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2023年09月07日22:01:04 情感 1749

【标题】:中国的父母之爱,我们有多少替他们着想?

【正文】:

中国的父母总有一个思想,父母就是要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累财富,自己宁愿吃糠咽菜,也舍不得多花一分一毫。尤其农村的老人家,在世时,过得很清贫,殊不知,去世时,子女才明白自己的父母原来有如此富有。

我的么外婆,今年84岁,家住在风景区内。么外婆说过,她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一个女儿,不能体会别人家逢年过节,女儿拖家带口回娘家的快乐,也没有女儿给她拿个百八十块的零花钱。

么外婆这一生,生了三个儿子,么外婆46岁的时候,么外公因病去世了。那时候只有大儿子成了家,老二和老三都还单着。好在么外公去世前建了一栋两层楼的红砖房。凭着这栋老房子,么外婆靠着养猪,种菜,搭着担点自产的红薯,玉米,煮点土鸡蛋攒下来的钱给老二和老三成了家。

成家后的几个儿子各自分了家。么外婆主动住到了旁边的偏屋。都说能和自己说体己话的只能是自己生的,儿子们有了媳妇后,都听媳妇的,有话也和自家媳妇说去了,么外婆这个当婆婆的,尽可能的不掺和儿子儿媳的生活,偶尔遇到村里的大妈们聚集聊八卦,说着自家媳妇的不是时,么外婆总是听听,从不搭话。即便搭话,她也是尽着几个媳妇的好处说,所以几个媳妇儿在外人眼里成了么外婆口中的好媳妇。

母女都有矛盾的时候,何况是婆媳呢?尽管么外婆小心翼翼的用心做好婆婆,也难免不了小矛盾,即便有委屈,么外婆也是自己往肚子里吞,她很少跟邻居亲戚们说。儿子媳妇们每天忙着做生意,赚钱养家糊口,都怨么外婆没给她们看孩子,可么外婆自己一个人吃,儿子们又从没负担过她的生活,更别说拿钱了,她也得做点小零担生意,赚点小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儿子们对她的生活不管不问,最多的也就是过节生日的时候,各家家里做了好吃的把这个婆婆喊过去吃一餐。么外婆只是默不作声的任由几个媳妇说叨,她仍然坚持着每天雷打不动的去半山腰的索道站前坪卖她的土特产。

么外婆是个勤劳的女人,自从儿子们分家分灶后,她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会用扁担一边挑一个竹篮一边挑一个单火炉,挑一担自己做的土特产步行3公里,爬山去售卖。

夏天她会自己种黄瓜,把又嫩又好看的挑出来,按根卖给游客。自己种玉米,又甜又嫩的玉米,她煮好了,放在炉子上热着,一个一个卖。平日里她养了不少鸡,她会把积攒的土鸡蛋煮成茶叶蛋

秋天她会把自己种的红薯,一部分做烤红薯,一部分做成红薯干,另外一部分做成炸红薯片,在么外婆的眼里,家里养的,土里种的,都是能变现的宝贝。

么外婆腿脚不是很好,虽然上山都是沥青路,但挑着这么重一担货物,再爬两三公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总是走一路歇一路。坐下来的间隙,她总是用手锤自己的膝盖。我想她肯定是长年累月的爬山造成了膝盖半月板磨损了。

那么陡峭的山路我们空手爬上去都感觉吃力,更别说挑重物上山。夏天和秋天还好,到了冬天寒风刺骨,道路经常冰冻,即便如此,么外婆也从未间断过。这么一挑就挑了几十年。

真正让她不再挑东西上山是她过了80岁,那会她是确实走不动了。即便已经高寿,她也坚持不跟儿子媳妇们吃住,自己仍然住在她那生活了几十年的偏屋里。不做生意后的她闲不下来,菜园里种满了各种应季的青菜,为了不偏袒任何一个儿子,几个开民宿的儿子要蔬菜都会跟么外婆付钱买。

去年疫情,景区封闭,么外婆才算真正的清闲下来。可老天爷就是不让这位饕餮老人安静的享受生活。

她因为胸口疼痛,让小儿子带去医院做检查,一查却是肺癌晚期。

知道真相的她,没有哭哭啼啼的,之后她还是每天笑呵呵的,跟没事儿人一样。么外婆不肯住院,也不肯治疗。只让医生给她开了点止疼药。她说:“我这辈子活这么长已经足够了,再治就是浪费钱。我都83了,该享的福我都享受过了,该看的我也看了,现在儿子们都当了爷爷了,我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再说这病也未必能治好,还是留着钱,做其他用吧!”

自那以后,她才结束自己一个人吃住的生活,开启了三个儿子家吃伦家饭,每个儿子家两个月。

一个月前,么外婆已经无法进食,送到医院,医生直接让拖回家,准备后事,么外婆肺部已经溃烂。

临终前,她把几个儿子媳妇们喊到床前,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么外婆颤颤抖抖的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她当年的嫁妆木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三张5万的定期存款,一个10万的活期存折,还有几千没来得及存的现金。她吃力的对三儿子说她没帮几个儿媳妇带过孩子,对几个儿媳有亏欠,让媳妇们不要怨恨她,三个儿子每人一张5万定期,剩余的10万给她办理丧事(注:当地习俗土葬,丧事在家为期一星期,酒席几十桌,还有人情随礼,法师在内)。她让几个儿子不用太伤心,人到了这年纪总要走到这一步。听妈妈说么外婆走的时候十分的安详。

一个对自己生活极度苛刻的老人,却还给后人留下了这么大的一笔财富。也许在富人眼里这些钱不算啥,在年轻人眼里这些钱或许也起不来大作用,可这就是这位善良朴素的母亲,这位和蔼的老人,尽她所能,用她自己的方式给孩子们的爱,给她的孩子们留的最大的财富。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我们年龄多大,在父母眼里总是小孩,哪怕我们已经成家立业,甚至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父母总还是尽她们所能,用他们的方式默默的爱着子女们。可能他们不善表达,不会把对子女的爱挂在嘴边,但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用行动表示。不给子女添麻烦,在老人眼里就是给孩子们最大的爱。

可反过来想想,我们可曾这么替自己的父母着想过?回想一下,我们多久没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了?我们多久没有和父母见面了?即便见面了,我们是不是抱着手机,冷落了他们?回了家我们可曾为父母下过厨洗过碗?可曾拿起扫把扫过地分担过家务?可曾陪老人唠过嗑?

趁父母都还健在,抽空多问候问候家里的老人吧!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 天天要闻

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 天天要闻

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 天天要闻

84岁老人省吃俭用,去世后给三个儿子留下25万巨款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