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2024年02月07日15:45:04 情感 13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 天天要闻

1,蛤蟆的悲伤来源于父亲严苛的管教



蛤蟆在自己家的阁楼上找到一本老相册。



一阵尘封已久的巨大悲伤汹涌而来。



并不是因为照片里的人已经去世,而是因为他看到表情严肃的父亲,想到了那一段悲伤而无奈的记忆。



祖父创立了家族酿酒企业,父亲接管之后,常带着幼年的他去酿酒厂,机器的轰鸣声,蒸汽的异味让他窒息。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对这种环境喝酿酒这件事产生反感。



但由于父亲的严苛管教,每每训斥不准这么做,不准那么做。



他由最初的恐惧,愤怒,无奈,悲伤,最后转化成无法消解的复杂情绪,隐藏在心理。



而母亲的杜丈夫的唯命是从,察言观色,让本该享受母爱的蛤蟆失去了一个幼儿应有的权利,他的妈妈连抱他的次数都有限,因为害怕引起丈夫的不满。



在蛤蟆的童年记忆里,惊悚和恐惧是他生活的主色调。



而由于恐惧的积累引起的愤怒,却强烈而无力。



每到圣诞节,人们会捧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来蛤蟆家表示敬意,以换取酒窖的陈酿。



戴着大黑帽的老姨妈,他们想象着,他的帽针一定深深插进她的脑袋里;



变戏法的怪人居然用屁点火;



脖子上挂着金表链的老大叔,挺着大肚子晃来晃去,狠狠的在蛤蟆的腿上捏了一把。



这些累积起来的恐惧转化成愤怒,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蛤蟆开始内疚,悲伤。



他知道自己对于父亲的严苛是愤怒的,这种愤怒至今无法消减。



因此,獾的出现,让他再一次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挖掘出了心灵深处对于父亲当年严苛管教的愤怒。



当他跟苍鹭讲过了这些的之后,他又一次抑制不住的悲从中来。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的出身无法选择,但成年以后怎样生活在于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把不幸的童年转化成成年以后改变的力量时,我们都会是那个幸运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 天天要闻

2,在童年的双重压力下,使蛤蟆形成儿童自我状态



直到今日,蛤蟆脑海中父亲的高大威猛令人生畏,蛤蟆庄园的图书馆依然挂满了外祖父和祖父的画像,那个代表着最高道德标准的化身,依然主宰着蛤蟆的成年后生活。



童年时父亲对他的严苛管教,语言施暴,母亲对他永远像孩子一样的照顾,使他的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情绪。



它打乱了“自然型儿童”具备的基础情感。当蛤蟆对自己遇到的恐惧情感无法调节的时候,他把成长看成了一种与这种情绪的战斗。



也就是说,童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由于那时候没有无法反抗父母,造成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跟这种情绪做斗争,以至于父母已经不在了,依然纠结。



当苍鹭问他是怎么应对父亲的严格管教的时候,蛤蟆做了反思:



如果这个人确实没有力量,就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不然可能无法生活下去。



也就是说由于父亲的力量强大,他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就学会被迫顺从,取悦。



他想让父亲对他满意,为他骄傲。



所以成年后的蛤蟆喜欢炫耀浮夸,取悦救过他和像父亲一样的獾。



虽然内心感到悲哀,但身体里的另一部分挑战感觉,时刻警醒着。



有一句话说,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



蛤蟆的父亲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形象,可能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一种权威的存在,但他在蛤蟆心中对却是恐惧和愤怒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 天天要闻

3,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童年时期,蛤蟆对于父亲严厉管教下的顺从行为导致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依赖,以至于成年以后仍然生活在这种依赖之下,没有真正的脱离父亲掌控下的生活状态。



平姐家的孩子大学已经毕业,在某个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她总是唠叨每一个月开支,两口子挣的钱几乎有一半供给了孩子,是本来的小康生活变得越来越拮据,连买一件喜欢的衣服穿,都得考虑半天。



而她的孩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不仅花光了自己挣的钱,父母给的也不够。



每次平姐都会有意无意的提醒他别花钱太厉害,将来自己攒不下钱,父母的也跟着你受穷。



那孩子哼哼哈哈答应过之后,根本没管她说的话。



有次平姐没告诉孩子自己就去他的城市看他,赶到的时候正巧开门时听到孩子跟他同事在家微信聊天:



