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里讲:“来而不往,非礼也。”
人和人之间,本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只有双方都懂得互相尊重,有来有往,才能让关系保持平衡不颠倒。
关系一旦错位,忍让就成了软弱,执着便成了累赘,讨好会失了尊严。
人生下半场,最通透的活法,是学会把颠倒的关系摆正。
与其忍气吞声,不如趁早翻脸
曾国藩曾说过:“君子愈让,小人愈妄。”
忍让本是好意,可若对方得寸进尺,你的退让就成了纵容。
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有些人看准了你的怯懦,便会变本加厉地踩踏你的底线。
没有底线的忍让,只会让小人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宽容,终将把自己逼入绝境。
亮出自己的底线,守住根本的尊严,才能活得有分量。
明朝年间,有个叫王守礼的教书先生。他为人宽厚,常被乡邻占便宜但从不计较。
有户姓赵的人家,每年秋收都来王家借粮,嘴上说“明年一定还”,却十年没还过一粒米。
王家儿子看不过去,劝父亲讨债。王守礼却说:“都是乡亲,撕破脸不好看。”
后来赵家变本加厉,连王家的耕牛都牵走抵债。
王守礼终于忍不下去了,一纸诉状将赵家告到县衙。
县令当堂判赵家还粮赔牛,还痛斥赵家人:“你们专挑好心人欺负,算什么本事!”
从此再无人敢欺负王家,连村里孩童见了王守礼,都要恭恭敬敬喊一声“先生”。
常言道:“柿子专挑软的捏,人总找善的欺。 ”
人活一世,忍辱未必能求全,翻脸才能立身。
总是对别人太客气,对方不仅不会感激,反而会越来越不把你的付出当回事。
该强硬时不能退让,否则别人只会变本加厉地占你便宜。
守好自己的底线比任何讨好或妥协都更能保护自己。
与其纠缠不清,不如果断放手
老话说得好:“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烂人论短长。”
执着于烂人只会耗尽自己,及时止损才能避免被拖入深渊。
对于自暴自弃的人,没必要浪费精力去强行改变他们。
早点认清现实停止付出,才能避免被拖进更大的麻烦里。
画家张大千曾与师兄曾熙情同手足。
曾熙才华横溢,却有个嗜赌如命的毛病。
有一年,张大千筹备画展,将多年积蓄交予曾熙保管。
不料曾熙一夜输光钱财,画展被迫取消。
张大千痛心疾首,却仍念及旧情,咬牙替师兄还债。
此后十年,曾熙屡次借钱赌博,张大千次次妥协,甚至抵押祖宅替他还债。
直到某日,被赌场追债的曾熙偷走他未完成的《长江万里图》抵债,张大千才彻底寒心。
他当众撕毁剩余画作,决然道:“从此你我陌路,恩断义绝!”
断绝关系后,张大千闭门作画,终成一代大师。而曾熙因赌债缠身,潦倒离世。
《资治通鉴》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世上没有谁必须和谁绑在一起,不合适的关系越早断开对自己越好。
勉强维持已经变质的关系,只会让自己不断受到伤害。
该结束的时候就要果断结束,拖得越久损失越大。
斩断和烂人的关系才有机会认识更合得来的人,找到真正舒服的相处方式。
及时止损才能把时间和精力省下来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与其疲于悦人,不如安于乐己
《围炉夜话》中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但若为了讨人欢心,连哭笑都不能自主,这日子便过得没了人味。
勉强自己去迎合别人,时间久了连自己都分不清真假。
不如随性而为,真正对你好的人自然能接受你原本的模样。
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合得来的人自然会留下,合不来的强求也没用。
才女苏青的前半生堪称讨好型人格的典范。
她18岁奉父母之命嫁人,丈夫李钦后风流成性,她却强颜欢笑,装作贤惠大度。
婆家嫌她生不出儿子,她就连生四胎,差点搭上性命。
后来李家逃难到上海,苏青白天教书养家,晚上还要给丈夫抄书稿。
即便如此,李钦后仍在外沾花惹草,最后连生活费都不给她。
有一年冬天,苏青向丈夫讨要家用,李钦后竟当众扇了她一耳光:“你也是知识分子,怎么不自己去赚钱?”
这一巴掌打醒了苏青。
她连夜搬出李家,带着四个女儿挤在亭子间,靠写文章糊口。
她不再讨好任何人,在杂志上犀利点评,写下自传体长篇小说。
有人骂她不守妇道,她冷笑:“我为自己活,碍着谁了?”
后来,苏青的剧作连演百场,轰动上海。
晚年有人问她对于人生是否后悔,她答:“若早十年懂得取悦自己,我还能多写几部好戏。”
有位学者曾说:“我们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人。”
人生在世,没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强行讨好所有人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
按照别人的期待过日子那不叫生活,自己觉得舒坦自在才是真的活着。
用不着刻意去迎合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自然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
《名贤集》中讲:“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人到中年,关系越是通透,活得越是自在。
遇到得寸进尺的人就当场翻脸,碰上纠缠不休的事就转身放手。
更要懂得先取悦自己才是生活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