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2022年06月29日19:02:23 历史 1978

在我国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有着一处年纪老迈的“海洋”,或许是由于年纪太大了,难以支持汇入河流沿岸的居民们用水,所以这处海洋在上个世纪70年代,逐渐地失去了生机。

但就在最近这十几年中,这处几近死亡的海洋再一次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源源不断的水流滋养了这一处海洋。

这处“海洋”究竟在哪里呢?这些水流又是从何而来呢?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干涸再干涸

在1800万年前的第三纪之末,第四季之初,新疆大地上或许还是一片汪洋,在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这里的东南部出现了一处盆地,又经过了多少年的地壳抬升作用,

整个新疆大地的海拔都被提高了起来,这处盆地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被带的越来越高,称为了一处高原山地上的“海洋”,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罗布泊

从高空俯视,罗布泊的形状像一只耳朵,所以被人们称为了“地球之耳”,又由于处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周围一片慌忙苍凉的景象,几乎是寸草不生,犹如生命的禁区,所以这里又被称为了“死亡之海”。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公元前126年左右,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这位伟大的汉使向汉武帝汇报了自己这一趟的结果,在张骞的描述中,西域之路上有一个楼兰古国

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这里的“盐泽”,就是罗布泊,楼兰古国,几乎就是沿着罗布泊建立的第一个古城了,从汉朝张骞发现了楼兰开始,这里就一直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据点,几乎是西去东来的门户之地。

靠着这“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罗布泊,靠着自身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楼兰古国的实力也逐渐壮大。

在东汉末年,楼兰却遭到了一次巨大的危机,汇入塔里木河的一条支流注滨河突然“出轨”了, 自行改道去了别地,这让罗布泊的注水量大减,直接威胁到了楼兰古国的存亡。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楼兰遗址

敦煌的世家望族“索氏”接到了楼兰古国的求援,当时的索家家主索勒曾经带兵去帮助楼兰古国“拦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一小部分水被重新截回了罗布泊。

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一眼望去,波澜起伏的罗布泊,只剩下了区区几个一眼就能看到边的小池塘,而楼兰古国的日子也是越来越难,最终只能靠着法令限制国中人们的用水,但再怎么“节流”,也抵不住“源头”萎缩的速度。

唐初,曾经风光一时的楼兰古国,终于消失在了这丝绸之路上,而罗布泊也彻底干涸,露出了白花花的盐碱湖底,成了名副其实的“盐泽”。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一直到了清朝末年,原来的河流再次改道,又重新回到了罗布泊,罗布泊才逐渐有了一些积蓄,渐渐地成为了东西长不到百里,南北宽只有二三里的一处小湖泊。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罗布泊的面积曾经一度达到将近3000平方公里,但在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后,鼓励内地的人民去新疆开垦,这些人们就聚集在了罗布泊和塔里木河周围。

人畜饮水、耕地浇水、开矿用水…一系列的人类活动,都要向罗布泊和塔里木河要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塔里木河的流域从1300多平方公里锐减到了1000平方公里。

下流更是直接断流,300多公里的河道滴水不剩,犹如一条条死蛇一般趴在地上,罗布泊的面积更是只剩下了可怜的不到500平方公里。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屋漏偏逢连夜雨”,罗布泊周围的环境在罗布泊再次萎靡之后,也是越来越恶劣,就连最耐旱的“抗沙卫士”胡杨,都倒在了干旱的攻击之下,又过了不到二十年,罗布泊再次彻底干涸,成为了毫无生机的“死亡之海”。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起死回生罗布泊

看着没有丝毫生机的罗布泊,我们万分痛心,这处湖泊,养育了在他周围的人近千年,从古到今,多少壮烈的历史就发生在这里。

就连我们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都是在罗布泊这里试爆成功的,对于罗布泊,每一个了解它的人都对它有深切的感情,我们要救罗布泊。

可是怎么救呢?河流改道了,中间更是直接断流了,再从哪里调水,来滋润这方土地呢?而且往罗布泊里蓄水,短期内没有任何收益,花费巨大如同一个无底洞,谁又会甘心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当这个冤大头呢?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一直到了本世纪初,人们从这里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宝藏——钾盐

根据相关专家测量,罗布泊地下蕴藏了一个全中国最大的钾盐矿藏资源,总储量在2.5亿吨左右。

钾盐是工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原料,我们种地时用的钾肥,平时用的玻璃、陶瓷,甚至纺织行业、染色行业,都离不开钾盐。

而在2020年,我国的钾盐需求量也不过不到1200多万吨,我国全国的钾盐藏量,也就11亿吨,仅仅是在罗布泊这里,就有2.5亿吨。

这哪里是罗布泊,这哪里是一片沙地、死亡之海,这简直就是一座金山。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从此,人们在罗布泊周围建立起来了钾盐的开采基地,在开采过程中,竟然还发现了意外之喜。

原来,钾盐都是蕴藏在地下的卤水之中的,和卤水混合在了一起,人们把卤水从地下抽上来,进行一系列加工之后分离出了钾盐,那么生下的卤水呢?

人们经过一番思索,终于找到了最适合它们的归处——直接倒了。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经过分离钾盐的卤水,其酸碱度早就没那么大了,把他们倒在罗布泊里,不正好是让这些水重新滋润罗布泊了吗?花费少、见效快,几乎就是一抬手的事情,却能给罗布泊重新带来水源,带来生机。

而且这些卤水渗进了罗布泊里,也有能防止罗布泊的地面因为地下矿藏被开采而下陷的问题,简直就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就这样,随着一车车的钾盐被运走,大量处理之后的卤水也重新回归了罗布泊,让罗布泊一点点地有了地面积水。

并且随着全球变暖,世界大环境内降雨量逐渐增多,很多海洋上空的暖湿空气,都被带到了新疆大地的上空。

在202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更是遭到了一次强降雨,降水量超过了80毫升,放在以前,这里或许十年都见不到这种强降雨。

新疆1800万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复活,水是怎样来的呢? - 天天要闻

并且随着我们环保意识地加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已经深入了我们每个现代人的心里,对于这片已经存在了1800万年的罗布泊,

我们自然不会坐视他消亡,随着时代地发展、科技地进步,我们一定会拿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让罗布泊复活。

其实现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有了起死回生之势,越来越多的“小池塘”逐渐出现了,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小池塘会汇集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大池塘”,

这些大池塘再汇集到一起,重现罗布泊曾经波澜起伏、一望无际的胜景,给这片“死亡大沙漠”中带来一片生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地震不断 日本吐噶喇列岛部分岛民离岛避难 - 天天要闻

地震不断 日本吐噶喇列岛部分岛民离岛避难

自6月21日以来,位于日本西南部的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动频繁,截至7月3日已累计监测到上千次有感地震。吐噶喇列岛恶石岛的部分岛民4日上午乘船前往岛外避难。 据日本广播协会4....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 天天要闻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我对小鹏的智驾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国一,行业最强!”7月3日,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语惊四座,直接摊牌了。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何小鹏又定了一个“规矩”——2000TOPS算力,以后就是20万车的标配。通俗一点说,就是以后友商如果没有2000TOPS,就别再腆着脸吹智驾了。所以G7发布会主题被命名为“跨时代”,而且几乎全程对标...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