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2024年06月16日11:40:11 历史 9271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大家好,我是霞姐。

黄埔建校百年,要说代表人物,陈赓大将无人能及左右。

陈赓是毛主席的老乡,二十岁不到就认识主席,跟着主席走南闯北,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陈赓又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还救过蒋介石的命,蒋介石得不到,又杀不得,一生对他是又爱又恨。

陈赓更为传奇的,是他和黄埔同学之间的生死之交,这份特殊的同学情也更能体现出陈赓独特的人格魅力。

对黄埔这段难忘的求学经历,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当数“东征救蒋”。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第二次东征讨伐叛变的军阀陈炯明,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任总指挥,陈赓连长负责警卫蒋介石。

面对惠州坚固的城墙,骁勇善战的陈连长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大破敌军防线。

攻克惠州后,总指挥部跟着第3师作为左路军行动,10月27日与叛军林虎部队主力遭遇。

第3师师长谭曙卿轻敌冒进,战到中午,即被敌军包围。蒋介石闻讯后,赶到前线督战。

他把陈赓叫到跟前,说,你是黄埔的好学生,现在革命危在旦夕,校长命令你赶快下山,去向谭师长传达我的命令,不准退却,临阵脱逃者一律枪决!

谭曙卿接到命令后,带着师部的零散部队抵抗一阵,但于事无补,第3师全线崩溃,敌军直扑总指挥部而来。

蒋校长急得要命,命令陈赓:“谭曙卿无能。你去代理第3师师长,集合部队,重新组织抵抗,一定要把林虎的部队顶住!”

此时,大规模溃退已无法阻止,最后连总指挥部的人都悄悄溜掉了。蒋介石见兵败如山倒,对陈赓说,他要杀身成仁。

就在这危急时刻,陈赓却非常沉着冷静劝校长,他说第3师军官不是黄埔军校训练出来的,不是校长你的学生,不丢脸,我们先撤退到安全地点,收拢部队再继续打。

蒋介石听了陈赓的话,借坎下台阶,不自杀了。

此时校长已经吓得直打哆嗦,连路都不能走了。陈赓眼看敌人已离得很近,情况太紧急了,二话不说,背起校长就跑。

他一鼓作气跑来几里地,来到一条河边,把校长送上船后,在组织部队抵抗敌人追击。

此时,陈赓在打惠州时负了伤,腿还没有好呢。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蒋介石得救后,想第一时间和第一师联系,需要派人去送信,高声问了几声无人回应,最后还是陈赓出来说,我去吧。

陈赓徒步160里,穿越土匪窝,爬高就低,脚底走到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他也没有停下,成功将信送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这才派人将蒋校长接过去。

这事件轰动了东征军和黄埔军校,并由毕业的学生带到了全国各地,使陈赓闻名遐迩。

事后蒋介石说:“幸仗总理在天之灵,出奇制胜,转危为安”,但他也知道,救自己性命的不是先总理,而是麾下的连长陈赓。

陈赓在回忆录中详细讲过“东征救蒋”,细说自己如何用背着蒋介石健步如飞。

从那时起,蒋介石重用陈赓,调他做侍从参谋,进入紧随其后,大家都明白,陈赓这无人能及的功劳,肯定飞黄腾达了。

蒋校长曾经在黄埔军校向师生训话时,说:“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如此深得校长喜欢的三好学生,为何会和校长背道而驰,这还得从陈赓的少年说起。

陈赓的传奇,是从小就开始的。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他的祖父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就参加了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一路征战,做到从二品武显将军。

不仅如此,他的继祖母更是个貌美的女侠客,会武艺善骑射,经常教孙辈习武,深得后人爱戴。

到了陈赓父亲这一代,陈家修路架桥,捐建庙宇,已经从武将世家变成了书香门第。

但陈赓骨子里还流淌着祖父、祖母的侠客豪情,他喜欢听祖父行军打仗的故事,更喜欢跟祖母舞枪弄棍。

陈赓不喜欢死读圣贤书,学校里没少惹是生非,惹得老师常常到家里来告状。父亲常常训斥陈赓:到16岁,就把你赶出家门。

没想到,陈赓还没到16岁,就自己跑了。

陈赓在学校不仅和同学打闹,还参加反对学校压制学生的罢课游行。着急了的陈父将陈赓带回来家中,找了两个家庭教师,准备亲自管教。

不仅如此,为了管住陈赓,家里还给他找了个大两岁的富家女孩,准备让他成家。一只准备翱翔长空的雄鹰,怎么能抓来关进鸟笼。

成婚当晚,宾客散去,新郎官跑了。此时,陈赓才14岁不到。

他准备步祖父的后尘,到湘军部队入伍从戎,为了不被家人追到,改名“陈赓”。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少爷兵陈赓在军营几年,发现曾经纵横半个中国的湘军,已经沦为将喝兵血兵无斗志的部队,继续混下去是没前途的。

