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2022年07月01日18:54:19 佛学 1218

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我们继续介绍《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中的故事,上集讲到憨山大师收了三个得力的俗家弟子,在当地以弘扬佛法。

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 天天要闻

接着就来到了万历二十六年的夏天,憨山想起了他当初入狱时,紫柏曾经在庐山发下誓愿,要念诵一百遍《法华经》,来祈祷憨山平安。但是一百遍还没有念完,憨山就出狱了,为了感谢佛恩,也为了完成紫柏大师的发愿,憨山决定和弟子们一起念诵《法华经》。

在众人的帮助下,憨山在军营一处偏僻的地方找了房屋,改造成一个禅堂,安顿那些从北方赶来依止的弟子们。有性融、如干等等。另外还广州法性寺的一批僧人,如通岸、超逸、通炯等人,一共有几十个。他们都愿意皈在憨山大师的门下,一同诵读《法华经》。

此时的憨山大师,因为被剥夺了僧籍,是一个俗家的身份。所以他就学习南宋高僧大慧宗杲禅师的方法,也就是“冠巾说法”。大慧宗杲禅师是首创“参话头”之人,因为他不满秦桧的投降政策,当时也是被陷害除去了僧籍,发配到岭南。一路上跟随着很多弟子,当时宗杲禅师虽然穿上了俗家衣服,但他仍然为弟子们不断开示。这就是“冠巾说法”的由来,于是憨山大师就开始给弟子们讲解《法华经》。

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 天天要闻

在《妙法莲华经》中有一章《见宝塔品》,说的是世尊在讲经的时候,忽然从地上涌出一座七宝塔,十分庄严,塔中还发出了赞叹的声音,当时众人就很疑惑,问怎么回事? 世尊就告诉大家:这座宝塔中有一个多宝如来,是过去佛,曾经发下了宏大誓愿,要在他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中,但凡有佛演说《妙法莲华经》,他的塔庙就会从地下涌出,为说法者作证和赞美,所以此经很殊胜。

憨山大师讲到此处,阐明一个道理,就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每个人的眼前,其实就有一个现成的华藏世界。但是佛祖为什么要讲说“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教法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众生的根器各有不同,无法理解现成的华藏世界,所以才因材施教,方便说法。

《法华经》中指出:“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也就是:“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于是憨山大师将自己的见解,撰写成一篇文章,叫做《法华击节》,让弟子们学习。在讲经期间,有许多俗家弟子也每天前来听讲,其中有十几人是刚入佛门,在他们的请求之下,憨山大师为他们受了五戒,成为正式的“优婆塞”。主持受戒仪式的是憨山座下的几名出家弟子。

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 天天要闻

既然说到皈依,如果朋友们您现在觉得已经很信仰佛法了,那么就去附近找一个有缘的寺庙,办理一下皈依,就相当于入学了,自然会有佛力的加持。我就是在多年前,我们附近的一个小禅宗寺庙办理的皈依,并未去远方,其实在哪儿办皈依都是可以的,唯有诚心最好。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有相的娑婆世界,初学者很难达到无相无我的三轮体空境界,只是一味口头理论,往往会陷入狂禅自欺,是不可取的。只有脚踏实地去实修实证才是稳妥之法。

接下来,憨山大师发现这些岭南的居士们,虽然很虔诚,但是佛学基础很差,也不了解修行的具体方法。于是憨山大师就给他们讲授了“念佛三昧”的法门,让他们组成了一个“念佛社”,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每个月聚会进行定期念佛。

憨山大师在文章《示优婆塞结念佛社》当中,是这样开示的,我节选其中的一些语句如下:“吾佛住世,随机教化,譬若时雨,无不蒙润。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六祖曰: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此语一出,如雷惊蛰。”

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 天天要闻

“故而岭南,为禅道佛法之源头也。觉则众生是佛,迷则佛是众生,我等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诸位若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则极乐家乡即在眼前,又何必远求于十万亿国之外。”

“所以说:心净则国土净,心秽则国土秽。是则一念恶心起,刀林剑树。一念善心生,宝地华池。诸善男子,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多多努力,珍重珍重!”憨山大师这种念“自性弥陀”的方法,简单易行,契合一般儒家知识分子的性格,所以居士们的“念佛社”,渐渐吸引了很多人加入。

前面我们介绍过一个居士,叫做易真潭,他在高州电白县的苦藤岭,办了一个“施茶庵”。举办到万历二十六年的时候,易真潭居士委托两位行者,来到了广州。找到了憨山大师,想募集一些资金,在施茶庵的原址上面修建一个道场。

另外,这两名行者也想出家受戒,憨山大师就帮他们完成了心愿。随后,憨山又找到了高州的“司理官”,此人姓万,希望万大人能够帮助易真谭居士,完成这一善举,得到了万大人的支持。于是憨山又亲自撰写了一篇募捐的疏文,万大人率先带头捐款,并且带动了很多人,经过易真谭等人的共同努力。一年之后,苦藤岭的施茶庵终于扩建完成了,憨山大师命名为“化城庵”。

