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2025年06月17日21:03:08 科技 1368

2025年6月17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組織實施夢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標誌着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研製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這項技術不僅被稱作「航天員生命保險」,更是我國未來載人登月的關鍵里程碑之一。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這是繼1998年開展神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後,時隔27年我國再度組織實施此項試驗。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 12時30分,下達點火指令,夢舟載人飛船逃逸發動機成功點火,船塔組合體在固體發動機推動下騰空而起,約20秒後達到預定高度,返回艙與逃逸塔實現安全分離,降落傘順利展開。

  • 12時32分,返回艙使用氣囊緩衝方式安全着陸於試驗落區預定區域,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網傳任務徽章

零高度逃逸試驗模擬火箭在發射台或低空出現重大故障時,逃逸系統在極短時間內將飛船乘員艙帶離危險區域的能力。

這段持續不到1分鐘的救生過程,要實現箭體分離、逃逸塔點火、軌道修正、降落傘展開等20餘個動作的精確協同。

中國載人飛船逃逸系統

我國逃逸系統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 奠基階段:以神舟飛船逃逸塔完成首次零高度試驗為標誌,為神舟系列載人發射保駕護航。

  • 創新階段:新一代飛船測試多台發動機並聯控制技術,實現推力精準可調。

  • 跨越階段:可重複使用飛船系統,具備全程逃逸能力。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神舟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起飛、工作、分離、開傘)

從神舟到夢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逃逸系統從仿製蘇聯技術起步,逐步發展出自主創新方案。 主要試驗包括:

  • 1998年:神舟飛船逃逸塔首次零高度逃逸試驗成功。

  • 2015年:新一代載人飛船逃逸系統試驗,採用多發動機並聯技術。

  • 2020年:新一代飛船試驗船成功驗證高空逃逸能力。

  • 2025年:新一代載人火箭(長征十號)逃逸系統測試。

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由航天科技五院研製,返回艙直徑5米,服務艙直徑4.5米,推測太陽翼展開後長度16米、近地空載質量14噸,升空空載質量26噸,預計可搭乘4-7人。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源/灰機wiki

據中國載人航天發佈的工程計劃安排,我國將於今年陸續組織實施夢舟飛船(載人登月)零高度和最大動壓兩次逃逸飛行試驗。

「零高度逃逸試驗」。

指初始高度、速度均為零,試驗將模擬了運載火箭在發射台上出現故障時,飛船的零高度逃逸救生飛行。

「最大動壓逃逸試驗」。

將模擬火箭在最大動壓附近出現故障的情況 。即,火箭將飛船運送至XX公里高度,隨後飛船啟動逃逸系統飛離並利用降落傘着陸,火箭受控炸毀。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2020年

全球各國逃逸試驗

世界載人航天發展史,逃逸救生系統的演進堪稱一部濃縮的航天安全進化史。

蘇聯/俄羅斯:聯盟號逃逸系統

蘇聯是最早研發並測試逃逸系統的國家,其聯盟號飛船的逃逸塔設計至今仍是國際參考標準。

主要試驗:

  • 1963年:首次成功進行聯盟號逃逸塔零高度試驗,驗證發射台逃逸能力。

  • 1975年:聯盟18A任務中,火箭第三級故障,逃逸系統在50公里高度成功救生。

  • 1983年:聯盟T-10-1任務,火箭爆炸前1.5秒逃逸塔啟動,兩名航天員倖存。

  • 2018年:聯盟MS-10發射失敗,逃逸系統未啟動(因故障發生在逃逸塔分離後),但飛船成功自主逃逸並安全返回。

技術特點:

  • 採用固體燃料逃逸發動機,推力大、響應快。

  • 逃逸塔僅適用於低空階段(0-40公里),高空階段依賴飛船自身發動機。

美國:水星、阿波羅、龍飛船

美國在逃逸救生技術上經歷了多次迭代,從早期的彈道逃逸到現代可重複使用系統。

主要試驗:

  • 1961年:水星計劃「Little Joe」系列逃逸試驗,驗證低空逃逸能力。

  • 1965年:阿波羅計劃逃逸塔測試,成功模擬發射台逃逸。

  • 1986年:挑戰者號事故後,美國加強逃逸技術研究,但穿梭機無逃逸系統。

  • 2015年:SpaceX「龍飛船」進行Pad Abort Test(發射台逃逸試驗),驗證商業載人航天的逃逸能力。

  • 2020年:SpaceX「載人龍飛船」在飛行中(Max-Q階段)成功測試逃逸系統。

技術特點:

  • 阿波羅採用固體逃逸塔,龍飛船改用SuperDraco液體發動機,可重複使用。

  • 美國是目前唯一實現「全飛行段逃逸」的國家(SpaceX Demo-2任務)。

其他國家試驗

  • 印度(2018年):Gaganyaan載人飛船逃逸塔測試成功,計劃2025年首次載人飛行。

  • 歐洲(未實際應用):歐空局(ESA)曾研究逃逸系統,但未投入載人任務。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各國載人飛船返回艙尺寸對比圖

