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2025年01月01日11:33:03 情感 1210

讲述/杨英丽 文/秋冬的果实

上个周末,我回了一趟娘家。大家正在吃晚饭的时候,母亲突然说她的腿脚有些疼,已经好几天了。

父亲问:“腿疼,很疼吗?”

母亲说:“我以为疼几天就没事了,谁知道现在睡着疼,坐着疼,站着也疼,浑身不舒服。”

这时候嫂子说:“妈,您前几年做过腰间盘手术,现在腿脚疼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不能挨着,还是要去一趟医院瞧瞧。”

母亲看嫂子这么关心她,连忙说:“现在天晚了,明天再去医院看吧,也不用去太远的地方,去县人民医院瞧瞧就行。”

嫂子却说:“脚疼可不是小事,还是去市里的大医院瞧瞧吧,这样我们也放心一些。”

于是,当即就把事情确定了下来,明天一早让哥哥开车,嫂子陪同母亲一起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

本来我打算吃了饭就回家的,家里还有其他的事。可得知母亲腿疼,我决定留下来住一晚再回去。

洗漱完之后,我们两母女在房间里说悄悄话。

母亲突然跟我说:“你哥哥眼光不错,选这个媳妇选对了,看她对我们多好。”

“你看前几年我腰间盘突出,是她带我去做手术的,这次脚疼也是她建议去大医院检查的。”

我听到母亲对嫂子赞不绝口,想起一些往事,不由得有些感慨。


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 天天要闻

我哥哥长相英俊,身高有180cm左右。他性格爽朗,乐于助人,在外面跟不认识的人都能聊两句,因此得了一个好人缘的名声。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他和陌生的女孩子见面会害羞脸红,说话磕磕巴巴。因此,哥哥很不情愿去相亲。

他为了让父母高兴,勉为其难去相亲了两次,可每次都是脸红,对着人家女孩子说不出话,要么结巴,人家听他说话都费劲。

所以,尽管当时我们家已经盖了两层漂亮的房子,哥哥本人长得不错,要身高也有身高,但因为他那个毛病,相亲两次都没成功。

哥哥相亲失败,不愿意再去相亲。母亲急了,这样等下去,哥哥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娶上媳妇?

二叔家的堂哥比我哥哥小半岁,堂哥的儿子都5个月大了。

母亲和二婶妯娌不合,其他事情不相上下,如今,哥哥在婚事上落后堂哥一截,这让母亲觉得很没有面子。

而且,看着别人家的胖娃娃,她自己也想当奶奶啊。

哥哥从外面回来,母亲气得骂他没出息,明明平时像个话唠一样,可在人家女孩子面前屁都蹦不出一个。


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 天天要闻

哥哥被念叨烦了,不得不再去相亲。

那个女孩子是小姨介绍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熟人介绍的有安全感,那次哥哥虽然脸红的毛病没改,但说话正常一些了。

小姨和对方说哥哥平时说话不结巴,他只是面对女孩子紧张才这样,熟了就好了。

有小姨当中间人,事情就成了一半。加上哥哥又表现得一本正经,人家女孩子看上他了。

可是,他倒好,看不上别人。

母亲问哥哥看不上对方什么?人家姑娘长得也不错,眉目清秀,个子高,说话大大方方,哪里配不上他了?

哥哥说不合眼缘,和对方坐一起说话有压力。

一拖再拖,转眼哥哥24岁了,还是光棍一个。

后来,哥哥去舅舅家帮忙干几天活,认识了一个姑娘。那姑娘是表妹的同学,名字叫罗静。

哥哥偷偷地盯着对方看,他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舅舅舅妈作为过来人,早看出来了。

舅舅跟哥哥说:“行啊,这是情窦初开了。你要是真的喜欢人家,我从中给你们当个媒人,把这门婚事促成了。”

