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2019年11月13日22:35:08 历史 1244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说到晋惠帝司马衷,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个“白痴皇帝”,就连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他的评价也是极为不好的:“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但是,一个曾在位十七年的晋惠帝司马衷真的如世人所言是一个白痴吗?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西晋 (265年-316年 国祚51年)

《晋书》中记载了晋惠帝司马衷的两件流传甚广的笑话。第一件事,有天,司马衷在华林园中听到有蛤蟆叫,便问左右:“此鸣者为官乎,私乎?”一名太监答道:“在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司马衷非常赞同这个解释,还赏赐了这名太监。第二件事,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天灾,全国很多地方都闹灾荒,百姓无粮可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当大臣们上报时吗,司马衷却疑惑的问:“何不食肉糜?”有不少人仅根据这几段文字就给司马衷标上“白痴皇帝”的标签,而司马衷也因世人片面的解读被误解了千年之久。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其实,司马衷非但不是一个白痴,他还是一个有着大智慧、大情怀的君主。下面,小呆君用四件事,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这一位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晋武帝考司马衷

史料中记载,在司马衷做太子期间,晋武帝曾担忧自己的儿子如朝野所说是智力低下,难以担当大任,就“以尚书事,令太子决之”的办法,来考察司马衷的理政能力。司马衷自九岁被封为太子,父亲司马炎、母亲杨艳都是才华横溢之人,而司马衷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司马衷生于安乐,没有经过政治历练,自然难以回答。太子妃贾南风让张泓事前把答案写好,让司马衷照着葫芦画瓢来回答。但是,司马衷知道自己的文采不可能像张泓那样引经据典,所以他重写了一份较为口语化、简单明了的答案,结果“武帝览而大悦”,司马衷也顺利过关。

由此可见。司马衷并非是像白痴一般,只会照搬旁人所提供的答案来回答,他会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难题。或许司马衷只是不热衷于政治,但是对于读文章、拟发诏令、处理朝纲等问题,还是没有问题的。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晋武帝 司马炎

  • 官私蛤蟆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上面提到司马衷关于蛤蟆叫的故事,司马衷真的只是简单的在问蛤蟆叫的问题吗?其实不然。司马衷从小就接受治国为政理论的教育,而且他还是当时的晋惠帝,所以他很容易把所见所闻的事物都与政治联系起来。所有当他见到华林园这些呱呱乱叫的蛤蟆,就联想到在朝堂上不断争论的文武官员,因此问出“为官乎,为私乎?”所以,司马衷并不是简单的问蛤蟆,他想问的是当今辅佐他的官员们,有多少是为了朝廷百姓,有多少是为了一己私利。可惜,当时他身边的人基本都没有理解到他的言下之意。直到有一个较为聪慧的小太监答道:“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这番回答恰好解开了司马衷心中的疑虑,所以他才奖赏了这位太监。

所以,司马衷并不是简单的想知道蛤蟆为谁叫,他是想让朝堂上的文武官员各司其职,在朝堂上要为朝廷百姓做事,在家族中要为族人谋求利益,不应公私不明、毁坏朝纲。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 嵇绍血溅惠帝龙袍

晋惠帝非常注重情义,能分辨忠臣奸臣。据《水经注》记载,在“八王之乱”时期,嵇绍随晋惠帝出征。在荡阴之战中,兵败,司马衷身中三箭,护驾的群臣兵将纷纷逃命,只剩下嵇绍一人,拼死保护晋惠帝。当敌方要冲上来杀嵇绍之时,司马衷冒着箭雨,阻拦说:“吾吏也,勿害之。”敌将说:“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于是就一刀砍下嵇绍的脑袋,鲜血溅到了晋惠帝的龙袍上。在自身难保的形式下,司马衷还在竭力保护自己忠诚的臣子。后来晋惠帝脱险回朝后,每次上朝时都会穿着那件沾血的龙袍。大臣们都劝说他洗掉那件龙袍,但司马衷感叹说:“嵇侍中血,勿洗也。”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以世人所说白痴的晋惠帝,竟然能够分辨忠臣奸臣,还十分注重情义,在自身难保前提下都能够竭力保护忠臣,忠臣死后无限怀念。就凭这一点,试问古往今来都几个皇帝能够做到?史上诛杀忠臣之事屡见不鲜,而像晋惠帝这般有着大情怀的皇帝却少之又少。所以,有着大情怀的司马衷还是世人所说的那样“白痴”吗?自然不言而喻。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 司马衷归洛阳

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入,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邺城遗址

司马衷为人不仅不笨,他思路清晰,在面临危机时头脑清醒,对形势把控十分准确。西晋后期,四周变故迭起,战乱不断。司马衷败退邺城,但因程太妃缘故未归洛阳,手下士兵因惧怕王浚大军,纷纷逃散。司马衷看到身旁侍卫越来越少,便发问“何故散败至此”,听到卢志汇报王浚大军距离邺城仅剩八十里,司马衷马上命卢志向洛阳进发,撤离邺城。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衷对时局变化的了解和掌控,懂得顺应形势发展,及时调整策略。如果他真是白痴,他肯定对敌人方位、战局形势无法掌控。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一个被误读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闻

我们通过上述四件事就可以得出,“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并不是世人所说的“白痴”,他有情感,重情义;有判断力,明辨是非。他冒死保护忠臣,上朝不脱血袍,比起史上那些忠奸不辩,却满口仁义道德的帝王不知要强多少倍。司马衷只是将自己的大智慧、大情怀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现给世人。

所以“白痴”皇帝,并不白痴,是世人误读了他,是历史创造了他的“白痴”。

参考书籍:《晋书》《水经注》

【本文图片大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因小呆君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看看2023年广州考古有啥新发现 - 天天要闻

看看2023年广州考古有啥新发现

5月17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加强考古出土文物...
学历史、制作蚕丝扇,小学生探索唐代服饰文化 - 天天要闻

学历史、制作蚕丝扇,小学生探索唐代服饰文化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通讯员 曾偲偲 饶思行 何苗5月17日,在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的唐代服饰文化体验活动上,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学习唐代服饰的历史文化,通过亲身实践,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劳动创造的美好。学生们通过一场精心设计的行前一课,跟随研学导师的引导,穿越时空,回到了盛唐时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生...
邓通被相师预测贫困饿死,汉文帝不信邪,结果却助推这个结果 - 天天要闻

邓通被相师预测贫困饿死,汉文帝不信邪,结果却助推这个结果

我们提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时,总是绕不开文景时期民间积累的财富。尽管汉文帝确实在自己的生活上比较节俭,但他在某些人身上也是很奢侈的,比如他宠幸的邓通。1.受到赏识邓通是蜀郡南安县人,因为会持棹摇船在宫中当“黄头郎”,即管理船只的小吏,因头戴黄帽而得名。
5·18国际博物馆日,小众博物馆的大趣味,沿黄九省(区)联动直播来啦! - 天天要闻

5·18国际博物馆日,小众博物馆的大趣味,沿黄九省(区)联动直播来啦!

黄河万古流淌,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印记。从巴颜喀拉山蜿蜒向东,黄河一路奔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拥有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也是博物馆非常集中的区域,其中不乏荟萃国宝重器的知名博物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
从马来亚战役看,日本对英国的态度转变是怎样的? - 天天要闻

从马来亚战役看,日本对英国的态度转变是怎样的?

马来亚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跟英国于马来半岛所进行的一场局部战争。战役期间,英军可以说是被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英国也由此被贴上了耻辱的标签。因为在马来亚战役中的糟糕表现,英国便给人留下了不堪一击、完全不是日本人对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