在隔壁连长彭德怀的建议下,陈赓带领几个战友起来闹军饷,要是不能成功的话,他就到彭德怀的连队当兵。

结果军饷闹成了,陈赓也面临上级的报复。

陈赓收拾行李准备投奔彭德怀,消息灵通的战友却告诉他,彭连长因为打抱不平,已经跑路了,你也赶紧跑吧。

脱离湘军的陈赓为谋生计,到粤汉铁路做了一段时间职员,这时他突然想读书了,便参加了一个自修大学。

这个自修大学的创办者正是毛泽东,在这里他接触了新的革命团体,听了很多著名革命军的讲课,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赓第一时间提出入党申请,但因他是大地主家庭出身,考察一年后才被批准。

从此,陈赓成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从未动摇。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连续失败后,知道军阀靠不住,得有自己的革命军队,开始建立党军。

党军的第一步,就是创办一所军官学校,培养军队干部。在苏联的支持下,学校筹备工作很快开展。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招生广告一贴出,全国轰动,“到黄埔去”成了当时年轻人中最流行的口号。

1923年年底,黄埔军校到长沙招生。陈赓曾经当过兵,他被组织选派去参加考试,为将来的革命武装斗争做准备。

陈赓经过笔试、面试录取后,带着十几个湖南同学南下广州求学,他任班长,负责食宿船票,俨然一幅大哥的派头,这些小弟中就有宋希濂和李默庵。

二十年后,宋希濂和李默庵成为国军悍将,陈赓则是解放军的兵团司令。

火车经过武昌、汉口,又搭乘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的轮船东下。沿途风平浪静,大家豪情满怀。

陈赓慨然而言:“我们祖国是这样的秀丽,自鸦片战争以来,却被外国人践踏得一塌糊涂。这些强盗们还想瓜分我国,要中国人做亡国奴,我们青年人必须努力革命,起来打倒列强和国内军阀!”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1924年6月16日,第一期黄埔军校正式开班,这些被选拔进入黄埔军校的人都是人中龙凤,将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

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讲话,要求黄埔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之心理,一心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他特别强调:一个革命军人要有舍身精神,要不怕死。他说:“我敢说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是不怕死。”

后来学生们根据总统的讲话精神编了个顺口溜,“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

黄埔第一期有600学生,大部分是共产党从各省秘密活动来的左倾青年,其中党团员五六十人,占学生的十分之一。

陈赓在四期当队长,他的连是最活跃的一个连,又争取了一大批党员干部。

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黄埔学生分成了两大阵营,共产党领导的左派学生与国民党右派控制下的学生,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由蒋先云、陈赓为首的进步学生,组成了“青年军人联合会”,以贺衷寒等人为首的右派分子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两会经常进行辩论,有时还大打出手。

陈赓自嘲那时不懂得争取群众,孤立对方,只会互骂对方是反动派。

在一次集会上,两派又发生争斗,陈赓操起一只板凳当作武器,和李仙洲打作一团。正在这时,胡宗南跑过来为李仙洲助阵。

李仙洲是山东大汉,人高马大,胡宗南个子矮。结果,陈赓撇下李仙洲,操起凳子转而去追胡宗南,胡被追得四处逃窜,还跑丢了帽子。

陈赓和胡宗南成了一辈子的“死对头”,他们相互缠斗二十年,但那份同学情一直都在。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因陈赓可自由出入校长办公室,一次正在整理校长内务时,发现了一本花名册,见每个共产党员的名字上都用笔画了个红圈。

在陈赓的名字旁,还特地批了一行小字:“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

陈赓识破蒋并非国民党左派,遂在请示组织之后,以母亲病重为由,离开了黄埔去了汕头。

随着国共矛盾越来越深,1926年6月7日,蒋介石公开要国民党里面的共产党同志,暂时退出共产党,做一个纯粹的国民党党员。

对于这些黄埔学生来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留在共产党,迎接校长可能落下的屠刀;要么退出共产党,等待校长送来的荣华富贵。

