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安迪。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代人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思想、态度来改变生活。”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收到的私信中,有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玻璃心人都会过度敏感?”
其实,玻璃心的人,在社交当中往往会过度感敏,这可以叫“社交恐惧症”。
在社交中,他们会猜测对方的想法和心思,跟别人说话,对方说了一句重话,他们就会胡思乱想。如果别人回自己信息慢了,他们就会猜测对方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
工作中如果被老板指责,他们会失落一整天,若得到老板的夸赞,他们可能一整天都非常兴奋。
拥有玻璃心的人活得比较累,内心比其他人都要脆弱,难以承受打击和挫折。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镜中我”理论。
他认为,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与态度,构成了个人的自我认知。库利将自我形成的要素分三个方面,分别是:个人对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个人对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个体对他人的认识与评价作出的判断。
我们从这个理论可以看出,人际交往中过度敏感的人,他们的问题就是自我认知恐慌。这个时候,他们很需要一些正面评价让他们能够正向的自我认知。
负面信息对于有玻璃心,过度敏感的人的影响,比积极的信息造成的影响更大。很多人会忽略别人对他们的认可和欣赏,反而会纠结一次两次的失误或别人偶尔的指责。
有很多人没有办法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秀之处,只纠结于自己的不足,结果让自己越来越敏感,越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作家蒋方舟说过一句话:“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给拥有玻璃心的你几个建议,应该在社交中有一个良性的互动。
1.从关注别人转变到关注自身。
过度敏感的人比较自卑,做任何事都没有足够的底气。主要原因还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所以,学着从关注别人转变到关注自身。把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多关注自己的情绪,或许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同。
2.从内部归因到外部归因。
人际交往中,有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固定的思维格式。意思就是,当出现错误或者自己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按照惯有的思维格式,将所有问题推到自己身上。
比如别人说了一句话伤害到了我们,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别人对自己有成见,是不是我不经意间做了什么让对方不高兴的事?
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有问题,长期如此,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敏感。
有时候我们换个角度去想,也许对方是受到了什么打击,导致他们情绪变得愤怒和激动,从而对身边的人说了一些伤害的话。
这就是从内部归因到外部归因的好处,可以让我们学会把焦点聚集在问题本身,这样会减少很多负面的想法。能够保持理性去看待已经发生的事情。
3.从否定自己到接纳自己。
大部分人常常会否定自己,看不到自己好的一面,将目光和焦点都集中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上。很少有人能够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全部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承认自己的优点,面对自己的不足,坦然接受,学会与不完美的自己共处,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
很喜欢一句话: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说:“你怎样思考,便成怎样的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杰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谢安迪】,如需转载请与原文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