小时候,他们管我太狠,考了我不喜欢的学校,学了我不喜欢的专业。有时候我真想花光他们的钱……



平姐到吸了一口冷气,原来在这孩子心中我跟他爸是这样的形象,怪不得每个月花钱像流水一样,根本就不听劝,他这是在报复我呀。



平姐寒了心,本来自己的孩子再亲不过,但自从听了那句话,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难过。



这种从金钱到情感的心里依赖,像割不断的藕丝一样,让她既心痛又不忍。



心痛的是,孩子并不理解她的难处,把过去的一切付出,如今成了孩子拿捏她的把柄。



但她又不忍看着孩子在大城市打拼,吃苦罪。

由于在外面害怕上当受骗,孩子遇到一切事都马上打电话给她,让她帮忙拿主意。



从物质到情感的依赖关系,就是一个人不能独立自主的成熟表现。



二十几岁的成年人,只要遇到一点事就打电话给父母,完全脱离不了父母的掌控,由于物质需求,父母对金钱的给予,造成心甘情愿的顺从。



但偶尔内心也会产生反抗心里,所以花钱的时候对父母是一种快意恩仇的心态。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 天天要闻

4,怎么打破这种依赖关系呢?



首先建立自我意识,尝试设立个人边界,明确哪些是自己的决定,哪些是需要协商的问题。



其次,学会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不要让父母的一件左右你的生活选择。



第三,有效沟通。与父母坦诚交流你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理解你要独立的决心。



不要害怕改变,你的每一步努力都引领你走向成熟,成长。



胡适说: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



一个人想从依赖走向独立,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自己面对问题自己独立解决,这个成长的过程虽然很难,一旦经历过这种切割,就会成为永久的能力。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退休金5千带孙6年,70万给儿媳,我1百买大衣儿媳说我败家 - 天天要闻

我退休金5千带孙6年,70万给儿媳,我1百买大衣儿媳说我败家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王大妈是一个退休金五千元的普通老人,年轻时在工厂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和老伴老李一起住在一个老小区里。小区环境虽然不算太好,但对她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心眼坏的人,往往有这3个特点,千万不要深交! - 天天要闻

心眼坏的人,往往有这3个特点,千万不要深交!

现实里,成年人交朋友的时候,心眼好坏,是交往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不是光看钱。心眼坏的人,哪怕你跟他,再有共同话题,你也要敬而远之。因为这类人的做人标准,跟你完全不同。你可能遵守道德规则,但是他们,却完全视道德于无物。你跟他们交往,很容易吃亏。
一个家庭越过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养 - 天天要闻

一个家庭越过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养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体现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是人们情感的港湾和精神的寄托,当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关爱时,家庭就成为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人们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滋养,更好地面对外
以为两个儿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会好过些,没想到比以前更苦 - 天天要闻

以为两个儿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会好过些,没想到比以前更苦

研究生儿子带来的新挑战:父亲的期望与现实老张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勤劳肯干,就盼望着儿女们能有个好前程。当得知两个儿子都考上了研究生,他满心欢喜,以为好日子就这么不经意间到了。在他的想象中,儿子们高学历,工作稳定,他就能卸下肩上的重担,享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后续) - 天天要闻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后续)

故事接上篇(点我头像进入主页搜索标题关键词查看)18我有些担心安娜。希望他们不会起冲突。等江落到的时候,本以为他要敲很久的门。谁知安娜并没有让他等太久,很快就开了门。这么晚了,应该是怕吵到邻居大妈吧。江落气喘吁吁,他是爬楼梯上来的。“你到底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 - 天天要闻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江落还没有发现。直到他的小师妹因为胃疼吃不下饭,他才大发慈悲给我发短信:“杨芷,晚上做一份山药粥给我带过来,就原谅你。”我飘在上空冷笑。──真的不用了。良久没有收到我的信息,他皱了皱眉头:“差不多得了,别到时候哭着求我。”
选老婆的智慧 - 天天要闻

选老婆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看人要准,现实生活里面,我们见过太多认人不清的情况,到头来被人骗的团团转。选老婆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她的原生家庭。看看她来时的路。看看她父母的价值观,相处方式。如果她的家庭都是很和睦的,基本上,她这个人也不会坏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