李默庵第一个发表声明,退出共产党,坚决追随蒋校长。宋希濂在声明退党的同时,还保证不做有损国共合作的事。

当年一同南下的几兄弟中,唯独陈赓选择留下。

对于曾经救过自己的陈赓,蒋介石不愿意放走他,派人带去500大洋和中校队长的委任状,这个职位是当时黄埔一期学员担任的最高职位。

陈赓心意已决。临走时,他和五位黄埔同学吃过一顿散伙饭,这五人分别是胡宗南,宋希濂,黄维、熊绶春、李铁军。

从此,陈赓与留在国民党的黄埔同学们分道扬镳。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陈赓秘密离开广州到上海,前往苏联学习保卫工作,和他同去的还有顾顺章等人。

1927年春,陈赓重新回到上海,在广州誓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已经顺利打到了长江流域,总指挥部设在南昌。

陈赓随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负责周恩来的保卫工作。在朱德的会所,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决定,在南昌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打响。

贺龙、叶挺的部队约2万人,经过4小时激战,消灭了国民党留守部队3000余人,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成功后,陈赓到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任一营营长,随部队南下广东,准备占领出海口接收苏联援助,进行第二次北伐。

部队行至江西会昌,陈赓在作战时腿部中弹,危急关头,敌军蜂拥追来。

情急之下,陈赓脱掉身上的军装,滚到山下的水沟里,用泥水和血水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憋气装死躲过敌人的搜查。

三小时后,叶挺指挥部队反攻,重伤的陈赓才被同志们发现,辗转送到长汀的福音医院救治。

院长傅连璋解开陈赓腿上的绷带,发现伤口处的皮肉已经腐烂,白骨露在外边,准备做截肢手术。

陈赓懵了,黄埔同学都知道“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快不过陈赓的腿”,要是截肢了,以后还怎么办。

他请求傅连璋不要截肢,用其他办法治疗,无论是什么代价都能承受。

面对这样一位年轻、勇敢、有才干的革命军官,院长决定采取“保守疗法”,每天消毒用夹板固定伤腿,给他喝新鲜牛奶增强体质。

陈赓的腿保住了,此时南昌起义已彻底失败,士兵死的死散的散,各级领导突围时遭到严重挫折。

在组织的安排下,陈赓拖着重伤的腿,隐姓埋名,相继转移到汕头和香港躲藏国民党的追查。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第二年春,陈赓转移到上海,进入著名的牛惠霖骨科医院医治。

刚创建“中央特科”的周恩来,考虑到陈赓在苏联接受过情报训练,让他脱离军队领导岗位,从事隐蔽战线的工作。

陈赓化名王庸,担任特科的情报科长,同时给主持特科日常工作的顾顺章当副手。

根据秘密工作的要求,陈赓不但经常变更住址,还要时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变幻自己的形象。

这一时期,他发现顾顺章的个人野心日益暴露。

顾顺章在英租界威海卫路原幢石库门有座公馆,陈赓去了两次,亲眼目睹其花天酒地,大抽鸦片烟。

陈赓回来后,对柯麟说过:“我们两人如果不死的话,准能见到顾顺章叛变!”

果然,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

上海特科不得不收缩,陈赓离开上海,进入了大别山,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第38团团长。

第4方面军成立,第13师改编为第12师,陈赓被任命为该师师长,参与了第三、四次反“围剿”战斗。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这次围剿红军的,正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胡宗南,两个同学由昔日打架变成战场上兵戈相见。

因之前陈赓惠州之战中右腿小腿骨中弹,碎骨还没拿出就简单包扎,反“围剿”中多次的长距离急行军,伤口发炎红肿,疼痛难忍,最后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就这样,他还成功击溃国民党堵截部队第88师的1个旅和胡宗南的1个团。最后打的胡宗南落荒而逃。

直至红四方面军主力行至豫南地区时,陈赓才离队潜伏回上海,住进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腿伤。

1933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陈赓到江西省中央苏区工作。

离开上海的前一天,他到贵州路丽都大戏院去,在那里遇见了一个绰号“小白脸”的叛徒。

他见到陈赓就急忙上前拉话,陈赓敷衍了几句,就托故向外走,想把叛徒甩掉。

他两条腿都负过重伤,并且右腿才痊愈,跑了一阵无法甩掉这个“尾巴”,只好躲在弄堂里等其追过来。

他跳出去把“小白脸”打翻倒在地,正想逃走时,躺在地下的叛徒大喊“捉共匪!”还“嘟嘟嘟”地吹起哨子,附近巡捕闻声赶来,把陈赓抓住了。

很快,陈赓被押往南京关押,他将要以阶下囚的身份重新见到黄埔老朋友了。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陈赓先被押进夫子庙宪兵司令部,解了镣铐,住进一个漂亮房间。

胡宗南、宋希濂、郑洞国等黄埔军校的同学和学生都先先后后地来看他,故意穿着将军制服在他面前炫耀。

他们告诉陈赓,蒋介石不会杀黄埔的学生,劝他回心转意,还有人问:“红军那种苦生活你受得了?”

