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2022年06月30日01:26:14 历史 1969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1959年6月30日,毛泽东登庐山,准备召开庐山会议。

地点:

庐山

类别:

人物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毛泽东手书《七律·登庐山》,终稿

1959年6月29日,毛泽东由汉口乘“江峡”轮来九江,准备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6月30日,毛泽东乘车上庐山,入住美庐

7月1日,毛泽东写下著名诗篇《七律·登庐山》。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上庐山。关于他上庐山的日期,目前有6月29日和6月30日的两种说法。前者是因为《七律·登庐山》这首著名的诗篇还有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小序:“1959年6月29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

在下图的《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中,记录了他29日在庐山与一些领导谈工作。然而,在一些当事人的回忆文章中,毛泽东的登山日期是6月30日。到底是哪一天?本篇就来考证这一问题。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 (1893—1976) 图源:知网

了解庐山会议进程的人都知道,毛主席本想将这次会议开成一个“神仙会”,此前他的心情也很好。6月25日,他返回阔别了32年的故乡韶山冲,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到韶山》。

6月27日,毛泽东从韶山返回长沙下榻蓉园宾馆(省委直属宾馆)。当晚宴请了一些湖南老朋友,包括程潜、唐生智等人,以及部分亲朋好友。

6月28日,毛泽东从长沙到武汉。6月29日下午,他乘坐“江峡”轮从武汉前往九江。同行的还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人,以及几位大区的书记:柯庆施(华东)、李井泉(西南)、林铁(华北)、欧阳钦(东北)、张德生(西北)等。在船上,毛泽东和几位大区书记谈了当前形势,他对未来的政策方向并没有明确表态,书记们也都在揣测毛泽东此次上庐山开会的真实意图。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毛泽东乘坐的“江峡”轮

从汉口出发到九江的下行航班,按正常航速一般需要10个小时。由于是专航,这次沿途不会停靠黄石武穴等地,笔者估计要8个小时左右到九江。轮船在29日下午出发,很可能凌晨1点前后到达九江港。因此,《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中记录的“6月29日,在庐山同一些领导同志谈经济工作”的记录并不准确,应为“6月29日,在武汉到九江的航船上同一些领导同志谈经济工作”。

“江峡”轮到达九江港后,司机赵毅雍已经将毛泽东的专车——苏联产的“吉姆”牌轿车——开到了码头。笔者未曾找到有关毛泽东下船时间的回忆文章。笔者猜测,比较大的可能是船到港口后人们继续休息,清晨后再离船前往庐山。

毛泽东未在九江市区停留,直接上山。有回忆称,毛主席6月30日到清晨达牯岭,以当年的路况估算行车时间应在2小时以上。在九江出发时间大约在凌晨四五点左右,因此也有一种可能性,船到港时间比较晚,领导们立即下船后上山。

毛泽东是个夜猫子,生活上常常昼夜颠倒,没个准点,凌晨四五点不睡觉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毛主席乘坐的“吉姆”轿车,此照片为6月25日去韶山时拍摄 图源:中央电视台

车队沿着山北公路盘旋而上,途中还发生一件事儿。由于苏联产的“吉姆”轿车制造水平一般,爬山到了半截,水箱就开了锅,只能停下来加水。此时,主席从车上推门而下,沿着公路向上走了一段,然后停下脚步,在路旁向山下眺望,默默无语。

走过山北公路的人应该能想象出这一场景:此时的东方,晨曦初升,照耀着波光粼粼的鄱阳湖上,远方,长江如长链,天水一色。在盘山道上俯瞰山下,所有人都会有壮观、苍茫的感受,第一次上庐山的人,都会受到触动甚至震撼。

笔者以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很喜欢这种俯视天下众生的感受。据庐山接待人员回忆,他在庐山上去得最多的景点是能俯瞰鄱阳湖的含鄱口。在山北公路上很多路段看山下,与含鄱口的视角相同,甚至观感更好。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1961年,毛泽东在含鄱口 图源:淘宝网

1959年6月30日清晨,“吉姆”轿车载着主席到达原蒋介石的官邸“美庐”别墅。主席的心情甚佳,他戏谑地喊了一句:“委员长,我来了!”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下榻美庐后的一段故事,与本系列的另一篇能接得上,见《历史上的今天 · 3月18日 · 吴宗慈与庐山志》。

主席在公路旁眺望鄱阳湖与长江时在思考、酝酿什么?其实在30日当天就有了答案,毛泽东上山后不久,就写出了《七律·登庐山》,他将初稿发给了两位老秘书——胡乔木和周小舟,原诗如下:

一山飞峙大江边,欲上逶迤四百盘。

冷眼向洋观世界,热风飞雨洒南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潜不受元嘉禄,只为当年不向前。

此诗原有小序云:“1959年6月29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东升,成诗八句。”周小舟看后,建议删去,主席欣然接受。笔者认为,毛泽东上庐山的日期应为6月30日,他在29日夜里到九江后凌晨上山,写成29日也是对的。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毛泽东手书《七律·登庐山》,初稿

这首诗后来发给了郭沫若,郭提出一些看法。主席经过长期斟酌修改,到1964年1月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时,终稿如下: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本诗大气磅礴,修订后的比初稿更加精致且有意境,尤其是最后两句,它也成为主席诗词的代表作。

这首诗中的“越上葱茏四百旋”,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明天继续讲述,敬请期待。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 天天要闻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