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朋友问我,现在中国有100万存款的家庭多不多?100万存款到底算什么水平?说实话,数据背后藏着不少真相。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100万存款在中国绝对是稀缺资源。根据央行2025年初的数据,存款超过100万的账户占比仅0.1%,换算成家庭的话,全国大概只有49.4万户达标。
啥概念?全中国4.94亿家庭,平均每1000户里只有1户能存到这个数。换句话说,99.9%的家庭存款都不足100万。
更扎心的是,家庭存款中位数只有30万(2024年数据),这意味着一半家庭的存款连这个数都不到。100万,妥妥的金字塔尖水平。
但这里有个陷阱得注意:咱们说的是纯存款,不包括房子、股票这些资产。
很多家庭看着有几百万房产,但银行账户里可能连10万都拿不出来。就像社科院说的,70%的家庭财富都绑在房子上,现金存款只占总资产的47%。要是再算上房贷,不少家庭表面风光,实际净负债可能是负数。
比如你有200万房贷,就算存了100万,净资产还是-100万,这账得这么算才清楚。
地区差异也大得离谱。在北上广深,存款超100万的家庭占比大概8.3%,也就是每12户里有1户达标。
但放到三四线城市,这个比例可能连0.5%都不到。拿郑州来说,屋价均价0.92万/平方米,100万能全款买个100多平的房子,日子能过得挺滋润。
可在上海,100万也就够买15平方米的房子,连个客厅都不够。这就是为啥同样100万,在不同地方含金量完全不一样。
再看看收入和储蓄的矛盾。普通工薪家庭月收入大多在3000-6000元之间,扣掉房贷、教育、医疗这些刚性支出,一年能存下5万就算烧高香了。按这个速度,存够100万得20年。
更别说90后人均负债12.7万,很多年轻人光是还房贷、车贷就已经焦头烂额,根本存不下钱。
我有个朋友在杭州,夫妻俩月收入加起来2万,房贷每月8000,孩子学费一年4万,再加上日常开销,每年能存下6万就不错了。
照这样算,存够100万得16年,还得保证这16年里不失业、不生病、不遇到任何意外。
有人可能会说,那老一辈呢?他们没房贷压力,是不是更容易存到100万?确实,50岁以上家庭的存款中位数能达到15-30万,但要存到100万也不容易。
而且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老一辈完全不一样,90后“月光族”比例高达90%,存钱对他们来说是个奢侈品。
还有个残酷的现实得面对:100万存款的购买力正在悄悄缩水。2023年CPI涨了3.2%,按这个速度,10年后100万实际购买力只剩下74万。
要是再加上医疗、教育这些大额支出,100万可能根本撑不了多久。
就像银行朋友跟我说的,现在有100万存款的客户,虽然超过了全国99.99%的家庭,但在通胀和生活成本面前,这钱也不经花。
不过话又说回来,100万存款在中国依然是个了不起的目标。能存到这个数的家庭,要么是体制内退休人员,要么是个体工商户、小企业主,普通工薪阶层很难达到。
但咱们也别被数字吓倒,存钱是个长期过程,关键是要合理规划收入、控制负债。比如把一部分钱存起来,另一部分拿去做低风险理财,同时配置好保险,这样才能让钱更值钱。
最后总结一下:100万存款在中国绝对是顶尖水平,但实际价值得结合地区、负债、资产结构来看。在一线城市,这可能只是中产阶层的起点;在三四线城市,却能过上相当滋润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与其盯着100万这个数字,不如先把基础打好,控制好负债,慢慢积累。毕竟,财务自由不是一蹴而就的,得一步一个脚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