胡宗南是中将师长,宋希濂是少将旅长,当年在黄埔最意气风发的陈赓反而成了阶下囚。

陈赓却给他们讲红军怎样捉国民党将领赵冠英、岳维峻等的故事,并谴责国民党卖国求荣的政策等。

陈赓被押解到南昌后,蒋介石也曾当面劝降他,反而遭到陈赓驳斥。

蒋介石一直想把红军中的黄埔军校学生争取过来,以打败红军,如果杀了“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怕失掉全国黄埔军校学生的心,一直犹豫不决。

他见对陈赓来硬的不行,改为软化的办法,把他送到一个小楼里软禁。虽然有卫兵看管,但允许他上街小范围内走动,找人陪他好吃好喝玩耍。

这给了陈赓可乘之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一个外号“广东麻子”的共产党员,化装成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协助他逃走了。

陈赓从南京逃到上海,找到了中共党组织,后辗转到达了中共中央苏区的首都——江西省瑞金县城,见到了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

这被捕的四个月,组织上要对他进行审查。他不能担任要职,被分配到“彭杨步兵学校”当校长。

陈赓心中难免委屈,但他内心坦荡,走马上任当起了校长。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一年后,国民党军攻占红色首都江西瑞金。而率部攻占瑞金的,正是陈赓此前的同学,选择脱离共产党的李默庵少将。

一心追求革命理想,却总是负伤和被捕,就连职位也落在晚辈后面;一心反对蒋介石政府,可追随蒋介石的同学,个个都平步青云享尽荣华富贵。

造化弄人,但陈赓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

1934年10月,陈赓随中央红军开始来生死存亡的长征,他任军委干部团团长,负责警卫中央机关的安全。

部队迷茫行进,谁都不知革命前路在哪里。

在长征中,陈赓率干部团巧渡金沙江,一举飞越皎平渡。参加直罗镇战斗,第3次负伤,弹穿左手拇指。

以腿闻名的陈赓,拖着伤残的双腿,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1937年8月,抗战全面爆发,黄埔同学终于又并肩作战。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赓任129师386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

抗日战争中,386旅在陈赓率领下,成长为一支屡屡重创日军的八路军主力。

当时美国大使馆参赞卡尔逊特别仰慕八路军的抗战精神,他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去考察时,陈赓同他进行了长谈,卡尔逊听完,赞扬第386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陈赓的黄埔同学们也在抗战战场上成长,淞沪会战,胡宗南被提拔为黄埔系里面第一位军团长,与日寇拼死搏杀。

抗战结束后,胡宗南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也成为黄埔系第一位地方司令长官。

抗战胜利没多久,解放战争开始了,陈赓再次对阵昔日同窗。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全面进攻。

胡宗南先头部队两个旅深入解放区70多公里,态度骄横,部队分散,被陈赓得知,以两次夜战、近战就吃掉一个旅。

胡宗南吃了亏,立即改变战术,急令各旅收缩,白天并肩前进,夜晚猬集宿营,构筑工事。

陈赓决定留下一个旅与胡宗南周旋,自己率主力隐蔽绕道北上300里,歼击同蒲铁路线上的阎锡山部队。

胡宗南得知消息,便增调他的“天下第一旅”等精锐部队,北上追击陈赓,同时要求阎锡山的第34军南下,以十万之众南北夹击陈赓部队。

陈赓从敌电台和报话机密语中判断出第一旅行踪,抓住歼敌良机,一夜全歼敌第二团、第一团,俘虏黄正诚。

黄正诚不服气,“你们违反战术法则,我们的炮火还没展开,你们就偷偷摸进来;你们的大炮在10米内使用,也违反射击教程;你们采取夜袭,这种打法不正规……”

黄正诚起先见了穿粗布军装的解放军还要摆摆架子,可是一听到司令员是陈赓时,立刻恭敬地说:“他是我们黄埔军校有名的老大哥,我很尊重他。”