哥哥高兴谢谢舅舅,为了感谢舅舅,他去街上给舅舅买了肉菜还有烧酒,可谓下了苦心。


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 天天要闻

舅舅向表妹打听罗静有没有对象,得知没有对象,就说想当个媒人,把自己外甥介绍给她。

其实,那时候罗静已经注意到哥哥了。哥哥那么热烈的眼神围着她转,她怎么可能没有知觉。她一听舅舅要当这个媒人,害羞地低下头。

哥哥喜欢,罗静也看上了他,舅舅乐意当这个媒人,以为事情一帆风顺。

却没想到,最大的问题在母亲这里。罗静身高150cm,母亲嫌弃她长得矮,说娘矮矮一窝,反对这门亲事。

舅舅劝她:“这也不是绝对的事情,你没必要太纠结这个问题。我觉得两孩子两情相悦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感情好,以后日子过得差不了。”

“而且,人家罗静除了长得矮一些,其他哪方面差了?要长相有长相,一脸的福气,人品好,性格好,人又勤快。”

可不管舅舅怎么劝,母亲就是嫌弃罗静长得矮,反对这门婚事。

舅舅说:“姐,不是我爱说你。你这人也真是的,外甥没找到对象,你比谁都急。找到了,你又挑三拣四,不知道你整天在想些什么。”

母亲被舅舅数落一番,她恼羞成怒道:“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让你外甥和罗静结婚了,以后他们的孩子个子矮,你能负责吗?”

舅舅气急,他说:“算了,你不同意的话,那就当我没有说过这件事情吧,免得耽误人家女孩子。”


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 天天要闻

罗静得知母亲反对这门婚事,她有了顾虑,也想着算了。

但哥哥就是看上了罗静,非她不娶。也不知道哥哥跟罗静说了什么,她改变了主意。哥哥娶,她就嫁。

哥哥回来和母亲表明态度,一副非罗静不娶的模样。

子女执拗起来,做父母的,到最后不忍心,只能妥协。

母亲是妥协了,但她说了很多难听的话。骂哥哥没有眼光,之前相亲那么多的好姑娘,他却眼瞎看不上,硬是看上罗静这样的。

她还骂哥哥有了媳妇忘了娘,哥哥因为罗静才不听她的话,所以她认为罗静的人品也不像舅舅说的那么好。

不管母亲怎么不满意,罗静还是成了我的嫂子。

虽然哥哥嫂子顺利结婚,但嫂子也因此得罪母亲了。

嫂子在母亲面前做小伏低,可母亲还是各种挑剔。说嫂子做的饭菜不熟,衣服没洗干净,地脏了没扫。

嫂子平时起得早,稍微起迟一次,来不及做早餐,母亲在院子里大声说自己做婆婆的没福气,反过来要伺候儿媳妇。


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 天天要闻

原本以为嫂子有了孩子,母亲会对嫂子有所改观。可是,她那张嘴还是得理不饶人。

哥哥不想让嫂子左右为难,就带着嫂子和侄子去县城租房子做生意。除了过年,平时都不回来。

几年后,弟弟也成家了。

弟媳妇身高有170cm,比我弟弟矮一点点。她没有嫂子勤快,经常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来。可母亲就喜欢她,夸她长得高,夸她嘴巴甜,心甘情愿做饭给她吃。

后来,弟媳妇有了孩子,母亲更是心甘情愿拿钱给弟媳妇花。

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回娘家。因为孩子小,抱着她,又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就没有去街上买点东西。

弟媳妇抱着侄女坐在院子里玩,她问我带了什么东西来。

我说我带孩子不方便去买东西,她就有些不高兴地说哪有人空手去别人家做客的。

我跟她说:“这不是别人家,这是我娘家,难道没有买东西就不能回来吗?”