“化城”两个字的典故来源,是出自《法华经》中七个比喻之一。“化城”就是变化出来的城,临时让人休息的,并不是真实之城。用来比喻小乘的涅槃果位,是“有余涅槃”,并不是究竟的“无余涅槃”。所以“化城庵”这个名字,很符合苦藤岭的情况,正是旅行之人,半途休息之所。

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 天天要闻

憨山大师和易真潭居士,一直都相处深厚,过了多年后,易居士全部完成了他的俗家任务,就是孝敬父母和儿婚女嫁。已经达到七十岁高龄,于是他就跑到了曹溪,投在憨山大师门下,正式出家为僧了,憨山大师给他取了一个法名,叫做“福城”,属于福字辈,和福征,福善他们一辈,令他专修净土宗,念佛求生极乐。

从这个事情令我想起了,2020年的11月,台湾的著名漫画家,72岁的蔡志忠老先生,他在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的藏经阁,正式“剃度”出家,法名叫“延一”,拜少林寺的方丈为师,令人赞叹。其实文化界的名人,也有很多出家或者过着出家人的生活,比如霍元甲的扮演者黄元申居士,歌唱家李娜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等等。他们其实是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归宿,放下了浮世繁华。

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 天天要闻

接着来到了万历二十六年的秋天,憨山大师闲暇之余,就和镜心灵洲和尚,一同去游览广州附近的风景名胜。当他们游览到苏东坡当年被贬谪,居住过的“东坡堂”时,憨山读了苏东坡写的的悟前生诗,当时有一种“爽然自失”的感觉。

于是憨山在文章《示灵洲镜上人》中写道:“与镜心上人,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又爽然自失,恍然若睹旧游。是知天地一幻具,万法一幻丛,出没一幻迹,死生一幻场,江山一幻境,鳞甲羽毛一幻物,圣凡一幻众,尔我一幻遇耳。”

“老人猛思昔游海门故事,今此地见东坡如前身,因叹人生生死幻化去来梦事。若以法界海慧照之,则三际十方,当下平等。天宫净土,一道齐平。心佛众生,了无差别。镬汤罏炭,实际清凉。草树庭莎,风帆沙鸟,烟云变状,日月升沉,举目对扬,无非普现色身三昧也。”

“上人号曰镜心,是以心为镜耶,是以镜照心耶?若以心为镜,则老卢道:明镜亦非台。非台则无镜可寄。若以镜照心,心本无相,又何从而照之耶?如此非心则非镜,非镜则非心。心镜两非,名从何立?如此则上人名是假名,名假则真亦非真。是则所读之般若,又岂有文言字句,寄于齿颊之端耶?上人苟能悟此法门,则江光水色,鸟语潮音,皆演般若实相。晨钟暮鼓,送往迎来,皆空生晏坐石室见法身时也。”

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 天天要闻

憨山大师感叹人生如同一场梦境,天地江山、你我之间都只是一场幻遇而已。又开导镜心上人诸相非相,言语道断。鸟语潮音都是般若实相。其实在《楞严经》中,有一偈语就说得很好: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唐朝诗人白居易,号称香山居士,他对于佛法也有相当的证悟,曾经写过一首《读禅经》,写的特别好,原文是这样的:“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接着来到了万历二十六年的冬天,憨山的好友丁右武,他被朝廷赦免了,终于可以回故乡南昌去了。丁右武是万历二十四年被贬谪到广州的,万历二十五年时,广州城瘟疫横行,尸骨累累,憨山大师积极抗疫,并且建道场度亡魂。丁右武极力协助憨山,从此二人结为莫逆之交。

丁右武是江西人,万历五年的进士,曾经担任过浙江布政使右参政。为人性情慷慨,敬重高僧,可他却不太懂佛法。憨山大师对丁右武的评价是:“此公肝胆照人,犹如秦镜,遇物应机,洞彻五内。其为载道,最称上根利器。”

既然现在要分手了,以后也不知何日相见?在船上送行的时候,憨山对症下药,对丁右武认真地开示了一番。丁右武猛然间有所觉醒,幡然而悟。就好像憨山用铁锤砸了一下他的脑袋一样。《年谱》原文是:“右武性急烈,负慷慨,知敬僧,而不知佛法。将归,予送之舟中,重下钳锤,公翻然大悟。乃字之曰‘觉非居士’,示之以铭,及作《澄心铭》以警之。”

朋友之间经常在一起,平时觉得没什么,等到分手的时候,却恋恋不舍。于是丁右武表示,他要痛改前非,认真学习佛法,憨山给他起了一个别号,叫做“觉非居士”,并且又作了一篇《澄心铭》来警策他。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憨山自叙年谱36集,憨山师冠巾说法,易居士七十出家 - 天天要闻

“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从何障。忘我之功,在乎坚忍。习气才发,忽然猛省。省处即觉,一念回光。清凉寂静,挺然独立。恬澹怡神,物无与敌。”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让丁右武空掉我相,去掉习气,时时觉照,一念回机,即同本得。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