陈赓喜欢开玩笑,每次和胡宗南交战后,都会在被俘将领里调侃胡宗南一番。

陈赓经常告诉被俘的将领说:“你们真是跟错了人,在黄埔军校的时候,我就经常追着宗南老弟打,现在我仍然追着他打。宗南老弟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滇南追歼战后,二野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又向西康高原进军,拟拔除蒋介石在大陆最后一个据点西昌。

蒋介石驻守西昌的大将,正是胡宗南。

国民党败级已定,这次对阵后,胡宗南孤家寡人只身飞逃台湾。

陈赓后来回忆说,从1924年在广州考进黄埔军校的日子算起,我们俩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前后共25年零10个月。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1947年夏,解放军组成陈谢集团,陈赓为前委书记、谢富治为副书记,向敌人展开大规模进攻。

曾经那个被同学劝降的阶下囚,以兵团首长的身份,重新在战场上与黄埔老同学较量。

陈谢集团突破黄河后,国民党第5兵团尾追南下,想与陈赓决战,指挥者正是李铁军。

李铁军在国民党内有“胡宗南影子”之称,不断接替胡宗南升任留下的位置,步步高升。

李铁军深知陈赓的智谋,用兵谨慎,7个旅抱成一团,一动全动,不给陈赓可乘之机。

而陈赓能调动的作战兵力不过5个旅,提出“牵牛进山”,扯散它、消耗它,主力隐蔽,时机成熟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牵牛”部队沿途故意大造声势,多路行进,大路小路都是喧嚷的部队,夸大部队番号,进村用粉笔多号房子,多造行军灶,弄得满村烟雾弥漫……

11月16日,陈康率部包围镇平,把全旅仅有的几门山炮和所有的各种火炮集中起来齐射。

激烈的枪声密得像爆竹,镇平刹时陷入硝烟与火焰交织的火海中,城里守军向李铁军求援:“共军主力正在攻城,几百门大炮轰击猛烈……”

李铁军连忙率主力赶来,自以为抓住了陈赓主力,还沿途丢掉辎重大炮,带着轻装部队拼着老命向深山追去。

没想到,又接到消息,陈赓主力部队在伏牛山东麓的平原地区展开攻势。李铁军连忙调头回驰平汉路,部队受冻挨饿,士气低落,军心涣散。

等李铁军赶到铁路附近,才接触到陈赓第11旅的一个连队,就又以为抓住了陈赓的大部队。

陈赓将计就计,下令11旅边打边退,再次“牵”着李铁军北上。

最终,李铁军带着整编第3师孤军深入,被陈赓部队和华东野战军合围,不到3个小时就遭全歼。

李铁军灰溜溜地带着五千人逃出,逃跑之前,对天长叹:“我半世英名,被陈大哥毁于一旦了。”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1948年,华东、华中一带迎来了大决战。

11月7日,国民党第7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了宿县,黄维率第12兵团进入战场,迎战黄埔老大哥陈赓。

陈赓清楚黄维在指挥上短板,多年来少在战场,缺乏实战经验,决定诱敌深入伏击黄维。

此时,熊绶春也率领第14军来淮海战役救场。但由于黄维的错误指挥,熊绶春转眼便落入陈赓的包围圈。

防线被攻破前,陈赓念及黄埔的友情,特意派人送来劝降信。

熊绶春在军中流着泪读这封信。他犹豫要不要投降,正在这时,副兵团长胡链来到第10军,让他错失了投降的机会。

解放军向14军发起总攻时,一颗炮弹正好落在熊绶春的身边。陈赓得知消息后,让人寻找到熊绶春的遗体,厚葬了这位黄埔小兄弟。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当年为陈赓送行的5位同学中,只有宋希濂未曾和他兵戎相向过。

宋希濂黄埔军校毕业后,前往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进修。淞沪会战时,宋希濂千里紧驰援,成功攻入汇山码头,是国民党少有的成功反击战。

之后宋希濂与李铁军配合,在兰封打败日军,又率领三个师在大别山区,重创过日军。

1942年以后,为了防止日军从西南进入中国,他率36师在怒江沿岸全歼来犯日军。

随后宋希濂配合中国驻印军,越怒江作战,收复广大领土,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解放战争开始,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围困,走投无路想要自杀,被人救下,最后被解放军俘虏,关进重庆的白公馆。

听闻宋希濂被俘,已经解放云南的陈赓,专门到重庆看望宋希濂,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好啊。看见你身体挺好,我很高兴。”

