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米+小旭 编辑|小辰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大家好,我是米姐团队的小旭。
这两天上班坐地铁,看知乎,一个话题的讨论引起了我的注意力:留守儿童长大后跟父母感情怎么样?有很亲的吗?
下面的回答,清一色都是,不亲,甚至有些冷血,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接着讲述自己的留守经历和心理活动,都在说留守的过程多么辛苦,多么痛苦。
这问题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我原本随着父母一起在外地生活,后来到了年龄,要回户籍所在地上小学,6年时间,都是在姑姑家里度过的,只有寒暑假有机会去到父母身边。
也算是一段留守经历,而这段经历,确实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不是坏的影响,它反而让我拥有了幸福快乐的童年,是我一生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1
7岁那年
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场重大分别
7岁的我,对于分别这件事,还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脑袋里都是对世界的好奇和孩童天马行空的幻想。
直到有一天,爸妈做了一顿极其丰盛的饭菜,专门宴请远道而来的姑父。
这顿饭吃得我很不在线,大人们在一脸严肃地讨论着什么,我听不懂,就专心地扒拉着碗里被夹满的饭菜,脑袋里想着今晚的少儿频道会放哪部动画片。
饭局结束后,爸妈不知从哪里变出了一个被塞得满满的大号行李箱,急匆匆地在路上叫了辆出租车,把行李塞进了车的后备箱里,我被姑父裹挟着一起上了车,目的地是火车站。
我迷迷糊糊地过了安检,跟着到了候车大厅。
妈妈蹲下来亲吻了我的额头,轻声细语地对我说,今天要跟着姑父一起坐火车回家了,到了姑姑家要乖,听姑姑的话,好好上学~ 好不好?
7岁的我,纵使什么也不懂,但看到在我面前一直很要强的妈妈,眼里泛着的泪花,也感受到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要去姑姑家呀?爸爸妈妈不一起去吗?
妈妈有点哽咽,一时没能回答我的问题。
一旁的爸爸实在看不下去,蹲下来跟我解释,小旭该上学了,只能到姑姑在的城市,爸爸妈妈要给小旭赚钱买好吃的,不能一起去,小旭要是想爸爸妈妈了,就打电话回来哦~
我明白了,我要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我不要上学,我不要和爸妈分开,不要去姑姑家,我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越想越伤心,在人潮涌动的车站,我哇地一下大哭了起来,引得人群纷纷侧目。
这时检票的播报声和我的大哭声一同响起了,关注我的人群也一下子四散开来,开始匆忙赶路。
姑父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拽着我的小手,要往检票的方向走去,我全身卯足了力气抗拒,双脚使劲往后蹬,企图阻止这场分离。
姑父怕耽误上车的时间,不顾我的挣扎,一把把我抱起来往前走。
我眼见父母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拐角,就这样,小小的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大大的分别。
在火车上,我哭了一路,后来许是哭累了,沉沉睡去,一觉醒来已在姑姑家中了。
2
寄宿六年,姑姑悉心照料
到姑姑家后,我狠狠地哭闹了两三天。
后来我发现,哭闹也没有用,父母也不会出现在我身边,慢慢地就接受了这个事实,老老实实去上学。
爸爸家里,有兄弟姐妹一共五人,爸爸是老小,姑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是长姐。
当初爸妈为我上学的事情发愁,其他的兄弟都找各种借口推脱,只有姑姑二话不说,接下了我这个“烂摊子”。
可能也正因为是长姐,姑姑从小开始就忙前忙后帮家里拉扯弟弟们长大。
现在弟弟们都长大成家了,她却还是没能清闲下来,前不久才帮衬着老三家女儿读完高中,现在又要给最小的弟弟带孩子。
这和姑姑善良淳朴的本性,有很大关系,她总是默默地为家里付出,不求回报,一辈子为了家人的事操心。
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过于付出了,但我确实很感谢她,没有姑姑,就没有今天的我。
