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們北京的天氣,可以說是「水深火熱」——早上出門像蒸桑拿,下午陣雨說來就來,晚上悶得睡不着覺。很多網友在後台留言「這天氣也太難熬了!」。高濕天氣連續多日達到90%以上的濕度,讓很多市民朋友高呼「難道回南天來了嗎?」今天,我們特意針對這個熱門話題,為大家詳細普及「回南天」和「桑拿天」的區別,還會教您幾招應對這種蒸籠模式的實用妙招。
「回南天」和「桑拿天」的區別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這是描述夏季酷熱氣候的民間諺語,今天就是小暑,也是我國全年降水最多的節氣,預示着天氣開始進入「高溫高濕」階段,這跟北京這陣的天氣還真是契合。不少網友調侃,這哪是北京?分明是廣東的「回南天」北上了!但氣象專家已經闢謠,這可不是「回南天」,而是副熱帶高壓帶來的「桑拿天」。 科普一下——「回南天」是華南地區2~4月的特殊現象,冷空氣撤退後暖濕氣流反攻,導致牆壁、地板"冒水"。而北京的現狀則是,副熱帶高壓北抬,暖濕氣流北上,形成"桑拿天」——濕度高,但不會像「回南天」那樣讓物體表面凝結水珠。簡單來說,「回南天」是"牆壁流淚",桑拿天是"空氣蒸人",雖然都濕,但成因卻不同。
要說這"桑拿天"的「總導演」,那必須得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這位"氣象界大腕"了。今年它可是不按套路出牌,往年都是7月中下旬才「登台獻藝」,今年6月下旬就提前"搶戲"了!它帶來的暖濕氣流就像給北京裝了個「巨型加濕器」,讓咱們提前一個月體驗到了三伏天的「酸爽」。
根據最新氣象預報,未來一周北京將繼續上演高溫高濕+分散降雨的"連續劇"。白天最高氣溫雖然數字上看,維持在34℃左右,但配合著60%-90%的相對濕度,體感溫度輕鬆突破40℃。這種天氣就像"溫柔的殺手"——看着溫度不算特別高,但在高濕環境下,汗水蒸發慢,身體散熱困難,熱射病風險激增,這也是最嚴重的致命性中暑。

應對蒸籠模式的實用妙招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在這"水火交融"的天氣里保全自己呢?給您支幾個"保命妙招":
第一招——躲。戶外活動選在早晚時段,正午時分務必乖乖「躲在家」。
第二招——補。這種天氣出汗多,光喝白開水可不夠,要適當補充電解質。家裡可以常備些淡鹽水、綠豆湯,既解暑又養生。
第三招——調。醫生緊急提醒老年人:高溫天千萬別堅持「省電」捨不得開空調!這是在拿生命冒險!由於老人對外在的寒熱感受不敏感,出汗少,血液循環慢,所以當他們感受到熱的時候,很可能已經中暑了。醫生建議家中空調溫度設定在26攝氏度上下,防止中招熱射病。
總之,面對這"上蒸下煮"的天氣,記好我們的「四不」原則:太陽底下不逞強,大汗淋漓不硬扛,頭暈噁心不忽視,科學防暑不迷茫!
來源:brtv新聞(記者:楊潔)
編輯:孫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