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对佛教史上流传的“明帝求法”一事基本都是持怀疑态度,但是人们对与之相联系附会的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却深信不疑,这也就是人们宁愿相信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真实性,而不惜自相矛盾的否定了与之相联系的事情,这是情感所需。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近照
《四十二章经》大约有2/3的内容是来自《法句经》。相当于《法句经》的偈颂部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从〈无常品〉到〈梵志品〉,共计三十三品。《法句经》中有这样的话:“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勤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谛:真实不虚妄的道理的意思,如俗世中虚妄的道理,叫做俗谛,涅槃寂静的道理叫做真谛。非常:又称无常,指世间万象的无常。【译文】生命朝夕之间就消失殆尽了,人们应该勤奋努力修行,世间的真理不是无常的,不要迷惑而堕入愚昧黑暗之中。《四十二章经》不是最初传来的经,更不是直接的译本,而是一中经抄。现存的《法句经》是三国时支谦翻译的,根据支谦本序文,在他之前还有一个译本,所以汉末时《法句经》就有了。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四十二章经》应该是抄的个旧本而加以润色的,他抄经的时代是相当迟的。支谦是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原为月氏人,故姓支。其祖父法度于东汉灵帝时率数百人来华定居,故支谦生于中国。他受业于同族支亮,而支亮受业于支谶,三人均闻名于世,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谓。汉献帝末年,支谦为躲避战乱入吴,因聪慧过人,时人称其为“智囊”。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到孙亮建兴二年约三十年间,译出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其翻译以大乘“般若性空”为重点,为安世高、支谶以后的译经大师。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现代学者认定《四十二章经》是在东晋时期抄出的,其理由:一、此经最初见于东晋成帝时的《支敏度录》,所以它应出在此录之前。二、在惠帝时,道佛争论,王浮着有《老子化胡经》,说佛教是假造诸经,但未提到《四十二章》的名字,可见当时尚无此经,否则王浮决不会目睹这一所谓初传佛典而不加以攻击。因此,此经抄出的年限,最早不能超过《化胡经》,最晚不能晚于《支敏度录》。惠帝末年是公元三0六年,成帝末年为公元三四二年,大约就产生于此三十年之间。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化胡经》全称《老子化胡经》或《老子西升化胡经》,别称《老子化胡成佛经》或《明威化胡经》。谓老子西游化胡成佛,以佛为道教弟子,故名。道家著作。西晋道士王浮撰。本一卷,经后人陆续增广改编为十卷。王浮,西晋惠帝(290——306年在位)时道士。曾为天师道祭酒。传云曾与释帛远辩论道佛先后,因造作此经。
老子化胡说是巧妙利用《史记》老子传说中“西出函谷关而去,莫知所终”之句编造出来的。《老子化胡经》是佛道争胜的产物,是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主要依据,因此,后世二教互相诋毁,该书首先受到佛教徒的攻击。唐时名僧曾数次上奏朝廷,请焚该书。至元代,亦因该书引起佛道之争。元代曾先后四次焚毁《道经》,该书皆首当其冲。《佛祖历代通鉴》卷21载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详述了焚毁此经的经过。又卷22载:“钦奉圣旨禁断道藏伪经下项(见者便宜收取)”,第一种即列《化胡经》王浮撰。从此以后,此书便告亡佚。因此明代所修《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都不见著录了。
《老子化胡经》不同于其它经文,它是佛道两教长期论争的产物。远在《化胡经》出现以前,东汉时社会上就流传着化胡说,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为了在中国立足,必须与中国的传统信仰相结合,依附于黄帝、老子的神仙术,那时的人敬神时把黄帝、老子、佛陀放在一起合祭。
后来道教徒以此书作为攻击和贬低佛教的主要论据,也是历史道佛斗争的主要依据。西晋中期不仅有“老子化胡”之说,而且创作出了《老子化胡经》。西晋中叶以后,佛教势力增长,不再容忍老子化胡之说,因而与之争辩,随引起历代争论。唐高宗、中宗时,曾下诏焚毁,但仍有流传。到元朝忽必烈时期,忽必烈组织了一场国家层面的佛教、道教大辩论,最终忽必烈判定道教全面失败结束,结束了上千年的纷争。
道教和佛教之间的争辩,根本的目的,其实是利益之争。佛教进入中国后,因其教义的严密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立刻就有大批的粉丝加入,而这必然会引起本土宗教道教的不满,为了争夺信徒等利益,《化胡经》便应运而生了。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中国哲学思想纵横(第346回)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大道汜兮》。
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
张胜利著作:《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大圆满经》《明月照千江》、《德道经》、《大道汜兮》、《大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