姑父也是善良本分的人,听闻姑姑要收留我,虽然心里有点不开心,但也没说什么,还把我从外地接回了家。
这六年,姑姑一家除了给我提供了超出爸妈每月寄来生活费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很多无条件的爱,让我健康快乐地度过了六年的时光。
彼时姑姑家的儿子才上大学,离开了他们身边,可能是我的到来,弥补了这一部分的缺失,姑姑姑父待我,就像亲闺女一样。
上学时,姑姑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叫我起床,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早已准备好了。
姑姑家的客厅有个朝南的大阳台,从卧室里走出来,满满的晨光打在脸上,暖洋洋的,很惬意。
7点半左右吃完饭,姑父就会背着我的小书包,蹬着那个已经有点老旧的自行车,送我去上学。
我坐在后座上,看姑父转弯时,总会伸出胳膊,我也伸出胳膊学他的样子(后来才知道,这是在示意转向)。
到了校门口,姑父从怀里掏出一打卷卷的散钱,从中抽出1块钱,是我今天的零花钱,这是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刻。
中午和晚上,我会到附近的看护班。当时下午2点半就放学了,写完作业,我就和看护班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到6点,姑父又会蹬着他那老旧的自行车,出现在看护班的门口,偶尔会是姑姑走路来接我,路上都会问我,今天晚上想吃啥好吃的呀?顺路就把食材买了。
姑姑家是8楼,那时没有电梯,只能“爬”楼上去。
我总是到4楼就走不动开始耍赖,不走了,非让姑父背着我,姑父就真的把我背起来,到家开了门,总是会被姑姑笑话,多大个大闺女了,还让人背哩!丢丢~
到了晚上,我就和姑父约好,7点半前看我喜欢的动画片,七点半后看姑父喜欢的法治在线。
我们俩总是一大一小并排坐在电视前的地毯上,姑父一边把削干净切好只剩下果肉的苹果递到我面前,一边看着我的动画片, 还不时对里面的角色发表评论。
睡觉时间,我就爬到我房间的小床上,姑姑半夜时不时会打开房门,看我是不是乖乖睡觉了。
我有一次作业没做完,回家贪玩就撒谎告诉姑姑已经在学校写完了,实际上没做完,半夜偷偷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写,被姑姑抓了个正着,教育了一顿。
这些发生在每天的,一个个平凡又温馨的小瞬间,组成了我六年的回忆,温馨、宁静又和平,让我浸浴在爱的池塘中,有了完整快乐的童年。
姑姑一家,虽然待我如亲生女儿一样疼爱,却绝不是溺爱,在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育,也煞费苦心。
3
姑姑以身作则教会我真诚
做一个善良温暖的人
姑姑是个凡事都会为身边人着想的人,每次逢年过节做些好吃的,包饺子、蒸包子、煮茶叶蛋、包粽子、烀肘子时,都会做特别多。
我有时候疑惑,就问姑姑,我们做这么多,吃得了么?
姑姑说,不是只有我们自己吃的呀,也给邻居家的叔叔阿姨、住在附近的亲戚们带一些。
我不解,就问姑姑,够自己吃不就行了,还给别人做,多麻烦呀!
姑姑说,这些食物制作起来工序比较复杂, 不一定家家都做,我们做了,也就顺手多做一点,让大家尝尝鲜,也能借此,多和亲戚邻里往来。
感情得主动去维系,才不会断,这样谁家遇到困难了,大家能拧成一股绳,互相帮衬帮衬。
姑姑做好了食物,就交到我手上,让我送去邻居家,我敲开门,交给邻居家的阿姨时,总是能感受到阿姨藏不住的欣喜。
她先是一阵推脱不收,我就按照姑姑教我的话术,说做多了,吃不了,就让大家帮忙消化一下。
阿姨会意,就收下了,然后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夸我懂事,让我回去给姑姑带好。
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从他人那里收到的好的反馈,让我觉得这件事情确实是有意义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长大后,我也不吝啬去向周围的人提供帮助,因为帮助别人是件让人由衷快乐的事。
4
闯祸后
姑姑用正确的方式引导我
我四年级的时候还闯了个大祸。
当时学校的美术课,学雕刻木版画,学校给每个人发了两把木刻刀(这种木刻刀像笔一样,只有小小的刀头,抓握处是圆头小木棍,不算危险)。
因为连着几节课都要用,短期内就没有收上去,可以带回家里,课程结束了再上交。
我把刻刀带回家后,用它在家里的实木门槛和实木门上,刻上了各种歪七扭八的图案。
当时真的是出于喜欢,觉得都是木头,都能发挥,不觉得自己在犯错误。
但是很快我的“作品”就被姑姑发现了。
姑姑先是很生气地问我,这是不是我弄的,我老老实实地交代了,说这是在学校里新学的木版画,还告诉了姑姑,每个地方画的是什么图案。
