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总觉得孙权偷袭荆州是临时起意。实际上,这事儿他们琢磨好久了,就差一个机会。关羽去打襄樊,荆州后方没人看着,机会就来了。可关羽也不傻啊,留了兵防着东吴呢。孙权、吕蒙、陆逊仨人一合计,干脆演场戏给关羽看——结果真把关羽忽悠瘸了。

一、孙权惦记荆州不是一天两天了
为啥东吴非要荆州不可?长江防线没荆州就跟没门牙似的,曹操从北边压过来,孙权睡觉都得睁一只眼。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心里早憋着火。
他先干了两件事:一是把妹妹孙尚香从刘备那儿接回来,断了刘备拿老婆当人质的念想;二是直接动手抢了长沙、桂阳两郡。这下荆州地盘乱得像狗啃的,关羽的地盘和孙权的地盘交错着,谁看谁都别扭。
不过打仗不光靠脾气。孙权暗地里练兵,水军加船,陆军补缺——就等关羽犯错误。

二、吕蒙突然“病退”的猫腻
关羽出兵打襄樊,荆州防务空虚,机会来了!可关羽留了麋芳、傅士仁这帮人守家,沿江还修了烽火台。硬攻?死伤少不了。
吕蒙一拍脑门:我装病!
他给孙权写报告,说自己病得快挂了,要回建业养病。孙权秒懂,立刻批文昭告天下。消息传到关羽耳朵里,关羽乐了:“吕蒙病了?天助我也!”
——其实吕蒙回建业路上,在芜湖见了个人:陆逊。

三、陆逊这书生,坏得很
陆逊当时还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儒生”。吕蒙的装病计被他一眼看穿,俩人嘀嘀咕咕半天。吕蒙回头就劝孙权:“让陆逊替我去前线,关羽最瞧不起书生!”
陆逊一上任,立马给关羽写了封肉麻信:
“关将军威震华夏,我这种小角色给您提鞋都不配!东吴只求自保,绝不敢冒犯……”
关羽读完信,嗤笑一声:“孙权派个怂包守边?不足为虑!”
他哪知道,陆逊一边写信一边磨刀呢。

四、关羽为啥这么容易上当?
这事儿得赖关羽自己。他刚在襄樊水淹七军,威名飙到顶峰,看谁都是蝼蚁。陆逊的信简直挠到他痒处:“连东吴书生都夸我,我还防个啥?”
前线战事吃紧,他脑子一热,把荆州守军一拨拨往襄樊调。麋芳手底下兵越来越少,烽火台形同虚设。益州的刘备呢?正和曹操在汉中死磕,压根顾不上支援。
——关羽不知道,江面上飘来的“商船”,里头全是吕蒙的精兵。

五、白衣渡江:史上最轻松的奇袭
吕蒙让士兵穿白衣服蹲在船舱里装商人,大摇大摆开进关羽的地盘。守军一看是商船,懒得多查。等船靠岸,白衣兵跳出来就夺了烽火台。
荆州城门守将麋芳、傅士仁,早被吕蒙策反了——为啥?关羽平时瞧不起这俩人,动辄打骂,还威胁“回来收拾你们”。吕蒙派人一劝降,他俩直接开门献城。
一夜之间,荆州六郡全姓了孙。关羽还在襄樊打仗呢,回头一看家没了,差点吐血。

六、荆州丢了,关羽咋就死了?
关羽带着残兵往西逃,想奔益州找刘备。可吕蒙早算准了,在麦城小路埋了伏兵。
有个细节挺讽刺:关羽败退时,士兵哗啦啦逃跑。为啥?荆州兵的家属全在东吴手里,吕蒙好吃好喝供着,还允许士兵回老家。谁还愿意跟关羽送死?
最后关羽被吴将潘璋部将马忠逮住,孙权二话没说就砍了头——他怕放虎归山,更怕刘备报复。

七、这事儿在史书里还有另一出戏
《三国志》提过一嘴:孙权本想让关羽投降,吕蒙坚决反对:“关羽是枭雄,投降了必成祸害!”
曹操那边也有戏:孙权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意思是想甩锅。曹操多精啊,直接按诸侯礼厚葬,还哭了一场:“云长啊!”——明摆着告诉天下人:杀关羽的是孙权!
孙权这套操作看似赢了荆州,实则惹毛了刘备。后来夷陵之战,刘备举全国之力报仇,差点把东吴打崩。

八、荆州易主到底赖谁?
说关羽傲慢?没错。但更深层的是荆州地理位置太要命。三家谁占了荆州,谁就捏着长江咽喉。曹魏丢襄阳就退守樊城,刘备丢荆州直接断了北伐跳板。
孙权赌这一把,其实是押上国运了。拿下荆州后,东吴撑到三国最后才亡——你说值不值?
(突然想到个事儿:司马懿后来灭辽东公孙渊,也是装病忽悠人……历史套路咋总重演呢?)

九、最后扯点闲篇
吕蒙拿下荆州不久就病死了,有人说他杀戮太重遭报应。陆逊接替他镇守荆州,后来在夷陵一把火烧得刘备七荤八素,成了东吴顶梁柱。
可惜啊,孙权晚年疑心病发作,把陆逊活活逼死了——帝王心术,比战场还狠。
关羽呢?从“威震华夏”到身首异处,就差那么一步。所以啊,人真不能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