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60年代末,家里兄弟姐妹5个,从小看着父母节约度日,这种良好的家风也传承到了我这一代,而到我们下一代,简直不知道什么是省钱过日,看见他们的消费,我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
我是唐姨,1968年出生的,她前几年就退休了。老伴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还有2年也退了。
我的退休金不高,才2300元,老伴月工资有9000多元,两人加起来有1万多一个月。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生活一直都很节俭。
可是,前段时间在儿子家住了一段日子后,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我的节俭,那在我家五个姊妹当中真的是出了名的。
我很少去菜市场买菜,总是在淘宝和拼多多买菜,我会比较两家的菜哪家便宜,我就买哪家平台。
这两个平台经常有降价的菜,便宜又好,关键是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
平时剩下的菜,总是不舍得倒,就算是隔夜菜,我们热一下,照样吃。
退休后,我也没有闲着,还做了两份工作赚钱。
我每天会在自媒体写点中老人的故事发布,赚些钱,另外我做了一个平台的电商,卖一些货,赚些差价的钱,一个月下来, 比我的工资退休金还高。
自从学会在网上购物后,我一年到头很少逛超市,只有买年货才会去逛下万达。
我和老伴的衣服全是拼多多上买的,全身上下加起来不超过100元。
不料,我儿子和儿媳生活却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俩夫妻一套穿出来,是我们的30~40倍。
儿子是一名网络歌手,靠嗓子吃饭的。收入倒是不错,高的时候,一个月7万多,因为收入不稳定,少的时候也有3万多。
因为口罩的后遗症,他的喉咙经常疼痛,又是吃药,又是做雾化的。
前段时间,儿子又咳嗽了好长一段时间。
我便去儿子家住了几天,去照顾他,不放心为什么这么久还在咳。
可是,到了儿子家,我才发现他们的生活真是有点奢 侈。
餐桌上总是摆了三种以上贵价格的时令水果,还有几十块一斤的车厘子,这些我平时只是去水果店看看,都不舍得买。
冰箱里塞满了元气森林的饮料,上面还写着0糖0脂0卡,这么好的饮料我喝都没喝过。
菜全部是预制菜,红烧狮子头、酸菜鱼、肚煲鸡,还有什么鸡米花,披萨半成品,菲力牛排和黑胡椒牛排。
儿媳的冬天蕞贵的衣服是鹅绒的,说要3000元一件,皮草一体的都好几件,鞋子一双比一双贵。
买菜就直接去超市挑蕞贵的,他们的消费观就是钱总不会走错路,贵的就是质量好的。
儿媳偶尔也会去菜市场卖菜,我问她猪肉多少钱一斤,她说我没问,就告诉他们我要卖一斤肉,菜我也不问价的,就问要付多少?
我听了也是晕了,天天买菜回来,都不知道菜的价格是多少?
