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北极度过了两个残酷的寒冬

2022年03月06日00:26:11 历史 1409

丹麦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北极度过了两个残酷的寒冬 - 天天要闻

如上图所示:埃纳尔·米克尔森于1907年,也就是他前往格陵兰岛的两年前。

1910年,他们被探险队的其他成员抛弃后,埃纳尔·米克尔森(Ejnar Mikkelsen,1880年—1971年5月1日)和一名没有经验的船员被迫在格陵兰岛的北极荒野中独自度过了28个月。

1909年,丹麦的极地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开始了一项任务,以找回在格陵兰岛东北海岸的北极探险中丢失的地图和日记,但他得花上三年时间才能回到家。

1891年,探险家罗伯特·艾德温·皮尔里(Robert Edwin Peary,1856年5月6日—1920年2月20日,美国探险家)勾画了格陵兰岛东海岸的轮廓,并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通道,将他认为是一个岛屿的地方与大陆分开,他称之为皮尔里岛,允许美国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1907年,丹麦水手们为此发起了一场致命的航行,对这一主张提出了异议,米克尔森也开始了寻找他们的旅程。

但在1909年8月,米克尔森的船被困在了距离他认为前辈们死亡的地方约322公里的北极冰层中。据他的自传《两个人与冰对抗》记载,米克尔森一开始有6个人,但除了一名新船员外,所有人都抛弃了他,并在北极忍受了两个冬天。

自从改编成奈飞公司电影《逆冰之行》后,这本书试图在某种程度上表达20世纪初的探险世界是多么悲惨。从冻伤和坏血病到掠食性野生动物,埃纳尔·米克尔森和艾弗·艾弗森(Iver Iversen)为了生存忍受了可怕的艰难困苦。

航海青年埃纳尔·米克尔森

丹麦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北极度过了两个残酷的寒冬 - 天天要闻

如上图所示:1906年,从左到右,欧内斯特·德·科文·莱芬韦尔(Ernest de Koven Leffingwell)、埃纳尔·米克尔森、G.P.豪(G.P. Howe)和埃纳尔·迪特莱弗森(Ejnar Ditlevsen)。

埃纳尔·米克尔森于1880年12月23日出生在丹麦的布伦讷斯莱乌自治市,他从小就被海洋所吸引。几代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探险,他在北极探险和前所未有的发现的故事中长大。很快,这就成为了他一生热情的事业。

米克尔森第一次独自出海时只有14岁。虽然精力充沛,但他直到成为一名真正的水手才感到满足。据说,1896年,他从斯德哥尔摩步行515公里到哥德堡,说服瑞典探险家所罗门·奥古斯特·安德(Salomon August Andrée)带他乘坐他的北极气球飞行。

米克尔森还不知道,但他很幸运被拒绝了。1897年10月,当氢气球未能到达北极时,安德的危险旅程宣告结束,三位乘客全部遇难。然而,在1900年,米克尔森在乔治·卡尔·阿姆德鲁普(Sir George Carl Amdrup)爵士前往东格陵兰岛的探险队中受到了欢迎。

米克尔森和另外4个人,包括美国地质学家厄内斯特·德·科文·莱芬维尔(Ernest de Koven Leffingwell),在1902年结束了这805公里的旅程,第一次考察了一个以难以到达而闻名的海岸线。第二年,他在伊芙琳·鲍德温(Evelyn Baldwin)前往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探险中担任制图师,这是一个北极群岛,如今只有俄罗斯军队使用。

丹麦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北极度过了两个残酷的寒冬 - 天天要闻

如上图所示:埃纳尔·米克尔森在1906—1907年的英美极地探险中。

1906年,莱芬维尔的父亲发起了一个北极探险队,为据报道在阿拉斯加巴罗角以北的波弗特海发现的陆地绘制地图。带着5000美元和一艘没有引擎的纵帆船,他们出发去寻找它,但却被迫在距离目标322公里的弗拉克斯曼岛停了下来。

幸运的是,他们和当地的因努克人成了朋友,学会了如何驾车穿越冰雪,并于1907年2月出发。在60天内航行了193公里后,二人认为这条路线是致命的,于是返回,却发现他们的船已经沉没了。当莱芬维尔留下来研究冰的时候,米克尔森有其他的计划。

为了回家,米克尔森乘雪橇车跋涉了3702公里。经过巴罗角诺姆,他继续经过费尔班克斯、瓦尔迪兹和阿拉斯加湾。他的归来预示着一位真正经验丰富的探险家的到来,尽管米克尔森面临的最大挑战尚未到来。

在格陵兰岛寻回丢失地图的探险

丹麦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北极度过了两个残酷的寒冬 - 天天要闻

如上图所示:1909年的夏天,埃纳尔·米克尔森的船“阿拉巴马”号。

1907年,卢德维格·米利乌斯-艾瑞克森(Ludvig Mylius-Erichsen)、尼尔森·彼得·.霍格-哈根(Niels Peter Høeg-Hagen)和乔根·布朗兰德(Jørgen Brønlund)在丹麦的远征中遭遇了厄运,他们试图证明格陵兰岛是一个统一的岛屿,完全属于丹麦。

但是,他们依据的是皮尔里绘制的格陵兰岛东北部地图,其中包括假想的“皮尔里海峡”,将该地区一分为二。这些人被不完整的地图误导了,甚至在他们试图反驳地图时,已经在北极迷了路,很快就被困在了冰中。

1908年,布朗兰德的尸体与他的地图和日记一起被发现,而艾瑞克森和哈根的尸体却从未被发现。1909年,当英国报业大亨诺思克利夫勋爵(Lord Northcliffe)提出资助一支寻找他们的探险队时,同为探险家的丹麦人米克尔森无法拒绝。

