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献给一百年来为中华崛起而无私奉献的中国人民

2021年09月30日21:06:02 历史 1974

编者按:如果将中共一百年来带领人民从革命建国到改革开放建立小康社会称为一部史诗,那接下来的“共同富裕”必将再次成就一段传奇。正如沙烨《跨越财富鸿沟》的开篇献词“谨以此书,献给一百年来为中华崛起而无私奉献的中国人民”所预示的,是人民书写了史诗,成就了传奇,人民也理应享受共同富裕的果实,这是先富阶层、先富群体的共同责任。

张维为、王绍光史正富

李世默、翟东升、范勇鹏、沈逸

=联袂推荐=

谨以此书,献给一百年来为中华崛起而无私奉献的中国人民 - 天天要闻

跨越财富鸿沟:通往共同富裕之路

沙烨 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年9月

本书内容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财富分化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本书从讨论本质性的财富伦理问题入手,透过大历史视角,对中共建党以来的百年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当代中国财富积累所依赖的历史正外部性。同时,作者回顾了美国历史上财富分配制度的演变和背景,并剖析了数字经济时代财富分化加剧的结构性原因,进而论证了自由市场的局限性,并指出市场经济中价值创造者和利益获得者的错配问题。

从中国到世界,从历史到现实,本书揭示了中国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深层逻辑。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许多变化,书中的一系列新视角、新观点和新主张,将为读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关于作者

沙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国精神读本》总策划。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美国维思大学硕士。

谨以此书,献给一百年来为中华崛起而无私奉献的中国人民 - 天天要闻

名家荐语

张维为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

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伟大的事件。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得以崛起的一个核心战略。应该说,在“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方面,我们已经基本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先富”群体带动“后富”群体方面,我们还在探索前行。沙烨的这本著作无疑是这种探索努力的一部分。他从理论、道德、历史、国际比较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性的、逻辑的、有说服力的深入探讨,他的著作值得大家关注和品读。

李世默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席

在中国,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所造就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实现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则是完成中华民族复兴最后征程的必经之路,一个少数人财富固化的中国是不可能真正崛起的。数字经济的规模和速度对我们的现实和理想都是一把双刃剑,前所未有的效率使得我们有了充裕的财富去营造一个更平等的社会,同时,也使得财富可以迅速地固化,导致更严重的不平等。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交出的答卷,将会影响整个人类的未来。

翟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

自从四十多年前撒切尔夫人吹响新自由主义号角以来,贫富分化的趋势几乎覆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由此引发的民粹泛滥和政治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时代性底色。如何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有效而持续地缩小贫富差距,是中美欧三大政治经济体系之间徐徐展开的制度竞争的关键所在。沙烨先生的这本专著,展现出宏大的全球和历史视野,切中时代的脉搏,贯通理论与现实,值得精读和深思。

沈逸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本书能以如此敏锐的觉悟和视角,去看待共同富裕的问题,探讨先富阶层与缩小财富鸿沟,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之间的建设性关系,毫无疑问显示出了其作者思考的深度与力度,值得推荐。

谨以此书,献给一百年来为中华崛起而无私奉献的中国人民 - 天天要闻

本书目录

绪章 站在历史分水岭上

全球财富“大分流”

跨越“巨大鸿沟”

从2021展望2049

第一章 财富的欲望

财富崛起

先富带后富?

财富的伦理

第二章 繁荣的基石

站起来了

牺牲与奉献

真正的红利

第三章 撕裂的美国

燃烧的国会山

曾经的黄金时代

被打开的魔盒

第四章 数字财富鸿沟

数字造富神话

平台“吞噬”世界

加速扩大的“鸿沟”

第五章 市场神话的破灭

波兰尼的警告

新镀金时代

21世纪的回声

第六章 迈向共同富裕

“免费的馈赠”

市场游戏的代价

不可撤销的契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2666》译者赵德明逝世,享年85岁 - 天天要闻

《2666》译者赵德明逝世,享年85岁

据世纪文景出版社消息,翻译家、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德明先生,于2025年4月3日逝世,享年85岁。 赵德明先生。 赵德明先生曾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文学院客座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教授。前些年,中国掀起波拉尼奥阅读热潮,而波拉尼奥的代表作《266...
清明插柳 岁岁念情清明门前插柳的传说 - 天天要闻

清明插柳 岁岁念情清明门前插柳的传说

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会采一束新鲜柳枝插在门前,这是为什么呢?从前的时候,在一个古老的小镇,有个叫阿成的孩子,他和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是镇上最懂节气和传统的人,每到清明节,他都会带着阿成做各种特别的事,其中最让阿成期待的,那就是在门前插柳枝。
为什么张无忌不能把那么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张无忌不能把那么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是张无忌不肯收吗?是人家不肯被收!张无忌自己想:“这四位姑娘个个对我情深爱重,我如何自处才好?不论我和哪一个成亲,定会大伤其余三人之心。到底在我内心深处,我最爱的是哪一个呢?”因为彷徨难定,于是“只得逃避”:“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尽想这些儿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思政“新”讲|文山故里高唱《正气歌》 - 天天要闻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思政“新”讲|文山故里高唱《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清明前夕,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中心小学上百名师生前往爱国英雄文天祥陵园祭奠。带队老师为学生们讲述了文天祥的故事,并鼓励学生学习文天祥以身报国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为中华民族复兴奉献力量。作者:黄和逊、王永钢、陈启道新华社音...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护者丨黄崖洞下的英烈守护者 - 天天要闻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护者丨黄崖洞下的英烈守护者

在太行山深处的黄崖洞烈士陵园,陵园守墓人80岁的赵乃堂如往常一样,每天清晨都会拿起扫帚和毛巾,开始一天的守护工作。自1991年至今,他已在这片安葬着40多位黄崖洞保卫战烈士遗骸的土地上坚守了整整34年。赵乃堂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为八路军运送粮食、打扫战场,参与了黄崖洞保卫战后的烈士安葬工作。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
李渊、李世民与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对话 - 天天要闻

李渊、李世民与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对话

李渊:二郎世民…李世民:请称我太宗文皇帝。李渊:你做了皇帝,我也是你爹。李世民:若非你是我爹,你怎会有那般逍遥的太上皇晚年生活,生命的最后几年还留给我三十几个弟弟妹妹!李渊:二郎,这都是做戏,都是你这小子逼朕的!李世民:你我之间,错的是父皇
血染沂蒙的“外国八路”希伯 - 天天要闻

血染沂蒙的“外国八路”希伯

希伯,中译全名汉斯·希伯,笔名亚细亚人,德国人。1897年6月13日出生在原奥匈帝国的克拉科夫,后定居德国,读大学,加入德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