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情绪?《金刚经》仅用20字,说透获得快乐的方法

2022年11月01日01:48:12 佛学 1438

金刚经》仅仅用二十字便说出了我们是如何被情绪困扰、被情绪困扰的本质以及教我们如何看穿情绪,获得快乐。阅读金刚经时,给我最大震撼的便是这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何看待情绪?《金刚经》仅用20字,说透获得快乐的方法 - 天天要闻

可能金刚经通篇都在指引我们领悟什么是【真实、绝对】。

就像须菩提开篇问佛陀的问题“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好像须菩提很懂我们现代人,也替我们提出了这个根本问题。

就是说念头和情绪究竟该怎样看待?每个人的烦恼每天不知有多少,怎样才能让这个心宁静下来,找回快乐。实际上佛陀已经最直接地给予了回答——如是应住,如是降伏其心。

有些人可能会产生疑问,这样好像并没有直接回答,有点答非所问。所以,佛陀接着这个话题展开,并在金刚经的结尾说了这段话,我们一起来看。

一、一切有为法

指所有——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接触感觉到的、甚至大脑想到的、分析到的,推理到的、判断到的这一切都属于有为法

通俗讲就是大脑二元对立思维逻辑感受到的一切,都属于有为法。包括我们所有的念头、情绪、感受。

为什么这属于有为的范畴?是因为我们感受所有的这一切,一定需要有一个主体,加上一个客体,再加上一个“动”。

如何看待情绪?《金刚经》仅用20字,说透获得快乐的方法 - 天天要闻

主体就是“我”(那么我是谁?是需要我们好好去参究的)、客体就是他人、这个时空、这个宇宙,最后加上念头的‘动’。

判断当前这个人、事、物是【什么】。这个【是什么】是根据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也就是习惯来显现。这就能解释同一件事情,有的人愤怒、有的人恐惧、有的人懊悔、有的人没什么感觉的原因。

也就是从“我”的各种评判的标准化现了——一切的人事物甚至这个时空。这也就是我们如何被情绪困扰的原因。

二、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佛陀把我们所有的二元对立意识范畴,比作了梦、幻、泡、影、露、电。

我们知道这些现象都是瞬间的、短暂的甚至是虚构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如何看待情绪?《金刚经》仅用20字,说透获得快乐的方法 - 天天要闻

我们仔细觉察体会便会明白:脑中的所有念头是瞬时的、片段化的,之所以会感觉有连贯性,是因为念头在一个瞬间紧接着下一个瞬间的不间断呈现,就像瀑布一样不停地在流动。

也好比一间旅社,来了路人甲,来了路人乙,路人甲走了,又来了路人丙。但真实的这间空房子没有动。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路人】上,而忽略了更大作用的空房子。

如何看待情绪?《金刚经》仅用20字,说透获得快乐的方法 - 天天要闻

现在我们彻底看穿这个假象,也就看穿了情绪、念头的本质。

接下来再讨论“我”(小我),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家是一位父亲,在单位是一名员工,在赛场上又是一名运动员,在父母那里自己又是儿子。

好,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在这么多的角色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真实的你?可能你会说当然家庭最重要,我是一位父亲。那么再问——你在工作时,你认为的那位父亲还在吗?

如何看待情绪?《金刚经》仅用20字,说透获得快乐的方法 - 天天要闻

我们渐渐体会到,“我” 不过是各种习气、情绪、念头的组合体。再细分:有生气的我、焦虑的我、快乐的我、兴奋的我、恐惧的我、悲伤的我……

这个“我”是所有习性体、情绪体、身体、念头体的大整合。我们才坚定地认为——“我”是再牢靠不过的。

再从自然科学的层面看,所有这些“我”认为坚固的体,不过是视觉信号、听觉信号、触觉信号在大脑的成像,其本质是大脑对这些信号的反应,信号本身并不具备好坏、对错、是非的本质。

如何看待情绪?《金刚经》仅用20字,说透获得快乐的方法 - 天天要闻

是我们通过二元对立的大脑赋予了每个人、每件事、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意义或者说价值观。

以梦、幻、泡、影、露、电来形容“我”和我的各种“体”再贴切不过,也只是指引我们看穿这些现象的假象,回归真实。

三、应作如是观

“应作如是观”,与开篇的“如是应住,如是降伏其心”相呼应。我们可以称它为回归快乐、宁静、真实的方法或练习。有些书上介绍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按照上面所描述的梦、幻、泡、影、露特性来对待念头情绪”。显然没有进一步延伸。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这句话才是重中之重。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所有体的特性都是暂时的、无常的、相对的。那么还有【绝对】的重要性吗?

进一步讲,所有的这些体来了自然会走,留也留不住。从没有一个念头和情绪能在心里连续待上24小时而且每分每秒不变得。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也是我这些年的体会:对来势凶猛的念头和情绪是没有必要抵抗的,抵抗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会强化情绪念头的【扭力】 。

如何看待情绪?《金刚经》仅用20字,说透获得快乐的方法 - 天天要闻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让情绪来,也让情绪走”。想想前面的空房子只是【知道】、【看着】它们,它们是【被允许】的。

情绪和念头的本质其实也只是一股能量,透过我们的身体表现出来,允许这股能量通过我们的身体,而我们不去围追堵截它。

就像水库泄洪,我们想用一只手抵挡万千吨的洪水,是不可能的。所以,让它流过!这也是佛陀最后要告诉我们的——“如是观”。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