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利:对敦煌资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看待
文化长征创创立者张胜利近照
对于佛家哲学的研究,既要研究佛教元典、源流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对有文字记载的僧传、史传、灯录和经录等进行研究。佛教史就是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以及佛教产生前的古印度社会状况、宗教文化、文化等的研究,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另外,还需要对佛教在世界各地流传和影响的研究,在佛教史籍中,僧传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内容,佛教的僧传在我国是比较完备的。佛教刚一传播,就曾有个别名家和翻译的传记出现。以后逐渐发展到了分类的传书,以便与其他传记相区别。并起名为僧传。僧传是记载古来对于中国佛教有贡献的僧人的传记的总称。在佛教的历史上,僧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僧传主要记载僧人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它必然会和一切有关佛教的大事,也就是佛教的生衰、经典的翻译、著书、宗派的建立、学说的确立传播以及典章制度、寺院建筑、佛教相互交流等等,这些都会在传记里反映出来,成为研究佛教历史和佛家思想所不可缺少的资料。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其中著名的有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分法师、律师、禅师、神力、芳节、导师、经师7科。其中又分为外国法师四卷,包括一般法师和神通、弘教二类。此后,唐明各代又有了《续高僧传》。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宋代佛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代帝室对佛教多采取保护政策。宋太祖建立宋朝以后,就废止了周世宗的毁佛令,对出家的考试制度也作了修订。佛教从唐朝以前的贵族式的经院佛学开始深入社会生活,自上而下地走向民间,出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并且在家修行的居士信众也开始出现。
随着宋明理学的兴起,宋代佛教思想甚至出现儒化的情况,佛教的教义、修行方式也更趋于简易和平民化,其中禅宗和净土宗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宗派。宋代佛教早期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主要派别,即律宗和禅宗。所谓‘东西分祖,南北异宗,以摄戒名律,以见理名禅’。
禅宗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开始宣传自己的传承。禅宗自叙达摩以上的传承,从神会在《南宗定是非论》里依据《达摩多罗禅经》,说达摩是迦叶传来的第八代以后,便将禅宗向来公认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而达摩为二世之说(详见玄赜门下净觉所撰《楞伽师资记》)根本推翻了。《宝林传》也讲到了世系的问题。《传法正宗记》,就把禅宗传从一直推到了印度祖世家,而且是按照禅宗自己的传承来写的,在天台宗看来,不但中国的世系与他们有出入,就是印度的传承也不一致,天台宗于是又出现了出了一系列关于自己传承的著作出现。为自己正名。
在禅宗中,还有一个与他们独创的体裁,就是登录灯、灯或者传灯,意思就是以法传人,如灯火相传,辗转不灭,禅宗主张“以心传心”,谓之心印。灯录之作,萌芽于南北朝时代,而正式之灯录出现于禅宗成立以后,经历代辗转相续,至宋代达于极盛,此后,元明清各代继承传统,灯录之作,续而不尽。此外还有经录,就是佛教经典的目录。中国佛教也就是翻译经典为主的,所以历代的翻译情况都有记录记载。经录不同于一般的目录,对译者的生平,翻译时的情况也都有记录,并依时间顺序、位置分类编定,经录一类的资料也可以当做翻译史来读,它是很重要的,出了经录之外,还有笔记,游记之类的资料,也需要注意研究。其中最重要的要数东晋法显的《历游天竺记》,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唐义净的《南海寄归传》等,里面就有许多关于佛学的源流和史实,有许多是珍贵的材料,另外,还有一些小说、诗文,他们的当中也保存了部分佛教的教理,教义,思想等各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考古资料、遗物。佛教胜地也有相当多的佛教思想在里面显现,甚至还有许多思想还是相当宝贵的,比如说敦煌石窟,现在已经形成了敦煌学。关于敦煌学我们既不能把他看的高于一切,认为不懂敦煌学,就不能进行佛学研究,这是不对的,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料当做某些补充可以,但不可以给予过高的估价。比如研究禅宗,就不能把整个敦煌资料作为禅宗的全部,有些资料原本在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影响或者发生过影响的,但被历史早就淘汰了。现在发现意义也不是很大,只能作为补充的资料,我们对敦煌的资料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中国哲学思想纵横(第340回)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大道汜兮》。
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
张胜利著作:《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大圆满经》《明月照千江》、《德道经》、《大道汜兮》、《大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