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2021年09月06日22:51:17 历史 1928

1977年9月,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湖南省委组织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代表团,韶山的父老乡亲们纷纷报名参加,其中有一位八十岁的老人格外积极,最后他成功的跟着代表团去了北京,在毛主席纪念馆见到了安睡在鲜花翠柏丛中的毛主席。

老人心中一阵恍惚,毛主席已经病逝一年了,他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再不接受,在看到安睡着的毛主席的时候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那见了他总是微笑着的双眼紧闭着,那见了他就说个不停的双唇紧闭着,是了,他的主席三哥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也不肯坐起来和他推心置腹、谈笑风生了。

想到这些,他的眼泪大颗大颗的落了下来,无声的碰撞着地面,凸显了这一刻的静谧,而过去分明不是这样的,过去他们每一次相见,都不可能是这样的,主席三哥从来不会冷落了逊五老弟。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这位老人就是毛主席的堂弟毛泽嵘,他还记得,建国之后,他们见过五次,当然,如果不是毛主席有特别的要求,他们见面的次数可能更多。

毛泽嵘出生于1897年,比毛主席小四岁,在东茅塘毛氏兄弟中排名第五,因此小名是逊五。

1925年毛泽东、杨开慧带着两个儿子和毛泽民一起回韶山,在家乡创办农民夜学,通过教识字、教珠算等向农民灌输革命道理,组织雪耻会和农民协会以开展农民运动,进行反帝爱国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毛氏家族子弟纷纷响应毛泽东,投入到毛泽东领导的大革命运动中,毛泽嵘一直和堂兄毛泽东的关系不错,自然也义无反顾的跟着毛泽东,曾任韶山特区第一乡农民协会通讯员,负责站岗放哨和传递文件,为革命做了不少事。

而随着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蒋介石将手中的屠刀对准了我党、爱国人士和工农群众,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大地,毛泽东等人决定开展武装斗争,之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

而韶山的很多革命者被通缉,在组织的安排下,不得不到外地去开展工作或者躲避蒋介石的屠刀。

毛泽嵘也离开了家乡,他改名毛冬青,逃往华容、沅江等地,因着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只能过着打工的流浪生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嵘终于又回到了韶山,没有再参加革命,而是在杨林租种了几亩田地以养家糊口。

自从毛泽东自1927年离开家乡之后因着革命的缘故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和家乡的联系也少之又少,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很少能有见面的机会,除非是有人跟随着参加革命,否则见面就是一种奢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立前夕。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第四野战军南下途中经过湘潭,过韶山,就派人去打听毛主席亲属的下落,他们通过刘亚雄提供的情况,找到了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和毛泽覃烈士的岳母周陈轩,分别进行了慰问,并让毛泽连直接到湘乡县城第四野战军46军138师的驻扎地。

毛泽连带着两个侄子就到了湘乡县城,见到了138师师长任昌辉,并受任昌辉的邀请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于是毛泽连带着表兄李珂就乘着轮船到达了长沙,由湖南省委组织部派人送往武汉,等到开国大典一过就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这是建国之后,毛主席第一次接见家乡的亲朋好友,由着毛泽连和李珂,将毛主席的情况和对家乡的挂念带回了韶山。

于是,韶山的父老乡亲紧随其后,纷纷给毛主席写信,或者要求去北京叙叙旧,或者请求毛主席给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更甚之希望毛主席给安排工作,总之,韶山的书信雪片般飞进了中南海。

而毛主席也通过毛泽连和李珂了解家乡的父老乡亲,询问亲属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生活。在两人回乡的时候,毛泽东又让两人带回去了不少给亲属的礼物。

比如毛泽嵘,毛泽东在1949年11月28日在给毛泽嵘的信中说:“托毛、李带上皮衣料一件,为弟御寒之用。”

毛泽嵘怎么也没有想到,22年未见,毛主席居然还记得他这个堂弟,还不忘记给他捎回礼物,这份感情让毛泽嵘感动,也让毛泽嵘十分想要进京去见一见主席三哥,亲自道声谢,也叙叙旧。

但毛泽嵘的进京之路是很曲折的,原本他以为进京是需要毛主席邀请的,所以他一直在等着毛主席的邀请,他寻思毛主席既然记得给他捎回礼物,那一定是很快就会邀请他进京看一看的,毕竟不论是亲疏还是感情,他和毛主席的关系都是很近的。

但毛泽嵘一连等了好几年,1949年没邀请他,1950年没有邀请他,1951年也没有邀请他,眼看着韶山毛氏家族的人很多都去过北京了,毛泽嵘实在是坐不住了,难道毛主席真的将他忘了,还是和他关系淡了?