看我这么有热情,姑姑的火气熄灭了一半。
她叹了口气,和我说, 如果你很喜欢做木版画,我可以给你买一些专门的材料,家里装修的木头,和画画的木头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于雕刻。
后来,姑姑真的带着我去买了雕刻木版画的工具和材料(12个一套的刻刀、5个四开大小的木板、刷子和墨水、蜡烛、一打印刷纸)。
还联系学校老师给我报名了版画小组,每周有三天放学,可以专门在校内的美术老师带领下一起刻画,后来我就专心致志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没在家中乱刻过了。
一段时间后,我的作品还被送去参赛,印刷到了少儿艺术作品集里,画的是我给姑姑捶背的画面。
▲时间太久远了,当年的画集已经找不到了,我就用记忆简单还原了一下那幅画的构图,哈哈哈哈
我在想,如果当时姑姑大发雷霆,狠狠地骂我,甚至揍我一顿,那我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
一种是马上对雕刻版画这件事产生阴影,不再去接触;另一种是愈发叛逆,把家里破坏得更严重。
不管哪种后果,对我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姑姑的做法,既纠正了我的错误,又发挥了我的兴趣爱好,现在想想,真的是非常有智慧的。
后面我长大后还有个小插曲。
姑姑家要从8楼搬去有电梯的高层了,卖房子的时候,姑姑还打电话给我吐槽,因为我小时候雕刻的痕迹,让这房子少卖了5000块钱,十分哀怨,哈哈哈哈哈。
5
任性的我
也总是惹姑姑生气
当然,在姑姑家的生活也不是一直平淡如水、一帆风顺的,小时候的我,也因为任性,惹姑姑生过气,和她吵过架。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姑姑一直有吃保健品的习惯,就也让我跟着一起吃,说有助于我发育。
但那个保健品又苦又难吃,味道很像甘草片,一次性要吃很多粒,我就特别抗拒,就不吃,每次我拒绝,姑姑都会生气,我俩就吵架。
姑姑总是打着为我好的名义,说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补一些没坏处,但当时那个保健品,对我来说真的难以下咽,我就一边哭,一边满地打滚(当时东北冬天有地暖)。
最后跑到自己房间里,关上门,任凭姑姑怎么敲门,就是不出来。
后来呢,姑姑还是会执拗地在我的书包里塞上保健品,我也执拗地不吃。
姑姑就在每天放学后检查我包里保健品剩的粒数,我为了逃避,放学后故意偷偷地把它们扔在家楼道的角落里(现在想想,当时的行为真的很败家)。
直到有一天,姑姑在上楼的时候,发现了我扔掉的保健品,大发雷霆,从此之后,姑姑终于不强迫我吃保健品了……
回忆起这事,真的挺触动的,可能就是因为在姑姑家,有足够的安全感,我才能像个被惯坏了的“小公主”一样,想一出是一出。
多年后,我也明白了姑姑当年的良苦用心,愧疚不已。
写在最后
初中后,我就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在姑姑家收获的温暖和受到的教育,让我养成了活泼乐观的性格。
对父母,不在他们身边时,即便在姑姑家生活很幸福,也会日日夜夜思念,偶尔会在夜晚自己抹眼泪,心里也有抱怨,但懂事一些后,更多的是理解。
毕竟父母在外地开了几年的小餐馆,已经有了不错的客流基础。
如果当时和我一起回老家,这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础就都付之东流了,父母也是无奈之下,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在姑姑家生活的这六年,姑姑姑父于我也是如父如母的。
我现在觉得自己很幸运,不仅享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还享受到了来自姑姑姑父的爱,我在这个世界,同时享受着两对父母的爱,我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后来,上了大学,父母生意遭遇变故,支撑不起我的学费,也是姑姑掏钱帮我垫付。
工作后,每周除了和父母视频通话,我也会和姑姑姑父通话,他们一直在关心着我的生活。
▲前两天,姑姑还给我发微信,问我上海疫情的情况
我是一个在现实世界里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纵使心中对姑姑姑父千般万般的感谢,现实中,却都碍于面子,没能亲口和他们说。
下次回家,我一定当面和他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幸福又完整的童年!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