然而,出于爱国的本质,米克尔森要求这次旅行由丹麦提供资金。他的政府同意出资一半,剩下的由公众筹集。米克尔森挑选了6名船员和一艘名为“阿拉巴马”号的45吨单桅帆船,它使用15马力的发动机。这艘船于1909年6月20日离开哥本哈根

尽管威海姆·劳布(Vilhelm Laub)和C.H.乔根森(C.H. Jørgensen)上尉、船友汉斯·P·奥尔森(Hans P. Olsen)和乔治·保尔森(George Poulson)以及木匠卡尔·昂格(Carl Unger)很适合这份工作,但米克尔森的机械师却是一个不称职的酒鬼。在去格陵兰岛的途中,“阿拉巴马”号在冰岛停了下来,一位名叫艾弗·艾弗森的年轻机械师自愿代替他。

丹麦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北极度过了两个残酷的寒冬 - 天天要闻

如上图所示:埃纳尔·米克尔森(左)和艾弗·艾弗森在1912年最终回到哥本哈根时,被誉为英雄。

当他们到达法罗群岛时,探险队遭遇了挫折。他们原本计划搭乘雪橇犬,这样他们就可以驾车穿越格陵兰岛的冰层,但动物都感染了狂犬病。虽然他们在阿马萨里克岛找到了替代人选,但抵达格陵兰岛的时间被推迟到八月底。

夏末,这艘木单桅帆船被困在香农岛的冰层中。1909年8月27日,米克尔森被迫让他的船员在陆地上建立营地。不幸的是,他们现在离丹麦港322公里,据报道,艾瑞克森死前曾在那里过冬。

9月25日,米克尔森和艾弗森出发了,而其他船员留在了后面。在得知其他船员已经向北航行了大约805公里后,他们回到“阿拉巴马”号过冬,并决定来年春天出发。

埃纳尔·米克尔森和艾弗·艾弗森是如何对抗冰雪的

丹麦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北极度过了两个残酷的寒冬 - 天天要闻

如上图所示:1912年的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艾佛·艾弗森获救前不久。

根据他1913年出版的《迷失在北极》一书的记载,米克尔森和艾弗森在1910年3月再次离开了这艘船。到了5月,他们发现了艾瑞克森的日记,证实了“皮尔里海峡”并不存在,然而,他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夏天来了,他们坐着雪橇车来到这里所经过的冰层正在迅速融化。他们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才回到船上。一路上,他们靠吃雪橇犬维生,在最后一只狗死后,他们每天都会出现幻觉。

当他们最终回到“阿拉巴马”号时,发现自己被同伴抛弃了,对方乘一艘密封的船回家。

米克尔森和艾弗森被迫在格陵兰岛再忍受两个冬天,靠之前探险队放弃的口粮生存,并躲避食肉野生动物的攻击。

探险者们在香农岛上尽可能地住了一段时间,但事实证明,这不足以度过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因此,他们用“阿拉巴马”号的废墟上的木材和木板建造了一间小屋。1912年7月19日,当一切希望似乎都破灭时,这两人被挪威汽船“Sjøblimsten”救起。

1924年,这位丹麦探险家带领探险队来到格陵兰岛东部的Sermersooq市。然后,他在后来成为地球上最偏远的居住地之一的斯科斯比松定居下来,在1920年,这里的居民不超过345人。

丹麦探险家埃纳尔·米克尔森,他在北极度过了两个残酷的寒冬 - 天天要闻

如上图所示: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左)在《逆冰之行》中饰演埃纳尔·米克尔森。

1932年,他带领8名船员参加了“第二次东格陵兰远征”,以查明多尔顿岬角和康格鲁格苏克之间的地质区域。

无论米克尔森走到哪里,他都会在无数本书中讲述自己的悲惨经历,其中一本已经被奈飞公司拍成电影,讲述他在格陵兰岛度过的冬天。这部名为《逆冰之行》的电影由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Nikolaj Coster-Waldau)饰演埃纳尔·米克尔森,将于2022年3月2日在北美首映。

1970年,在埃纳尔·米克尔森90岁生日那天,丹麦政府向他致敬。仅仅几个月后,1971年5月1日,他就去世了。一艘丹麦巡逻艇和格陵兰山脉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位探险家真的成为了他儿时梦想的那种著名探险家。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 天天要闻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4年前的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付出和贡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于湖南长沙的袁隆平墓前摆满了花篮和花束人们以此表达对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 天天要闻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这是一次偶发的战果,也是一次必然的胜利。文 | 朱国顺历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达出来的。1982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评审会,研究确定中国新一代歼击机方案。参加竞标的分别是沈阳601所的歼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强6改方案。讨论时气氛有些沉闷。会议间隙,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问参加评审的成都611所专家宋文骢:你...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 天天要闻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21日,北京市侨联、丰台区侨联、王颖女士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抗战相关实物资料。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国归侨飞行员马鸿安的信汇委托书和汇款副收条。(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图) 此次捐赠的实物包括:古巴“旅古华侨抗日后援总会”代销的民国26年救国公债伍圆券、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闻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差点成了苏联的“副总统”,却悄悄把哈萨克从“俄语帝国”里抽了出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1991年夏天,苏联还没散,莫斯科那边在考虑设个“副总统”职位。圈里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本来是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亚欧大陆上,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汉武帝元狩年间,一位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陨落,深刻影响着这场百年战争的走向。当我们把《史记》《汉书》和出土的汉简相互印证,便能揭开霍去病暴卒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闻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袁院士生前是一个很阳光、很快乐的人,常常说,做人要向阳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种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怀念。袁隆平的侄儿袁景辉告诉记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闻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虹(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林虹作出逮捕决定。公开简历显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温岭人,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台州任职。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