想到这里,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但几封信过去,仿佛是石沉大海,让他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心里有个声音说:主席三哥不会忘记他的。

于是1952年的春天他再次给毛主席写信,这一次,毛主席终于回信了,但信的内容让毛泽嵘很难受,因为毛主席在信中说:“你今年不要来京,明年再讲罢。”

这是拒绝了毛泽嵘进京的请求,毛泽嵘的心里很难受,但也没有强求,只不过因着家中困难,后来还是继续给毛主席写信,但毛主席并未回信,倒是在十月给堂兄毛宇居的信中这样说:“另即二百万元给泽荣助其家用。他有信来,我尚未复,请转告他,不另写信了。”

毛宇居是毛主席的堂兄,也是毛主席当年的一个私塾老师,建国之后是毛主席和韶山毛氏子弟沟通的桥梁,毛主席通过他给毛泽嵘回信和寄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有了毛主席寄回来的200元(1955年以前,一百万元相当于后来的一百元),毛泽嵘家中的生活有了稍微的改善,但他还是想着去看望毛主席,和毛主席叙叙旧,说说家中的困难,也反应一些乡情。

于是1953年的春天,毛泽嵘再次给毛主席写信,还托人给毛主席带去了一些家乡的特产。只不过这一次,毛主席再次拒绝毛泽嵘进京,他在回信中是这样说的:

“因为你眼睛有病,路上行动恐怕不方便罢,似乎不必来京看我,你有困难,可以相告,替你设法解决。”

这虽然是一封拒绝毛泽嵘进京的信,但字里行间都是毛主席对毛泽嵘的关心,而且毛主席拒绝毛泽嵘进京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毛泽嵘的眼睛有病,出远门很不方便,所以建议毛泽嵘不必来京,至于家中的困难,完全可以通过写信告知,毛主席都会设法帮忙解决。

这样的安排对眼睛有病的毛泽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只不过毛泽嵘未必不懂,因为从感情来说,他心里还是很难受的,一再被拒绝,他也忍不住想:主席三哥是不是和他的关系淡了,不愿意见他?

结果,就在他觉得自己进京无望的时候,他突然又接到了毛主席让他进京的消息,原来,这一年10月份的时候,因着毛主席母亲文七妹那边的亲戚要进京,毛主席就想到了数次要求进京的毛泽嵘,遂让文家兄弟同毛泽嵘一起进京,他在给文家兄弟的信中说:

“他没有出过门,请你帮忙他,他的路费亦由自备,由我补发。你们来时如可以不找省委统战部则不找,如无路费,可以持此信找统战部同志帮忙。路上冷,每人要带一条薄棉被。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

从这封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毛主席为什么之前拒绝让毛泽嵘进京,就是因为他眼睛有病,没有人陪同的话,出门很不方便,所以毛主席不放心他进京,现在借着文家兄弟进京这个机会,就陪着毛泽嵘一起进京,也好在进京的途中对他加以照顾。

同时毛主席还对他们进京的路费做了安排,可以自己先出或者在长沙找统战部的同志帮忙,到时候毛主席再补发,而且最好能自己来,不要麻烦统战部的同志护送,这就是尽量不要麻烦政府。

同时,当时已经是秋天,毛主席考虑到气温降低,让他们带着薄棉被防止路上会冷,等等。安排得如此细致,想得如此周到,也就毛主席能做到了。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有了毛主席的邀请,毛泽嵘终于在1953年的11月份进京了,他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已经26年不见,沧海已经变桑田,堂兄已经成为国家主席,而他只是一个在乡间耕作的普通农民。这样的两个人,再相见,要说些什么呢?