蕞气人的是他们出门从来不走路,总是开车,哪怕是去附近的超市也一样。
我来的那天,儿媳特意弄好菲力牛排、水煮西兰花、切好西红柿、煎好鸡蛋迎接我的到来。
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悄悄把儿子拉到一边对说:“怪不得你的喉咙不会好,天天吃这些油腻的东西,自己不会煮些清淡的吗?又省钱又有营养。”
儿子却笑了笑,说:“妈,现在生活好了,该享受就得享受。”
我气不过:“享受也要看时间,你现在咳嗽这么厉害,不忌口怎么会好,难怪你经常犯病。”
我找到儿媳,告诉:她以后她喉咙痛的时候,俩人辛苦一点熬些粥,多吃些蔬菜,这样配合吃药才会好得快。
做人千万不可随心所欲,否则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每个季节都会不时令的疏果,一切违背自然的规律的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病。
冬天你吃西瓜,夏天你吃萝卜,这些东西都是大棚里的食物,一点营养也没有。
还有你们现在都没生小孩,两人要备孕,就先把身体调好,存点钱,不要等孩子生下来连医药费都付不起。
儿媳坐在那里,不停的点头:“妈,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就是忙,不想自己做饭,也不想备孕,我们现在每个月会存些,但是我们想先去国外玩,孩子的事情以后再说。”
我算是听明白了,说了一大堆,都是白说。想当奶奶,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我不由地叹了口气,赞了一下儿媳,毕竟她辛苦下橱迎接我这个婆婆。
我想是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生活,我不能干涉太多。
我来之前,老伴就让我不要管太多,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说了。
几天后,我帮儿子收拾橱房,发现橱柜里有10包2斤装的七色米过期了。
“这米很贵了,要8.5元一斤。”我用扫一扫查过拼多多,指着那堆米对儿子说。
“那也没有办法,平时做饭少,她也不吃那种七色米,说味口不好。”儿子解释道。
我没吭声,儿子起身拿起来就准备扔,我拦住了:"别扔,下次你送我回去时,我带回家,给小区的保安,他们家养鸡了,粮食扔了太可惜了。”
儿子看了一下我:“也行。”
我活到50多岁,从来没有浪费一斤米,从小父母、老师就告诉我们浪费粮食可耻。
这种节俭的生活习惯一直伴随着我,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精打细算,避免浪费。
然而,在儿子家的日子里,我的这种生活观念受到了挑战。
我看到他们的生活虽然奢 侈,但是却充满了快乐和享受。
他们不会为了节省而委屈自己,而是选择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这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一直以来都过于节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生活不仅仅是节俭和存钱,更重要的是要享受生活,让自己过得快乐。
于是,在儿子家的日子里,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和老伴的节俭生活是不是得改一改。
这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对钱的概念,是不是自己一直以来都过于节俭了?
儿子的病好后,我便准备回家,回家前,我把儿子叫过来:“你现在已经成家两年多了,自己要学会存钱,以后,我和你爸就不再转钱给你了。”
儿子愣了,笑笑说:“没事,那钱只是暂存在你身上,以后还是用在我身上。”
我苦笑了一下,心里说:没有以后了,我和你爸爸为了你付出了半辈子,如今你们俩工资比我们还高。 我们还在替你省钱,而你一件衣服却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
回到自己家后,我跟老伴说了自己的想法。
老伴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一把年纪也该为自己活一活了!”
于是,我们决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开始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打算,不再只为儿子存钱。
我们一直不舍得买车,去哪里都是他骑电瓶车带我去,所以先去按揭买了一辆30万的车,节假日到周边城市好转转,也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报名网上的书法班,先从正楷学习,准备以后家里的对联自己来写。
老伴喜欢钓鱼,以前舍不得买好的渔具,现在也买了。
周末天气好,我陪他一起去钓鱼,他钓鱼,我就去拍他,拍些花花草草,然后没事也抖一抖。
现在,我和老伴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经常开车出去旅游,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风景。摄影班和钓鱼协会也让我们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节假日我们会一起邀约去玩,反正费用都是AA制,很公平。
有一次,我在社区活动中遇到了一个老朋友。
老朋友看到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惊讶地说:“唐姨,越活越年轻了,看上去怎么都不像快60岁的人!”
我笑了笑,说:“我想为自己活一次,让自己心理年龄活到36岁,外表年龄活到46岁,实际年龄56岁。”
回想起以前在儿子家的日子,我真的是感慨万千。
我终于明白了,生活不仅仅是节俭和存钱,更重要的是要享受生活,让自己过得快乐。
现在,我和老伴的生活虽然比以前奢 侈了一些,但他们觉得很值得,因为有时花钱,那种内心的满足感,无以言表。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不再只为儿子而活。我们这样的生活,觉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不过,唐姨的转变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
有些老朋友认为她背离了节俭的传统美德,过于追求物质享受。
而年轻人则觉得她早该如此,人生苦短,应该及时行乐。
究竟是怎样的选择才算是正确?是坚守节俭,还是追求生活品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蕞重要的是,我们都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毕竟,生活的真谛,不就是在于寻找幸福与满足吗?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100个理想的家##抚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