逃逸技術成熟,我國載人登月在即

從各國逃逸技術的發展看,主要呈現以下趨勢:

  • 從固體到液體發動機(SpaceX龍飛船、中國新一代飛船);

  • 從低空逃逸到全飛行段逃逸(美國已實現,中俄跟進);

  • 從固定式逃逸塔到集成式逃逸推進(可重複使用設計)。

據統計,現代載人航天器逃逸系統已使任務成功率提升至99.7%,未來,逃逸系統的趨勢還將從逃生功能向智能防護探索。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正如航天專家黃志澄(已故)所言:「逃逸系統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科技創新史。」

夢舟載人飛船未來將成為支撐空間站應用與發展、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的核心載人飛行器,此次試驗成功為後續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

夢舟零高度逃逸成功,我國登月再進一步 - 天天要聞

圖/長征十號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CG

作者/BH.Skywalker

此外,執行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的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月面着陸器等航天器研製工作正在紮實穩步推進,後續也將按計劃組織實施相關試驗。

載人航天辦公室也在17日召開發佈會,公布了我國載人航天最新消息。

期待你的觀點或故事,投稿請發至:[email protected]

參考及引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157544754796808&wfr=spider&for=pc;

https://mp.weixin.qq.com/s/kfKIn_Bpz-r4b7Y9Qt_m7w;

中國載人航天、央視新聞、新華網及網絡公開信息。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美團不怕京東,但怕淘寶 - 天天要聞

美團不怕京東,但怕淘寶

出品|新品略財經 作者|吳文武 淘寶閃購再加碼猛攻,美團罕見大動員應戰,京東外賣最新再加碼,美團或許不怕京東,但怕淘寶,背後的即時零售新大戰,互聯網巨頭們都想贏。 01....
的修報修系統——一站式智能後勤管理SaaS平台 - 天天要聞

的修報修系統——一站式智能後勤管理SaaS平台

的修報修系統——一站式智能後勤管理SaaS平台 為5000+機構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核心優勢 ✔ 全渠道報修接入:微信/企業微信/釘釘/小程序/二維碼/PC端/的修APP等多端覆蓋 ✔ 智能工單調度:手動派單、自動派單、搶單模式靈活適配各
2025 差旅服務平台排行榜:中國五大差旅平台 - 天天要聞

2025 差旅服務平台排行榜:中國五大差旅平台

隨着金稅四期全面落地與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差旅管理已從單純的 「出行預訂」 升級為 「合規管控 + 成本優化 + 效率提升」 的綜合性管理場景。數據顯示,2024 年國內企業差旅支出規模突破 8000 億元,其中因流程繁瑣、合規疏漏造成的隱性成本佔比超 15%。如何通過平台選型實現 「降本、提效、合規」 三位一體?本文基於 2...
是德科技年度技術盛會:5G、6G、AI需要「三融發展」 - 天天要聞

是德科技年度技術盛會:5G、6G、AI需要「三融發展」

IT時報記者 沈毅斌回望中國通信產業的演進歷程,4G快速發展,讓人們體驗到移動互聯網的便捷;5G橫空出世,以其高速率、低時延、大帶寬的特性,為智能工廠、自動駕駛等新興產業帶來無限可能;如今5G-A(5G Advanced)的逐步推進,進一步拓展5G的應用邊界……通信技術不斷迭代中,6G悄然走來,卻又面臨著諸多挑戰與不確定性。...
1-5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 - 天天要聞

1-5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

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401.3GWh,同比增長38.5%。中國電池企業繼續保持全球主導地位,共有6家企業入榜前十,裝車量總計274.7GWh,市場份額達到了68.4
有點離譜了,Windows上用iOS,還有一鍵整合包? - 天天要聞

有點離譜了,Windows上用iOS,還有一鍵整合包?

近期關於蘋果新聞的爆料是越來越多,就連之前都不怎麼發聲的質量檢測環節,也出現在新聞上了,邀請媒體進行參觀。(水刑)另外就是iPhone17和iPhone18以及20周年紀念版的「假想圖」,在網上也是一大堆。
芯片封裝企業案例分析——長電科技 - 天天要聞

芯片封裝企業案例分析——長電科技

歡迎關注下方公眾號阿寶1990,本公眾號專註於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每天給你一篇汽車乾貨,我們始於車,但不止於車。封裝是芯片製造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處於產業鏈下游位置,在提升芯片性能、連接內外電路及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都發揮着重要作用,國內公司通過多年深耕,在封裝產業的佔比相對其他環節具有了更大的優勢。今天...
從華為到中國移動,為何行業巨頭頻頻將生態大會放在成都? - 天天要聞

從華為到中國移動,為何行業巨頭頻頻將生態大會放在成都?

今年以來,一系列國際性、行業性活動落地成都。成都全市對外開放發展大會餘音未落,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氛圍正濃,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2025「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大會接踵而至……如同頂流明星演唱會帶來更多的遊客,國際性會議活動則吸引行業企業巨頭齊聚成都。 7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