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授温儒敏曾言:在未来的高考中,将有 15% 的学生做不完语文卷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变难了,语文从以前的很难拉开分数的科目变成了很容易拉开分数的科目,就拿我们班而言,月考的时候,班里语文最高分是130分,最低分是88分,两人相差了40多分,想要从别的科目补回这40分简直是难上加难,我看了一下她们的卷子,发现分数差距主要是从作文和阅读题部分拉开的,作文部分最高分得到了57分,最低分40分,差了17分。
高考的时候很多考生出了考场之后表示做不完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作文上,以前作文的材料很容易看懂,可能几分钟就能看懂了,近几年出现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作文命题材料,比如2020年全国高考1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想要看懂可能要多花一些时间。
对作文命题材料的理解可以直接影响作文的分数,如果理解有偏差,而且偏差很大的话,那可能就是跑题作文了,注定了得不了高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高考作文。
《奋斗不息,跨越不止》
这篇《奋斗不息,跨越不止》是一篇议论文,文章标题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让阅卷老师能一眼看出作文要写什么,首段考生采用了一致的句式增加文采,引出话题,第二段由“双奥之城”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青年一代,更应奋斗不息,跨越不止,助力中国下一次跨越,助力中国梦实现。
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为三层,也就是有三个分论点,考生用诗句描述前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就是成功与努力坚持分不开,考生用谷爱凌、苏翊鸣的努力事迹作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
第二个分论点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出跨越的过程充满了挑战,跨越的征程会荆棘丛生,用徐梦桃和我国一些标志性项目工作的完成事迹作为论据,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
第三个分论点是“一起跨越,一起在跨越,一起向未来”,用我国的跨越式发展来论证分论点,尾段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联系自身,呼吁青年一同奋斗,上升文章的高度。
这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主旨鲜明,语言部分文采出众,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满分作文,很有借鉴意义。
《我想握住你的手》
这篇《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考生一直在描写一个人,刚开始的句子都是在夸奖这个人,用语言描述他的努力,不过这篇文章给人一种没有主旨的感觉,感觉就是在假大空的夸奖,纯纯再夸奖,没有内涵,最后一段揭示谜底,原来这个人是指小偷,写作对象多少是有点与众不同了。
这篇文章没有主旨,同时写作对象为非正能量人物,不符合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所以获得了零分,网友看到这篇文章后表示:再创新也不能写小偷吧,得0分真活该。
看了这两篇文章我们就能发现,作文的命题材料一定要仔细研读,只有仔细研读才能发现作文到底要求写什么,像记叙文这样有写作对象的文体,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能量的写作对象,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
经常会有同学问我怎么控制考语文时在考场上的时间,大家平时月考的时候可以带一个表,看一下自己写作文的时间,在高考的时候给自己留出比平时多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一定要给自己多留出一点时间才能保证作文能很好的写完。
写作文的时候不要着急,冷静下来,将状态调整到最好,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先列个提纲,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跑题,写作文的时候也不会写着写着就短路,不知道要写什么了。
对于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