他想了一路,也纠结了一路,结果和毛主席一见面,一个叫“主席三哥”,一个叫“逊五老弟”,那种亲切感是那样的熟悉,一如二十多年前,并没有因为毛主席成了国家主席而改变,这让毛泽嵘不再紧张。

毛主席笑着询问了毛泽嵘的家庭情况,又说到了两人祖上的渊源,当提到毛主席的祖父毛翼臣时,毛泽嵘说当年国民党到韶山要掘毛主席家的祖坟,乡亲们对毛翼臣的坟墓进行了保护。

他们将毛翼臣的墓碑取出来用土埋好,再将坟茔也用土覆盖好,然后插上了一个标志用以辨认,就这样保存了下来,一直没有动过。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毛泽嵘就建议将坟墓进行修复,也再修上一条路,方便人们去参观。

但毛主席拒绝了这个建议,在他看来,无需那些形式,也不用搞什么特殊,按原来的样子来就行,有了毛主席的话,毛翼臣的坟墓在毛主席生前一直保持原样,一直到1986年政府才对其进行了修复。

毛泽嵘怎么也没有想到,堂兄做了主席之后,却并没有搞什么特殊,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主席的生活实在是朴素,这种朴素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穿的是褪了色的粗布衣,打了补丁的衣服;住的是陈设简单的房间;吃的是粗茶淡饭等等。

这让毛泽嵘很不解,也很心疼,他对毛主席说:“三哥,你当了主席,时时要考虑国家大事,要保重身体,生活要过得好一点。”

毛主席不以为意地说:“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吗?我们国家底子薄,人民的生活很不富裕,我们当干部的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为人民着想,不能贪图安逸和享受呀。”

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他想的从来不是自己的享受,而是让亿万人民生活能够幸福,这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随后两人又聊到了毛泽嵘的身体情况,毛主席告诉他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如何爱护身体,在工作中做到劳逸结合等。

两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聊了很多,随后毛泽嵘又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他走的时候,毛主席特意给他准备了礼物:一件青蓝色呢子大衣、一套被窝蚊帐、一口皮箱,以及300元钱。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这些都是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费为毛泽嵘准备的,是他对毛泽嵘这个堂弟的帮助,几乎每一个进京看望毛主席的亲朋、好友、老师、同事,在离开的时候都会得到毛主席用自己稿费准备的礼物。

这是毛泽嵘第一次进京看望毛主席,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旅程,到了第二年即1954年,毛泽嵘再次进京,这一次毛泽嵘是带着养子毛会华一起进京的,至于进京的原因有三:一是叙旧;二是陈述乡情;三是想为毛会华找个工作。

前两个原因进京,毛主席是很欢迎的,但这第三个显然并不是毛主席愿意看到的,他对毛泽嵘说:“这个事情不大好办,我是国家主席,不能随便给人介绍工作,更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亲属、故旧、同事的利益。”

这是毛主席的原则,不能因为他是国家主席,就造成一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局面,这不是他想看的,作为国家主席,他是为广大人民谋福祉的,而不是单单为自己的亲朋好友。

但对于这样的毛主席,毛泽嵘心里是不好受的,他以为就凭他和毛主席的关系,这件事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事的,但没想到毛主席就这样拒绝了。

毛主席也看出毛泽嵘不太高兴,所以吃完饭之后特意和毛泽嵘出去散步,在散步的时候,毛主席再次将这件事好好说与毛泽嵘听:

“泽嵘,你有困难不要来找我,要靠当地政府解决,你的困难要根据实际情况,政府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不要扮蛮。你是我的亲属,我必须严格要求,不会只为你们考虑,至于你的儿子要参加工作,想法是好的,但要靠他自己努力,不能要求政府照顾。”

听了毛主席的话,毛会华暗暗下定决心,回去之后好好努力,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在岳阳的农场、银行、教育等部门工作,按照毛主席的叮嘱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毛主席向来就是这样,他对亲属的要求很高,希望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不是靠他靠政府,至于生活中的困难,他会用自己的稿费给予一定的救济,但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自己去找当地的政府,当地政府有责任为有困难的百姓解决困难。

