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2022年12月25日21:47:09 教育 1833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作者 | 奔波儿灞


在刚刚退却的考研热潮中松了一口气的,除了百万考生,还有一个人——徐涛。


要了解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考研政治名师,拥有784万微博粉丝的热门教育博主,他在网上留下的痕迹,能搜罗到的资料少之又少。


唯一出没频繁的地方是微博,在这里,他每天至少花3小时编辑微博,回复私信,解答学生们的课业和情感问题。这还是被学生催着更新的结果。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考研的第一天,徐涛在微博说相信自己做的就好

事实上,他是有意与互联网和教育领域以外的圈子保持距离的。


互联网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确实给网红老师的崛起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得以将自己的声音以及教研成果传播得更远,被更多人看见。


但从业十余年,徐涛至今仍在不停地提醒自己,当好一个老师,不要被互联网过度异化。这个“异化”是指,以流量为导向去牺牲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他想做成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辅导学生备战考试的同时,分享自己有限的人生经历中一些思考,一些不一样的看问题的角度。


此外,他不想出圈。



主见

2005年,在一年最热的时节,徐涛坐着长途大巴车,历经18个小时,从南昌到广州去找工作。


从6月到11月,从广州到深圳,他投出的简历全部打了水漂。天天被拒,成了他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经历的最不陌生的事情。


当身边的同学个个都有去处,工作,读研,留学,接手家族企业。只有他拿着本毕业证,每天反复质问为什么只有自己没有着落。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徐涛在苏州大学门口

他的期望不高,只是想找一份跟自己本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口的工作。


但就像他至今也没想明白当时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他也无法解释自己对专业的执念来自哪,为什么抱着这么一个不讲道理的想法硬撑了5个月还不放弃。


在徐涛过往的人生体验中,“有很多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太多理性做支撑”。


中学时期,他可以因为喜欢港剧《创世纪》,就将第一志愿的位置留给了他以为跟地产经纪相关其实并不太相关的土木工程专业。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创世纪1:地产风云》剧照

大学时期,因为喜欢Beyond,他开始组乐队;又因为固执地喜欢粤语文化,毕业后想也没多想,就直接去广州找工作。


虽说是个谜团,但关于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他依稀还是能找到一些线索。例如,他错过了校招,因为天天只顾着玩乐队、办演出。


离谱的,感性的,无厘头的,有性格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浅看徐涛翻出的那些往事,很难不产生类似强烈而鲜明的感受。但将这些看似散漫而不成章法的元素拼凑在一起,又会发现——


这是一段写满了“主见”的人生。


所谓的“主见”体现在,过往人生中的每一步要怎么走、做什么,其实都是他自己的想法。对于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他总是很敢于尝试并进行一些“没由来的坚持”。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在舞台上弹吉他的徐涛

就像高考志愿,虽然主要是父母做的主,第一志愿却是属于他的位置。


再例如,后来的他边工作边考研,读完博就到体制内工作又辞职,每个时期都会听到来自周遭的反对的声音,可他没有退缩过。


回到2005年11月,此时的徐涛依然找不到工作,准确来说,是找不到他想要的专业对口的通讯类岗位。


蹉跎到最后,他几乎花光身上所有的积蓄,自觉实在坚持不下去,才终于决定接受南方航空投来的,一个仍旧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岗位。



例外

所有同龄人的社会时钟都在正常运转,只剩自己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原地摇摆了5个多月,虽然心情压抑,但一切痛苦尚还在徐涛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在他的成长历程中,这种被遗弃的体验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他很熟悉这种感觉。从小到大,每次有什么校园活动要举办,老师手上的花名册总是能那么准确地,遗漏掉他的名字。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15岁的徐涛

大二上学期,全班同学开始报考四六级,四五轮考试考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每次都只差个一两分就可以过线。


“大家都能做得挺好挺顺利的事情,在我这就成了一个例外。以至于后来任何意外发生在我身上,我都不会觉得太意外。”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不要侥幸。


也告诉他,60分的及格线,只有60分左右的水平是不够用的。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比别人更谨慎也更努力。


入职南航后,徐涛从事的是商务性质的工作,在周围人看来还算是不错的结果,于他而言,却意味着要彻底放弃自己投注了4年的专业学习。


不甘心的感觉很快又浮现,坚定了他考研的想法——重新换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并且愿意一直从事的专业和职业。恰好这时,他对经济学萌生了兴趣。


“为什么机票的价格要不停地浮动?”在仓控部门轮岗时,面对徐涛的提问,没有人能答得上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他只好自己翻书,从经济学中找答案。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徐涛在手机直播

第一年陪跑,第二年上岸,加上大四那次失败的经历,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考研,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结果不坏。


就这样,徐涛放弃了2年的工作经验,开始了5年硕博连读的学习生涯。


他的生活再一次成为同龄人中的一个例外,那种被遗弃的感觉,又成为他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完全可感知的事实。


同学聚会上,无论他在不在场,总会有关于他的话题:“为什么好好的班不上,又跑去读书”“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到底要读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这确实是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论调,拿一个学历高但收入低的人,与一个学历低但收入高甚至是大老板的人相比较,然后推导出:读书多也未必混得好。


