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至今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专家有苦难言

2019年10月06日20:15:10 历史 1963

诸葛亮在我国古代早已经是聪明和智慧的象征了,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阳都人,早年岁叔父诸葛玄游历到荆州,叔父死后,诸葛亮便在荆州隆中隐居了下来。一边读书一边农耕糊口。208年受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出山辅佐,同年联合东吴孙权。赤壁之战大破曹军百万大军。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诸葛亮不仅是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发明家。在诸葛亮手下有许多神奇的发明,比如说著名的诸葛连弩,还有他在北伐期间发明的木牛流马。解决了蜀中长途运输粮食的问题。

为何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至今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专家有苦难言 - 天天要闻

在《三国志,后主传》便有这样的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兵,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所以这也是"木牛流马"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原因。如果没有《三国志》相关的记载,仅仅是《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可是一直到现在,专家和学者们依旧没能破解关于"木牛流马"的构造方式。毕竟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将木牛流马描述的神乎其神。

为何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至今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专家有苦难言 - 天天要闻

"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那么,这个"木牛流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是虚构的吗?为什么要采用牛和马的样子而不是其他的呢?

为何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至今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专家有苦难言 - 天天要闻

最后一个问题是最好回答的,采用牛和马的样子便于隐藏在山林之中。不容易被敌军发现。而且古代牛和马本身就是运物的主要工具。所以才用这样的形象自然是十分合理的,至于是否虚构。可能没有《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么夸张。毕竟在小说中连诸葛亮都多多少少被神话了,更何况是一个没有太多史料记载的工具。但是在《三国志》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所以这样东西肯定也是真实存在的。

为何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至今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专家有苦难言 - 天天要闻

那么"木牛流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东西呢?在后世有很多中制作的版本,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有预想的效果那么好。但根据相关的地理位置,和相关的人机工程知识来看。木牛流马应该是四只脚加中间一个滚动的轮子因为四川的山地运输,都要走山道或者栈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想必大家都是听到过的。上坡路需要轮子来转动这样节省人力,四腿可垂直伸缩上下运动配合坡道起伏变化起固定作用。这就是木牛流马大概的样子了。

为何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至今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专家有苦难言 - 天天要闻

当然,这也是一种推论,很多专家制作过但是都没有做到像《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样神乎其神。现代也有着很多版本的木牛流马,可能其中一个已经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复制出来了,只是大家还不愿意接受罢了,毕竟《三国演义》中把木牛流马形容的太过于完美了,所有很多专家也是有苦难言啊。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们说,那些太平军最后去了南美,听起来像传说,但人还在,说粤语,过春节,几十万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墙塌得连块整砖都找不到。湘军围了三年,饿得城里人啃树皮,喝脏水,死人都没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 天天要闻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直接摆到了台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内的阿塞拜疆人,甚至还造成了2人丧生的结果。俄方面表示,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国国籍,且涉嫌谋杀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则表示,这是俄在针对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为他们有被打过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开始抓境内的俄罗斯人,同样给他...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 天天要闻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国民党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举办首场反罢造势。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表示,台湾不准有皇帝,民进党不要想着当皇帝。他也轰民进党放任自己的禽兽攻击国民党,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不想后悔就出来投票。连胜文宣讲反罢,他说,台风来的前一天特别闷热,感谢大家愿意为了捍卫台湾的监督与制衡站出来,防止绝对权力绝对腐化,...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 天天要闻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国民党一系列反罢免大型造势活动中的首场宣讲,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广场登场。台北市党部代理主委、议长戴锡钦上台助讲表示,这次民进党所发起的大罢免,是台湾自由法治推动三四十年来面对的最大人祸,还批所谓的大恶罢“民进党与恶的距离是零”,他们就是恶的代表!戴锡钦指出,7月5日没有发生大地震,也希望刚形成的台...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