并及时把情况报告给八路军。

鬼子让他干的事,他却总是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渐渐地,他们察觉到了陈永贵动机不纯,并抓住了他给八路军提供情报的把柄。

他们把他关进牢里,严刑拷打,逼他说出八路军的下落。

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 天天要闻

图|陈永贵

陈永贵就是不说,鬼子正准备把他枪决时,昔阳县被八路军夺了回去,他也幸运地保下了一条命。

抗战胜利后,因为给敌人当过“维持会”会长,他被村里人视为汉奸。

他为自己辩解:

“是八路军让我当的,我还为他们送过不少情报呢!怎么就突然成了汉奸呢?”

全村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说的话,他们认为当初他答应当会长,是贪图鬼子许诺的荣华富贵。

唯一知道内情的,那个姓曹的布贩子,早就不知道是牺牲了,还是到别处去了,陈永贵现在是有口难辩。

尽管村民以汉奸的名义对他进行了斗争,但没有真的要他的命。村里人心里明白,他当上会长后,并没有替鬼子做过什么坏事。于是,象征性地惩罚了他一下,就把他放了。

面对自己的“黑历史”,陈永贵心里也不好受,军队干部严肃批评他时,他痛哭流涕:

“我有罪,我不该欺骗毛主席,我要去北京向主席请罪!”

军队干部将这件事上报北京后,政治局委员陈锡联替毛主席传达了意见:

“这件事,毛主席知道了,以后不许再提及!”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陈永贵顺利成为“九大”代表,还成了主席团成员,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三、进入中南海

1972年,党的十大召开时,陈永贵继续担任中央委员。

后来,经毛主席提名,大家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4年,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正在筹备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在考虑会议上要产生的国务院副总理人选时,毛主席问周恩来:

“恩来,你觉得副总理提名谁比较好呢?”

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 天天要闻

图|周总理和毛主席

“主席,我认为既然是国务院副总理,那就要有代表性,士农工商都要考虑一下。”

“说得不错,我觉得农民出身的干部中,陈永贵不错!”

“他在大寨的政绩就很不错呢!”

“是啊,国家就需要一个他这样搞农业在行的副总理。”

随后,毛主席和周恩来又征求了一些老同志的意见,他们都同意陈永贵当国务院副总理。

一天,周恩来找到陈永贵,将他成为副总理候选人这件事告诉了他。

他不好意思地说:

“周总理,我文化水平低,实在当不了副总理啊!”

“永贵同志,你是不是党员?”

“我是啊!”

“是党员就要服从党的安排,副总理这个职务别人抢破脑袋都想要,你还不想干?”

“可是周总理,我是农民出身!”

“新中国选领导人从来不看出身,李自成当年不也是农民吗?谁能想到他最后打到北京,把崇祯皇帝逼得上吊自杀呢?所以呀,放心大胆地干,不要怕!”

陈永贵勉强答应下来。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投票选举了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同时,又选举了包括陈永贵在内的12人为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排名第7。

有一次,在昔阳县干部大会上,陈永贵激动地说:

“古今中外,还没有几个领导人,把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提拔为中央领导,马克思没有,列宁没有,可毛主席开创了这一历史。这代表毛主席是真正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当上副总理后,中央将他安排在钓鱼台3号楼居住,这里守备森严,过惯了自由生活的他非常不适应。他经常出去转悠,可一回到办公室,看到堆成山的文件,他心里就发怵。

5月,他给毛主席写信,请求多到地方去跑一跑,提出了一个“三三制”原则,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昔阳;三分之一到全国各地;三分之一在北京。同时还要求搬出钓鱼台。

毛主席看完他的信,给他批了句:

“同意!钓鱼台无鱼可钓。”

他顺利搬出钓鱼台。

四、不改农民本色

陈永贵身居高位,可他身上那种农民的淳朴本色依然没有改变。

在北京开会、工作,他那一身山西农民的装束没有换掉,他说:

“我习惯了当农民,穿上中山装反而会不自在。”

当副总理期间,全家就他一个人搬到了北京,他的妻子儿女都留在大寨干农活。山西省委提议,将他家所有人的户口全部迁到北京去。他拍着桌子问:

“我看谁敢这么干!”