所有的感慨,都在这句话里了。

五年后,宋希濂转到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他积极配合改造,1959年被赦免。

出狱那天,陈赓亲自来接,和宋希濂见面之后抱头痛哭。送行饭一别,两人就此相隔万里。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虽然陈赓和昔日同学,经历战场上兵戎相向、政治上分道扬镳,但他还是一个念旧情、重义气的人,正体现了黄埔精神中那句“亲爱精诚”。

1960年4月,陈赓专门在北京民族饭店宴请了6位黄埔出身的校友,他们分别是一期的杜聿明、宋希濂和周振强,三期的王耀武、五期的周庭笈、七期的杨伯涛。

陈赓见到他们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

在敬酒时陈赓又说:“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团结走到底,永远不再分开了。”

这应该是所有黄埔学子的心声吧。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我曾经记录过一段陈赓大将的故事,也和黄埔同学情有关。

陈赓大将解放云南后,毕业于黄埔四期的李弥将军败退到了缅北金三角,他的一个姨太太带着年幼的儿子被滞留在昆明。

陈赓大将为了保下这对母子,先将其安排到一位首长家做保姆,后又介绍一名南下干部和其组成家庭,让母子有了安身之所。

不仅如此,他还将一家三口安排到了中缅边境的临沧,离金三角最近,方便李弥就近关照自己的妻儿。

这件隐秘往事,直到70年后,我们找到李弥的儿子才被披露出来。

相信每个听完故事的人,无不要对陈赓大将竖起大拇指。但这件事他从未和家人提及。

这或许是为了保护当事人,也或许这样救人于危难中的事对他来说太过平常,不足挂齿。

战场上智勇双全打得同学心服口服,战场下重情重义能帮一个是一个。黄埔军校将星云集,但放眼望去,也只有陈赓能做到。

他是真军人,也是真男人。

时隔百年,陈赓之子陈知庶少将任黄埔同学会副会长,在接受采访时说,黄埔军校的建立,对两党都意义重大。

他希望两岸青年都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面向未来,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想,这也是陈赓他们那些黄埔学子心之所愿吧。

记录他们的故事是我辈使命,点击下方公益链接一起支持守护民族记忆:

点击链接,一起守护民族记忆

最厉害的黄埔生: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横扫黄埔同窗无人不服 - 天天要闻

编辑:霞姐 思聪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事关中国,美机密行动被曝光!拜登再也瞒不住了?英媒这回立大功 - 天天要闻

事关中国,美机密行动被曝光!拜登再也瞒不住了?英媒这回立大功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网站报道,据英媒报道,美国军方几年前为对抗中国在菲律宾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曾在菲律宾展开秘密行动,试图通过“心理战”挑起当地民众对中国疫苗的质疑。路透社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军方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利用虚假账号发布的这些旨在“散布
王娡祖上曾是贵族,后来嫁入皇室,通过手腕扶立儿子成为太子 - 天天要闻

王娡祖上曾是贵族,后来嫁入皇室,通过手腕扶立儿子成为太子

在一般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而放到过去的封建帝王家庭中,孩子的母亲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1.入太子府王娡是名门之后,她的父亲虽然是普通人,但是其母亲臧儿则是汉初的诸侯王之后。当初项羽分封诸王的时候,就曾经封过一个燕
日本七成人死后,都会落到一个中国男人手里?或许这就是命! - 天天要闻

日本七成人死后,都会落到一个中国男人手里?或许这就是命!

果然,日本人到死都无法摆脱中国人。俗话说得好,生老病死乃人间常态,死后一定会去的地方,那就是火葬场了。可是你知道吗,在日本东京,一个中国人竟然承包了6家火葬场,要知道整个东京也只不过才只有9家火葬场。这真是直接把日本的殡葬业给一下子垄断了啊
曹操算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 天天要闻

曹操算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曹操(155年-220年)虽然通常与三国时期紧密相关,但他实际上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三国时期。曹操原因如下:三国时期的界定:三国时期通常指的是从公元220年曹丕(曹操之子)篡汉自立为魏文帝开始,直到280年西晋灭吴为止的历史阶段。这段时间内
价值高达85亿欧元!德国军工企业获得史上最大订单 - 天天要闻

价值高达85亿欧元!德国军工企业获得史上最大订单

受地缘政治形势持续紧张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防预算增加影响,德国最大军工集团莱茵金属公司近日获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订单。  该公司当地时间20日宣布,已与德国联邦国防军就价值高达85亿欧元的火炮弹药框架合同达成一致。  据媒体披露,订单主要涉及数百万发射程达40公里、口径为155毫米的炮弹。  彭博社报道截图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