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2024年05月12日16:25:21 历史 1149

《窦娥冤》中的窦娥在被行刑之前,对着苍天发了三个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她发毒誓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她的冤情,但她为何要用这三件事来表达自己的冤屈呢?莫非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窦娥冤

《窦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这部戏曲讲述了一个非常催人泪下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关汉卿加入了许多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和一些古籍中的故事,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生动。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窦娥冤》故事的原型是来自《搜神记》中的一篇名为《东海孝妇》的故事。

关汉卿将原文结合元代黑暗的社会背景以及一些社会上的不公现象,最终完成了这样一篇悲惨的故事。

著名的近代家王国维说过:“《窦娥冤》放在国际上也丝毫不比西方的那些悲剧差。”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那《窦娥冤》究竟讲述了什么呢?故事还要从一个穷书生窦天章说起

楚州地界上有这样一位穷书生,他每日苦读典籍,一心想要进京赶考求个功名。

但是他只顾着读书,家中就没有了经济来源,所以一家三口人过得非常艰苦。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起初这个书生的妻子通过做工赚点钱,勉强能够维持生计,但是她实在是受不了这种苦了,于是她就抛弃了女儿和丈夫,自己回娘家去了。

而此时的书生正好到了进京赶考的日子,所以他非常烦恼,不知道女儿该怎么办。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这时候,村里有个蔡婆婆来到了书生家里。她一进门就和书生说明了来意。

蔡婆婆对书生说:“窦举人,我这次来是想向你提亲的,我家的小少爷看上你家女儿了,愿意将她领回家做个童养媳,你看怎么样?只要你同意,我们立刻把彩礼送来。”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蔡婆婆的一番话,对于一个极度缺钱的书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非常需要那笔彩礼钱。

于是书生就答应了蔡婆婆,之后他又对自己的女儿窦娥说:“闺女啊,是父亲无能,不能亲自将你养大,你到婆婆家之后,一定要好好听话,等我将来考取功名,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小小的窦娥此时也不明白父亲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她非常乖,记住了父亲说的要听话这件事。

几天之后,蔡婆婆带着人来到了穷书生家门口,将一箱子彩礼留下,之后就把窦娥接回去了。这就是这部戏剧的第一幕。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戏剧的第二幕来到了十年后,当年窦娥七岁时来到蔡家,如今,她已经十七岁了,终于和蔡家公子完婚了。

但是窦娥的丈夫身体不太好,当初蔡婆婆要窦娥过来当童养媳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冲冲喜。但是效果明显不太好,在结婚两年后,她的丈夫就去世了。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这时候蔡家只剩下了蔡婆婆和窦娥两个寡妇相依为命,而就这在这时,本剧的反派父子登场了。

村里的小流氓连带着他爹盯上了这孤寡的两母女。这一日,张驴儿带着他爹假装是路过的逃难者,请求窦娥的帮助。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那蔡婆婆见二人可怜,于是就让窦娥将二人迎进家里。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二人一进蔡家的门就原形毕露。

两个人抢占了蔡氏的房子,强行住在了这里。而张驴儿的父亲还强迫蔡婆婆嫁给了他,蔡婆婆无法反抗,只好答应。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而张驴儿也想效仿他父亲,于是他就对窦娥动起了歪心思,但是窦娥却不愿屈服,将张驴儿臭骂一顿,还扇了他一巴掌。

张驴儿很愤怒,他心想:老子还治不了你了。他深知蔡婆婆是窦娥最大的软肋,于是他来到药店,买了剧毒的耗子药想害死蔡婆婆。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但是张驴儿将剧毒的羊汤端给蔡婆婆吃的时候,羊汤却被馋嘴的父亲抢了去,随即他的父亲就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

张驴儿见事情败露,心中暗叫不好。他为了摆脱下毒杀人的嫌疑,他率先跑到楚州的衙门,诬告是窦娥下毒杀了他的父亲。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而那审案的楚州知府也收了张驴儿的黑钱,于是严刑拷打窦娥,想要让她屈打成招,但是窦娥宁死不屈,受了大刑也不承认是自己下了毒。

那楚州知府见窦娥如此刚烈,于是就将蔡婆婆抓来拷打,窦娥见不得蔡婆婆如此受苦,便承认了是自己下了毒。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知府终于抓到了机会,于是马上将窦娥送上了刑场。

即将被砍头的窦娥看到了痛哭的蔡婆婆、一脸阴笑的张驴儿,想到自己那不知生死的父亲,她非常不甘心。

于是窦娥在临刑前对天发了三道毒誓,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冤屈。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窦娥对着苍天大喊:“我死后,要让热血不落地,全都溅在那白练上;再要这六月里飘雪,掩盖我的尸身;还要这楚州地界大旱三年,看看这苍天究竟有没有公道!”