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 天天要闻

图|陈永贵

陈永贵不拿副总理这一职位的工资,他的经济来源,全是大寨给他记的一个中等劳动力的工分。他的口粮是拿大寨分给他的粮食卖掉,换成全国通用粮票到北京用。

中央看他生活拮据,每个月还是会补贴他36块钱生活费,山西省给他60块兼职补贴,他们全家的收入加上这些补贴,每个月也没有多少剩的。

陈永贵这个级别的干部是可以吃到国家“特供”的,可他每天粗茶淡饭,经常一大碗小米粥或者几个馒头就着咸菜,就能对付掉一日三餐。要是来客人了,他也会稍微吃好一点,但仅限于面条。

烟瘾很大,在老家抽的是自家种的旱烟,搬到北京后改抽香烟,可都是些劣质烟,抽起来直咳嗽,也许他晚年得肺癌,大概与抽劣质烟有很大关系。

他搬进中南海后,自己的内务,比如叠被子、洗衣服、扫地、泡茶都是亲力亲为,甚至和警务员抢着干。他常说:

“我还能动,就不需要你们帮忙。”

他在北京没事干时,将房子附近的空地都开垦出来,种上了豆角、黄瓜等蔬菜,自己吃不完就送到警卫班的厨房去。

在副总理这个职务上,陈永贵尽心尽力,全国各地到处跑,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向中央提出了不少农业发展的意见。他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的支持。

陈永贵自始至终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一次去墨西哥访问,中国驻墨西哥大使姚广得知,他们每个人都发了20元的外汇券,建议每人买一块手表。

他说:

“出国就要戴外国表吗?周总理戴的还是上海表呢,不能买,不能买。”

1980年以后,陈永贵便辞去了所有的职位,国家给他安排了一份在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的活,目的是让他挣点养老钱。他主动退掉了国家给他安排的代步轿车等公家东西,搬到了农场附近,每天走路或坐公交车上班。

在农场担任顾问,其实是个虚职,并没有什么活干。他却干得十分起劲,整天在农场里忙活,观察农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和化肥配比等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丢掉勤劳、节俭的好习惯,赢得了农场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因肺癌晚期在北京逝世。

3月29日,新华社发布讣告:

74年四届人大即将召开,毛主席提议一农民为副总理:他搞农业在行 - 天天要闻

图|陈永贵

“陈永贵同志曾是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受到过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赞扬,他一生听党走,带领群众走集体化道路。”

根据他的遗愿,家人把他的骨灰带回了大寨大队,撒在了虎头山上,并在山上为他立了一块碑,上面镌刻着:

“功盖虎头,绩锚大地!”

这8个字,完整地概括了他一生在土地上干出的功绩。他从虎头山被中央提拔起来,去世后再次魂归故里,也许这就是他的归宿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势危急,刘少白同志奉党之命,返回兴县,协助八路军一二〇师,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刘少白出生在兴县黑峪口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贡生。从小追求新学,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预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纪念日。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大陆自然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邀请了与黄埔军校关系密切的两岸各界人士参与。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台湾地区却出现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岛内也搞了不少“黄埔百年”的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台湾防务...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 天天要闻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中新网新疆哈密6月15日电 (陶拴科)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者、文化专家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左宗棠的精神价值、历史贡献展开深入探讨。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韩国:朝鲜“修墙”! - 天天要闻

韩国:朝鲜“修墙”!

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上修建隔离墙。韩国政府认为,上周朝鲜军人越界事件可能与此有关。韩媒:朝方正在军事分界线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据KBS电视台15日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的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建造隔离墙。韩方此前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