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国发布了针对芯片的出口禁令新规,更加严格的限制了中国购买重要的高端芯片。
狼子野心,已经很明显了:这其实是想要从”现在“和”未来“,两个角度锁死中国的经济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美国想要通过算力打击咱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
要知道,算力对咱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其实影响巨大。
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降低1点, GDP将会降低千分之1.8。这对于我国去年的121万亿的GDP来说。也就是2000亿人民币的GDP的损失。
所以,这是对咱们国家经济的直接打击。
为了解决算力短缺的现状,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部文件支持、引导各地加快建设算力基础设施。
比如,于10月份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算力规模将于2025年超过300EFLOPS。
与此同时,国内云计算行业的龙头,阿里云也响应国家号召,首先站了出来:
阿里表示:既然实体的芯片行业受到的打击,那么我们就用云计算的算力来弥补。
早在去年,阿里就未雨绸缪,拿出了一个王炸产品,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正式宣布,平头哥自研CPU倚天710已在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大规模应用,算力性价比提升超30%
今年,阿里云更是逐步使用自研的芯片,来应对国外芯片限制的问题。
那么第二点,美国是如何通过算力来影响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呢?核心在AI行业上。
美国的这一举措,其实更是在限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要知道,根据中国AI行业的布道人,陆奇博士的观点:AI行业将会诞生历史上第一个市值十万亿美元的企业。
相当于3个多的苹果公司,同时比美国最强的五个科技公司市值加起来都要多。
这么大的一座金矿,美国当然不肯放弃。于是才有了这一次的芯片禁令的升级。
那么针对AI芯片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不仅仅是在某个环节上,针锋相对;更是要形成完整的AI体系。
这不,在最近的云栖大会上,阿里正式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首先,阿里用全球顶尖的AI算力服务,提供为国内的AI行业提供最好的基础设施。
在世界最权威的技术评测机构 Gartner的评测中,阿里云成功横扫国际主流云厂商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4个项目上拿到第一。
另一方面,阿里深刻认识到,这一轮AI竞争,决胜的不是一两个大模型,而是一整套基础设施、一整个生态体系的比拼。
于是,阿里做出了关键抉择——要做AI时代的基础设施。事实上,两千亿参数的通义千问,多项指标已打平GPT4,但阿里云并未过多强调。
阿里,选择用共赢的机制,打败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模式。
目前,国内超过一半的头部大模型都跑在阿里云上,可以说,阿里云已经成为了中国大模型的公共算力底座。
而阿里巴巴去年创建的AI模型开源社区“魔搭”,更是短短一年就吸引了260万开发者,集聚了4000多个模型,累计下载量超过1亿。比单一的大模型,这个开放平台给中国AI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力。
说白了,阿里云的技术进步,几乎可以等于咱们国家在AI行业的进步了。
“算力越强, 模型越好,应用越多,用户越广,算力越强”,开源+开放,你好我好大家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套共赢机制,让我们看到了安卓系统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大模型,谁做的最好,对阿里来说,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相对于过去科技行业内,单打独斗,甚至国内相互内卷的情况。这一次全球AI行业的竞争中,阿里选择做了一个粘合剂的角色,将全国的大部分AI企业团结起来,向美国的芯片限制开启了反击。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企业攻破技术壁垒的毅力和决心,更看到了阿里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实在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