尽管毛主席没有解决毛会华的工作问题,但却给了毛会华300元作为见面礼,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也为他们准备了礼物,而且这一年冬天,毛主席再次给毛泽嵘寄去了200元以助日用。

这是毛泽嵘第二次进京,第二年也就是1955年夏天,他又一次进京看望毛主席,并陈述乡情,回来之后,62岁的毛泽嵘投入到农业生产劳动中去,为生产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后来因着一些事情,他好几年没再进京,但依旧给毛主席写信,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家乡的情况都告知毛主席。

时间很快到了1959年的夏天,毛主席回到了韶山,在家乡宴请一些父老乡亲,因为毛泽嵘在杨林乡,距离韶山冲比较远,而毛主席在家乡待的时间又很短,因此并没有邀请他。

当他知道毛主席回乡之后,就赶到了韶山冲,但毛主席已经离开了,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让他起了再次进京看望毛主席的心思。到了1962年冬天,他终于再次进京看望毛主席。

这一次进京,毛泽嵘是专门来诉说自己的困难的,所以当他进京却得知毛主席很忙,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见面后,毛泽嵘着急的数次打听和催促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

毛主席不得不抽出时间来见了毛泽嵘一面,这次见面极为短暂,毛主席只是告诉毛泽嵘:“我现在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你,你还是到宾馆住一段时间,等我稍微得闲,请你来吃餐便饭,我们再好好谈谈吧。”

说完这些话,毛主席就离开了,毛泽嵘只得回到宾馆继续等待。在等了数天之后,他终于等来了见面的机会,这一天是星期天,毛主席派秘书将毛泽嵘接到中南海的家中。

等毛泽嵘到了后才发现,毛主席的两个女儿以及侄子都在,毛主席先是为他们做了介绍,然后请毛泽嵘在家里吃饭,餐桌上的饭菜很简单:炒豆腐、辣椒、茄子、空心菜等,没有肉。

毛泽嵘看到这些,心中还有些不快,他以为毛主席请他吃饭,怎么也有几样好吃的,但他哪里知道,全国上下都处在困难期,毛主席更是节俭,能省的就省,甚至他还带头不吃肉,这并非是对毛泽嵘的不尊重,而是毛主席自己也在身体力行着这样的生活。

他们边吃边谈,毛主席直接对毛泽嵘说:“泽嵘,你年纪大了,到外面走不方便,我的工作忙,今后一般情况,你不要来京。”

毛主席确实很忙,因此在接见乡亲这件事上,除非他们真的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或者乡情要陈述,要不就没必要接见,尤其是已经进京过好几次的,就更没有必要进京了。

毛泽嵘赶紧说:“主席,我家有困难,家底子穷,老伴有病,我的眼睛不大好,身边无儿无女,只有两个孙子,年龄还小。”

毛泽嵘的家庭情况,毛主席不是不知道,毕竟毛泽嵘已经进京第四次了,每次都会提到,而毛主席也用自己的稿费给予了必要的接济,再进一步的,毛主席也让毛泽嵘找当地政府解决了。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单个百姓家中生活困难,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应该找主席,而应该找当地政府反映情况,看看政府会怎么解决,说到底,毛主席只能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那是当地政府要做的事。

所以毛主席再次对毛泽嵘说:

“泽嵘,你有困难,我同情,但我是党的主席,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不能只考虑你一个人的利益,我以前跟你讲过,你有困难要靠当地政府解决。现在大家都同甘共苦,全党上下一样,全国人民一样,你也不能例外,当地人民过得去,你也过得去,就不要去找政府了,你是我的亲属,不能搞特殊化,不能高人一等,今后你来北京要经过我的批准。”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毛泽嵘很羞愧,他也终于知道自己确实在为难毛主席了。

因为家中困难,他舍近求远,不想办法参加劳动搞好生产改善生活,不找当地政府解决,却非要跑到北京去找毛主席解决,其实就是想要搞特殊,而这并不是毛主席想要看到的,也是违背他的原则的。