弟媳像看不起人一样把我从头喵到脚,嘴里却说:“我没有看不起你,是你自己说的。”

母亲不分青红皂白站在弟媳那边,说了我两句。

从那之后,我除了春节,平时也不回娘家了。


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 天天要闻

哥哥嫂子在县城做生意,哥哥起初生母亲的气,不愿意回老家。

嫂子却劝哥哥:“不管怎么说,她都是你的母亲,你做儿子的,该回去看他们的时候还是要回去的。再说,婆婆不喜欢的是我,又不是你。我看得出,她对你还是很好的。”

“明天你买点菜回去,顺便给二老一些钱,这是你孝顺他们的,他们肯定高兴。知道你在外面过得好,就放心了。”

哥哥听劝,买了10斤五花肉回去,因为父母都喜欢吃扣肉。他们平时可舍不得买那么多,逢年过节吃好一些,才买来做扣肉招待客人。

母亲看到哥哥回来,她虽然心里高兴,但还是嘴硬地说:“你回来干什么?”

哥哥嬉皮笑脸地说:“妈,您不是爱吃扣肉吗?你看我买的这五花肉好不好。”

嫂子说得对,母亲是很疼哥哥的。看哥哥记得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买那么肉孝敬自己,母亲哪里还能板着一张脸。

后来,哥哥就经常回去。每次买点菜,买点水果,再给母亲一些生活费。母亲乐呵呵的给他煲鸡汤,让他下次回来的时候把我侄子也带回去。

哥哥说工作忙,没人带侄子,母亲说那你带他回来,我帮你看着。

侄子放在老家,嫂子回来看孩子。开始的时候,母亲不愿意搭理嫂子,可嫂子始终保持一张笑脸,到后面,这婆媳俩也能说上几句话了。


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 天天要闻

春节回娘家的时候,母亲还因为那次的事情不愿意搭理我。我看着气,打算转头就走。

嫂子把我拉到房间,她和我说:“大过年的,不许生气,你冷静一下。”

我忍不住向嫂子吐槽,我说母亲那次不该那样不分青红皂白说我。

嫂子说:“咱妈平时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知道的,她就是有时候冲一些。你做女儿的,大气一些,别和她计较。再说,母女之间哪有隔夜仇。”

嫂子在母亲那里受的气比我还多,我问她是如何原谅母亲的,为什么那么大度劝哥哥对父母好,给他们买各种东西。

嫂子和我说:“其实我受委屈的时候也会生气,但我想想,咱妈没有对不起你哥。你哥对我好,我也希望他过得好。所以,不愿意他在我和咱妈之间左右为难。”

“虽然你哥为了我搬去外面住,但我知道,我一天不处理好和咱妈的问题,他的心里都不好受。再说了,家和万事兴嘛。”

我佩服嫂子的大度,向她竖起大拇指。在她开导下,我主动和母亲说心里话,解开了矛盾。

哥嫂的生意越做越好,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嫂子主动把母亲和父亲接到县城一起过日子。

后来,是母亲不适应那里的生活,住了半年多就回老家了。


当年母亲嫌弃嫂子长得矮,反对这门亲事,如今,她说哥哥有眼光 - 天天要闻

哥嫂经常回来看望父母,给他们买吃的用的穿的,每个月按时给生活费。

母亲和父亲在家种田种地,给哥哥嫂子还有弟弟弟媳还有我送米送油送菜。

2013年,父亲冠心病动手术,弟弟弟媳妇说没钱,一分不给。除了我给的2000元,剩下的都是哥哥嫂子出的。

2019年,母亲腰间盘突出,是哥嫂送去市里的大医院做的手术,嫂子全程陪同,在医院照顾母亲。这次花的钱,也是他们出的大头。

母亲出院后,嫂子把母亲接到自己县城家里细心照顾了大半年。

我可以说我这个做女儿的,对父母的照顾都没有嫂子做得那么好。她是既舍得出钱又愿意出力,她孝顺老人从来都是在行动上,而不是用嘴巴来说说,也不去和别人比较。

难怪母亲现在一说起哥哥嫂子,尤其是说起嫂子,全部都是好话,赞不绝口。

好在母亲这次检查,医生说和之前的腰间盘手术没有关系,让母亲多休息,不要久坐,多活动。

母亲说:“多亏你带我去大医院检查,我听到结果也放心了。也幸好我这次没有什么大问题,不然自己受罪不说,还连累你们。就是这次,又麻烦你和老大了,耽误你们多少事情和时间。”