关于这个问题,徐涛有自己的理解:“你不能拿两个人去比,决定一个人成就高低的并不只是读书这一个因素。你应该拿自己跟自己比,就我这一个人而言,多读书一定比没读书更好。”


在至今的工作当中,他仍然很感激当年读博时所经历过的学术训练,让他得以拥有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讲课中的徐涛

但于他而言,“博士”也仅仅指代一种认知和思维。


博士毕业后的又一个五年,他从体制内辞职,比从南航辞职时遇到的阻力更大,他也曾听见许多声音对自己说:“你一个博士,当个培训老师可惜了。”


只是这种可惜并不存在于他的认知中:“我不觉得成为博士,就意味着应该拥有某一种身份、位置或是待遇。”


他拒绝让学历成为自身的枷锁。



答案

可以说,徐涛做出的每一个辞职的决定无关其它,始终是基于那份“没由来的坚持”:找到一片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为更多人创造有实质性的帮助。


站上讲台,是他的答案。也正是因为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才有了今日大众所熟悉的,“考研政治徐涛”。


如何在一众纷杂的声音中确立自我的坐标?


实质上,徐涛曾经所经历的问题,也是当下无数年轻人正在经历的,只是他已触摸到答案的轮廓,他们则依然在路上,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之书。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徐涛举着《核心考案》和学生们合影

“考研政治徐涛”的微博下,每天总能涌入上千条私信,一届又一届的考研学子哪怕上了岸毕了业,也已习惯将此当成树洞,述说自己的焦虑和烦恼。


徐涛常常会从中择选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细心地作回复。微博发布后,动辄过千的留言、上万的点赞无不是在验证,某些微妙的青年情绪其实是共通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老是有一种被世界抛下的感觉,同龄人可以在饭桌上说好听的话,在重要的场合撑场面,我坐在那像个初中生一样。”“我发现自己真的有很强的胜负欲,总想跟别人比,比优秀,比漂亮,比努力,可是有的时候就是有很多在很多方面都比我更优秀的人。”“怎样才能不被别人说的话所左右?”“如何才能不羡慕别人的生活?”“每天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


从这些被分享的问题来看,备考期间,比起专业知识学习,于很多考生而言,对自我以及和他人关系的认识更是一门艰巨的学问。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徐涛微博分享了许多考生们的疑问

从小习惯了被父母或老师当作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对象,长大后的我们似乎也很难不以竞争和对比的目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有时一边暗暗比较,一边又自我厌弃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迷失了方向感,茫然不知所踪。


这或许也是以往任何一代年轻人都会经历的,但徐涛很清楚地看见,尽管问题相似,这一代年轻人所面临的挑战却有其特有的复杂性:范围放大了,感受变深了。


在过去,年轻人或许只是跟隔壁班或者隔壁邻居的孩子作比较,但现在只要一上网,全国的网友都可以是竞争压力的来源;另一方面,许多隐秘而幽微的情感以往是不被表达的,现在也无不被剖析得形象而具体,让人感受深刻。


在徐涛看来,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不可能不跟别人比,但不能事事都跟别人比。更重要的是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更了解自己以及自己将要努力的方向。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如何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


“多实践,多思考。你会发现所有我自己找到的方向都是从实践中得出的,什么都不做,坐在原地想出来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愿望,不叫方向。”


“实践完了以后一定要思考,经历过的事情只有加以回顾、审视,才能从中提炼出规律和真知,用以指导未来的人生。否则,它不过就是个故事。”


认知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问题未必在当下就能想得通透,看得长远。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2019年,徐涛在微博教育现场

徐涛的成长经验告诉他,想不明白的可以搁置,看不远的可以暂时放下,先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手上当前可以做又力所能及的事。


就像当年大学毕业后,他得到了一份自己并不想要的工作,虽则抱着一种不停寻找的姿态留下了,可他却也没有打算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敷衍了事。


于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对事情的看法不断被刷新,很多对未来的判断也不断被改变,让他最终遇见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窗口

所谓成长,其实是一段反复与痛苦较量的旅程。


徐涛想起自己最初学吉他时,手指总会被钢丝弦割开很多道口子,疼得他几近想放弃。直到随着练习频率增高,手指开始结茧,痛苦也就过去了。


再次想放弃时,是他觉得自己越练习越难听,不再像刚学会第一首歌时那样开心和自豪。但依然坚持下来的他,吉他水平又快进了一大步。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徐涛弹吉他

后来琢磨这些事,徐涛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原来一件事情,让人最感到痛苦、最想放弃的时候,往往也是其正在发生巨大进步的时候。


当初那个因为学吉他而痛苦的少年,那个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却找不到的青年,或许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走向会如此斑斓:高中理科,大学工科,因为对经济学感兴趣而深造,后来成为了考研政治名师,去年出了一本书叫《历史的面孔》……


一直以来,他仅有的砝码只是一些“没由来的坚持”,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但因为人生的种种机缘巧合,他最终走上了讲台,走到了今天。