毛泽嵘终于明白了这件事,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回了乡,他走的时候,毛主席又给他准备了礼物:一件羊皮大衣、一些糖果,还有200元。并且毛主席还给杨林公社写了一份信,叮嘱当地政府:今后毛泽嵘来京要经过他的许可。

回去之后的毛泽嵘确实想开了很多,也找了政府,政府根据他家的具体情况,每月给他发放20元困难补助,后来又增加到30元,这笔钱稍微改善了毛泽嵘一家的生活,再加上他勤勤恳恳参加劳动,家境好了不少。

他也不再给毛主席写信诉说困难,但还是会给毛主席写信诉乡情,这倒是毛主席乐意见到的。

后来毛泽嵘还曾几次想要进京去看望毛主席,但因为杨林公社得了毛主席的叮嘱,没有毛主席的许可,毛泽嵘是不能进京的,所以他好几次都没有去成北京,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尤其是七十年代之后,毛主席明显的衰老了,眼角眉梢都爬上了皱纹,各种老年病也都找上门来。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1971年春天,一场感冒让毛主席患上了大叶性肺炎,随后各种病折磨着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1972年,人们开始发现毛主席不再像过去一样精神奕奕,红光满面。

远在杨林的毛泽嵘虽然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本人,但他知道毛主席比他大四岁,他自己都已经是75岁高龄的人了,身体每况愈下,既老且病,而毛主席已经79岁,纵然毛主席身体一直很好,但年龄摆在那里。

因此毛泽嵘知道:他们兄弟俩能见面的机会很好了,如果再不进京,可能就没有机会见面了。

所以他找到杨林公社,再三恳求工作人员,他要进京见见毛主席。杨林公社的工作人员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和毛主席进行沟通,传达了毛泽嵘进京的意愿,在毛主席的许可下,毛泽嵘被允许进京。

当毛泽嵘见到毛主席之后,发现十年未见,他们都老了很多,头发花白,脸色苍白,都不再是年轻时候的模样,这让两人唏嘘不已。

不过毛主席当时的精神很好,还拉着毛泽嵘的手,说一些国内的形势,因为顾念毛主席的身体,这次会面的时间很短。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明明毛主席“要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话还言犹在耳,转眼间,毛主席就安静地躺在了鲜花翠柏丛中。

这让毛泽嵘很难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实际上不只是毛泽嵘,全中国人民,甚至世界各地的很多人民,都接受不了毛主席病逝这个事实,然而再不接受,这也是事实:1976年9月9日凌晨十分,毛主席病逝了。

毛主席病逝之后,毛泽嵘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他当时并没有进京,而是在毛主席病逝一周年之际,跟着湖南省瞻仰毛主席遗容代表团到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毛泽嵘怎么也没有想到,再次相见会是这样的一种境况,毛主席再也没法亲切的叫他“逊五老弟”和“泽嵘”。他的“主席三哥”不在了,但分明又一直在他的心里。

1962年,堂弟毛泽嵘第4次进京,毛主席:以后进京要经过我的允许 - 天天要闻

后来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到韶山去看望毛泽嵘与毛泽连,毛泽嵘才知道,当初毛主席在一次从昏迷中醒过来之后,曾对前来探望他的女儿李敏说:“我快不行了,有件事得请你们做了,家乡还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

听到这个,毛泽嵘泪流满面,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主席三哥会这样记挂着他。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对毛主席是有过怨言的,在毛主席不肯给他的儿子找工作的时候,在毛主席不让他进京的时候,在毛主席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他的困难的时候,在毛主席要求他进京必须经过毛主席的许可的时候,他是有怨言的。

然而他又不能有怨言,因为那就是毛主席的原则,他并不是针对毛泽嵘一个人,而是对所有的亲属、朋友和老师、同事等都是一样的:

尽他所能给予他们帮助,用自己的稿费接济他们,但同时又不会惯着他们,而是严格要求他们,不搞特殊,不为他们安排工作,该不让他们进京的时候就不让他们进京。

这是毛主席重感情的表现,同时也是毛主席坚持原则的表现,这正是毛主席之所以伟大的一个原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