嫂子说:“妈,父母身体不舒服,儿女陪同去看病,你要知道这不是麻烦。只有你们老人健康快乐,我们才能安心工作。反正啊,身体哪里不舒服,您要及时跟我们说。”

母亲不住地点点头,乐呵呵地说:“好好好,都听你的。”

真好,有这个嫂子真的好,家和万事兴,日子越过越兴旺,越过越美。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一老人将房产留给外孙三个女儿不认:母亲不识字,遗嘱有效吗 - 天天要闻

上海一老人将房产留给外孙三个女儿不认:母亲不识字,遗嘱有效吗

不识字的老人留下一份遗嘱,有效吗?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全家为遗嘱是否有效对簿公堂。陆阿婆育有四个女儿,丈夫去世数年后,涉案老房开建。之后多年里,陆阿婆一直和大女儿一家生活在老房里。2013年,老房拆迁,陆阿婆获得了一套安置房。2015年,陆阿婆立下遗嘱,表示要将名下这套...
男女藏石头后约会,钓鱼佬全程吃瓜:他们以为没人看的到! - 天天要闻

男女藏石头后约会,钓鱼佬全程吃瓜:他们以为没人看的到!

近日,甘肃某湖畔发生的一幕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对男女在湖边的石头缝中进行亲密互动,这一行为被一位钓鱼者全程目睹并拍摄了视频,随后引发了关于公共场合举止、隐私与社会道德的热议。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情侣间的亲密行为往往受到公众视线
抠门男友陪我和爸妈吃了顿饭,他的神操作,让我们的感情到头了 - 天天要闻

抠门男友陪我和爸妈吃了顿饭,他的神操作,让我们的感情到头了

"这顿饭,是我们的分手宴。"我轻声对父母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父亲的筷子停在了半空。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岁,是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子。在我们这个县城,像我这个年龄的姑娘,大多已经抱上了孩子,而我却在一段持续三年的感情里越走越迷茫,像是在雾里
广东一村“结婚奖1万,每生一娃奖1万,秒到账” - 天天要闻

广东一村“结婚奖1万,每生一娃奖1万,秒到账”

“结婚奖励1万元,每生一娃各奖励1万元,奖励秒到账”。近日,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黄塘村促结婚助生育奖励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网上引发热议。这是该村依托集体经济壮大持续释放民生红利的又一创新实践。记者了解到,为响应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政策,《方案》提出夫妻双方任一方...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满! - 天天要闻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满!

24小时新闻动态◆ 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智利总统博里奇。◆ 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近日在辽宁调研时强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大力度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阅读更多>>>◆ 近日,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
夫妻那些事,再恩爱,也千万不要这样做! - 天天要闻

夫妻那些事,再恩爱,也千万不要这样做!

夫妻那些事,再恩爱,也千万别踩这些“雷区”!咱都知道,夫妻相处那可是门大学问。好多夫妻刚结婚的时候,那感情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整天黏糊在一起,恨不得把对方捧在手心里。可日子一长,各种问题就冒出来了,有些行为要是没注意,就算之前再恩爱,感情也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这三个方面! - 天天要闻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这三个方面!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这三个方面在感情的世界里,不少人总觉得男人和女人相处,生理需求似乎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但其实啊,除了这生理需求,男人真正在乎女人的方面可多着呢。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男人除了生理需求,最在乎女人的哪三个方面。
姥姥走后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门看到舅舅在吃饭,我临时做了决定 - 天天要闻

姥姥走后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门看到舅舅在吃饭,我临时做了决定

回家的意义午夜时分,我推开老屋吱呀作响的木门,看见舅舅周大勇独自坐在饭桌前,碗里是简单的白菜豆腐汤,桌角摆着半瓶二锅头。四目相对,那一刻,我从他布满皱纹的脸上读出了岁月的沧桑和一丝惊喜。"明远,真是你啊?"舅舅放下筷子,迟疑着站起身,仿佛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