说完之后,窦娥被行刑了。

之后围观的群众发现,窦娥的血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都飞溅在了那条白练上。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围观的百姓们全都哄闹起来,知府也有些心慌,连忙将人们驱散,并且让蔡婆婆去收尸。

而就在蔡婆婆走向窦娥尸身的那一刻,六月三伏的天真的飘下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就掩盖住了窦娥的尸身。蔡婆婆跪在窦娥身边,为其哭惨,大喊她的冤屈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百姓们更是群情激奋,楚州知府吓得急忙逃回了衙门。三道誓言的前两道都应验了,那第三道自然也不会缺席。

自从窦娥被杀之后,楚州真的三年大旱,一滴雨未落。

这件事最终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于是他派了一位钦差大臣前来调查。这位钦差也不是别人,正是窦娥的父亲窦天章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窦天章听蔡婆婆的讲述之后大怒,马上将那张驴儿和昏官抓了起来处以极刑,为女儿洗清了冤屈。

但是有人说最后的结局其实是后人补上的,关汉卿并没有写一个好的结局。故事就以窦娥的死结束了,而窦天章也早就死在了土匪手里。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事实上,关汉卿在创作《窦娥冤》时使用的这三个毒誓都是有出处的,他们每一条都代表着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悲剧。

由此可以看出,关汉卿的创作水平和他的知识储备有多么厉害,也可以看出他在创作过程中的细心。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这第一条“血溅白练”就出自《窦娥冤》的原型故事里,东海孝妇周青,她的遭遇和窦娥差不多,只不过她最后的结局是飞溅白血,而不是血飞白练。

关汉卿的这个改编非常契合,它既符合了最初的那种离奇感,又让人觉得更加合理。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窦娥的这三道誓言都是通过原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应验来印证另一件事。

那砍头之后的血本来应该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而落在地上,但是窦娥却发誓要让它往上飞,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却发生了,一下子就惊住了众人。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关汉卿对此的解释是:窦娥的一腔热血不会落地也不会蒙尘,它将会飞到最显眼的地方,彰显她的不甘心,她那不灭的冤屈。

同时,飞上白练的红血也能让围观的百姓们看清事情的真相,借此证明自己的清白。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第二条“六月飞雪”,主人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邹衍

自从元代《窦娥冤》之后,六月飞雪已经成了冤屈的代表。在我国的楚州地区,六月是不可能下雪的,六月三伏大热天,下雨倒有可能。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所以又是利用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来印证窦娥的冤屈,在发誓的时候窦娥也说了“六月飘雪,盖我尸身”的话。

这白茫茫的大雪掩盖了窦娥的尸身,就是窦娥在向天下人证明:我身心清白,白得可以容身雪中。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这洁白而神圣的雪保护了窦娥的尸身,也让这一城的百姓们知道了窦娥的冤屈

这洁白而冰冷的雪与这炎热而黑暗的大地构成了一幅非常有冲击力的画面,更容易让人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第三条“大旱三年”,这个状况在《搜神记》中《东海孝妇》的故事里也有体现。

那孝妇周青被杀了之后,血液逆流上了竹竿,当时太守却无视天意,仍然不为周青平反。

于是东海郡遭遇了三年大旱,如果不是新官来为周青平反,都不知道要旱多少年。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所以三年大旱这一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来皇帝的注意,引来更大的官。

从古至今,民是怎么也斗不过官,想赢过贪官就只能是找一个比他大的官来对付他。

而窦娥幸好有个当了官的父亲,幸好来的钦差大人不和知府是一样的货色。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窦娥冤》作为我国一部著名的悲剧,其中蕴含了强烈的反抗精神。

古时候的人被官员压迫,被恶人欺凌之后上告无门,就只能向苍天求助。

而关汉卿则利用这部戏曲,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更能激发出人们的反抗精神和不屈意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免费≠公平?原神圣遗物为何评价两极分化? - 天天要闻

免费≠公平?原神圣遗物为何评价两极分化?

——为何“欧皇1天毕业”,“非酋300天坐牢”却0提升?贪生怕死角斗士,一往无前少女心大家好,我是拾柒。一、圣遗物系统的“双刃剑”本质1. 表面公平:免费获取机制“圣遗物可以免费获取的机制,这能让平民玩家也有机会获得极品词条的圣遗物。从一定程度来说,圣遗物系统相较而言会非常的公平。”零氪玩家可通过日常体力获...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 天天要闻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掘船抢七大战一触即发,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发五虎的变阵:哈登+鲍威尔+小卡+小琼斯+阿祖,即将小琼斯顶替了邓恩,提高了锋线上的深度。掘金则五虎未变:穆雷+布劳恩+小波特+戈登+约老师。开场后快船的变阵就立竿见影,小琼斯火力全开内外开花——挡拆下顺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抢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帮助快船抢占先机。...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