即使是不参加考研或是本身对政治学科兴趣乏乏的人,点开徐涛录制的课程内容也能轻松地看进去,只见他可以从恋爱谈到“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从友谊谈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可以用“包子”变着花样举例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徐涛在新书《历史的面孔》宣发现场

曾经只是存在于课本上的生硬的知识点,总能被他用生动的故事编织在一起。


于他而言,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是一个重要目标,却不是唯一目标。


“我觉得老师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更真实、有趣的视角,让学生重新审视并打开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老师教不教都是其次。”


这是所有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的老师一起给他上的一门课,因此当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他希望自己同样能向学生们分享一些不一样的看问题的角度。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徐涛和学生们

虽则如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已经小有所得,但徐涛偶尔也会思考,或许有一天自己会离开讲台,离开教师这个工作岗位。


随着00后接力90后成为考研大军的主力,他已然能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代学生对老师和课程提出的要求跟是不完全一样的。


过往他在教育行业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只能说明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很适合过往的学生,但是否仍然适合于未来的新一代的学生,却是一个未知之数。


“只能说我在不断努力了,到了某一天,不管怎么努力也实在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我就会接受自己的平庸。但即便是如此,我仍然觉得也没什么,因为一辈子能做成一两件事其实就不容易了。”


十余年来站在讲台上的经历,让徐涛感觉到一种真切的幸福。


从三战考生到考研老师 - 天天要闻

徐涛收到学生们送的花

他很喜欢自己现在这份工作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比其它职业和岗位都多了更多窗口。


“年轻人的很多行为和话语,以及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等,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去观察时代、观察世界的窗口。”


如果可以,他希望能一直做与年轻人的成长有关的事。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受访者,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姜苏仁

统筹 | 彭宇宽

排版 | 菲 菲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事业编增加!2所高校,拟升本 - 天天要闻

事业编增加!2所高校,拟升本

近日,中共宁夏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官网发文称: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高校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推动优化高校办学层次,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支持的升格院校机构编制保障工作。申请将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纳入中央编办高校备案名录管理,...
广州中学:二期扩建工程即将竣工 今年扩招40人 - 天天要闻

广州中学:二期扩建工程即将竣工 今年扩招40人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邹卫 5月4日,广州中学凤凰校区举行招生开放日,为前来参观的家长学生准备了打卡攻略,将学校地图印在卡片上,并让家长学生以打卡的形式熟悉校园环境。据了解,2025年,广州中学扩招约40人。广州中学招生开放日,吸引了不少家长、学生前来咨询。学校将开设2个钱学森班2025年广州中学扩招40人后,招生计划...
高薪又稳定!女生学工科的四大宝藏专业及院校推荐 - 天天要闻

高薪又稳定!女生学工科的四大宝藏专业及院校推荐

在传统认知里,工科常与工地、车间画上等号,看似不适合女生。但实际上,有不少工科专业学习强度适中、就业灵活、薪资可观,尤其适合理科思维好的女生。小编特整理了适合女生报考的4大工科专业,一起来看!
金融学类专业选科要求为何不同?看完就懂了 - 天天要闻

金融学类专业选科要求为何不同?看完就懂了

金融学类专业综合性较强,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2025年拟在川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中,不同高校的金融学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不相同。那么,金融学类专业为何出现多样化选科要求?赶紧了解起来!
暴增1046%!华图山鼎公布2024年成绩单:营收超28亿元 - 天天要闻

暴增1046%!华图山鼎公布2024年成绩单:营收超28亿元

微成都报道 日前,华图山鼎(300492.SZ)公布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32亿元,同比增加1046.34%,净利润5299万元,同比增加157.62%,扣非净利润2444万元,同比增加123.09%。报告期内,华图山鼎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94%。公司2024年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
智能时代,家长需要哪些新型教育思维? - 天天要闻

智能时代,家长需要哪些新型教育思维?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开始与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AI不仅走进了家庭,也逐渐走进了家庭教育领域。各种智能育儿软件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有儿歌类、早教类、培优类、咨询类等,不一而足。各种智能育儿设备如早教机、学习机、故事机、下棋机器人等,也让家长们感到既新鲜又应接不暇。在人工智能不...
又遇爆炸事件 卡式炉如何安全使用?手把手教学 - 天天要闻

又遇爆炸事件 卡式炉如何安全使用?手把手教学

正值假期有不少人选择和朋友家人一起出门露营、野餐感受自然但是,近日陈先生与邻居在户外烧烤时使用的卡式炉突然爆炸导致7人不同程度受伤 因其便携性卡式炉是许多人露营、户外烧烤的热门选择但背后的安全隐患也需要高度重视卡式炉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往下看⬇️卡式炉的危险不容小觑 卡式炉,又叫便携式丁烷气炉...
@2025高考生!这些985中外合作项目,低分也能捡漏名校! - 天天要闻

@2025高考生!这些985中外合作项目,低分也能捡漏名校!

想以更低分数上985名校?还能拿双学位、学国际课程?中外合作办学正成为高考生的热门选择。这里整理了18所985高校的合作项目,从录取分数、学费、专业特色三个方面分析,帮你找到最适合的选项。一、顶尖名校项目:降分明显,但学费不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