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綠色發展 中國為全球探新路

2025年07月06日19:40:16 科技 2958

  新華社貴陽7月6日電 題:科技賦能綠色發展 中國為全球探新路

  新華社記者周宣妮

  「很期待看到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如何從貴州工廠走向歐洲乃至世界,未來也許像我一樣不會開車的人也能在ai輔助下安全駕駛。」來自塞浦路斯的巴黎政治大學學生費奧多爾·德米特連科在貴州試乘無人駕駛巴士時如此感慨。

  2日至7日,在貴州的青山綠水間,一場跨越國界的青年對話正在展開。來自英國、德國、烏干達、阿根廷、俄羅斯等十餘個國家的青年代表,共話中國在科技發展與生態保護融合領域的創新實踐。

  從「貴州智造」的無人駕駛小車,到壩陵河大橋藉助「數字孿生」技術搭建的路橋隧一體化管理平台,這些案例不僅成為外國友人眼中的「中國奇蹟」,更折射出中國以科技賦能生態保護的全球擔當。

  正如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日前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所言:「中國不是簡單地追求技術領先,而是在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探索新路徑,提出創新方案,構建跨國際的交流對話平台。」

  在貴州省貴陽高新區內,體驗了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小車後,莫斯科國立大學國家大數據中心主任助理埃米爾·阿利耶夫·希克梅托維奇讚嘆不已:「無論是機場的咖啡機械人還是剛剛體驗的無人駕駛汽車,都讓我感受到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中國正在不斷運用科技創新,重構未來生活方式。」

科技賦能綠色發展 中國為全球探新路 - 天天要聞
  7月4日,莫斯科國立大學國家大數據中心主任助理埃米爾·阿利耶夫·希克梅托維奇(左一)在參觀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小車產品模型。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這位來自俄羅斯的青年研究者,儼然已成一名中國科技迷,在參觀無人駕駛汽車生產工廠,親眼看到智能汽車如何從虛擬變為現實時,更是連連稱讚。

  「將3d打印技術運用到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產中,這讓我感受到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全球領跑地位。」埃米爾說,希望未來中俄加強科技創新合作,讓這些無人駕駛汽車也能行駛在俄羅斯的公路上。

  來自德國的汽車安全諮詢顧問尼克拉斯·克林格爾目前正為寶馬等德國車企提供安全諮詢服務和質量管理培訓。看到工廠內正在製作無人駕駛汽車框架,他還仔細詢問車企目前取得的創新突破。看好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如今這位德國青年也在突破自己,正從金融諮詢跨界到汽車安全諮詢領域。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正在塑造一個更加節能、清潔的世界,我想要幫助德國車企轉型,也希望未來兩國車企間能夠加強合作,並推動供應鏈上下游擴大交流。」看中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的廣闊前景,尼克拉斯還當場和該車企相關負責人商討推動歐洲市場的合作洽談。

  ai算法加持賦能路徑規劃,配備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如今這款搭載金屬3d打印底盤的智能車輛產品已銷往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無人駕駛汽車到無人駕駛飛機,純電驅動的交通工具正在中國快速迭代,其中蘊含的環保理念,完全契合零碳排放的環保目標。」尼克拉斯說。

科技賦能綠色發展 中國為全球探新路 - 天天要聞
  7月3日,在參觀貴州省安順市壩陵河大橋時,來自阿根廷的門多薩氣候青年組織聯合創始人伊格納西奧·維拉羅亞與大橋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在參觀貴州省安順市壩陵河大橋時,來自阿根廷的門多薩氣候青年組織聯合創始人伊格納西奧·維拉羅亞發出感嘆:「我希望將這種『生態橋樑』的建造理念帶回家鄉,也許未來中國的橋樑建造智慧也能在阿根廷創造科技與生態共舞的『空中芭蕾』。」

  這座全長2237米的世界級高橋,目前已實現全天候智能管理,橋體布設300餘個傳感器,可實時監測橋樑應力、風速、車流等數據,以確保結構安全。此外,生態修復技術還讓施工對峽谷植被的影響降至最低。

  「壩陵河大橋的智慧管護系統,讓我看到中國如何用數字技術守護自然,讓人們跨越深山天塹走向世界。」esg研究所德國代表亞歷山大·庫赫在橋樑參觀時如此感慨,「這種將結構安全與生態保護結合的理念,正是全球基建領域亟需的環保範本。」

  在綠色發展過程中,中國不斷用創新來證明科技革命與生態保護絕非單選題。從貴州的一輛無人駕駛小車到一座世界級高橋,如今一條以科技創新鋪就的綠色發展之路,正從中國西南延伸至世界。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微信右上角的加號,原來這麼好用,隱藏着4個實用功能 - 天天要聞

微信右上角的加號,原來這麼好用,隱藏着4個實用功能

微信右上角的加號原來這麼好用,還隱藏着四個實用功能,真的是太好用了。在使用微信聊天的時候會發現在聊天頁面右上角有一個加號,平常都知道打開之後可以掃一掃付款,也可以掃一掃添加好友。除了這幾個用途之外,其實右上角的加號還隱藏着四個非常實用的小功
最後的幻覺:小米為何仍不肯離開印度? - 天天要聞

最後的幻覺:小米為何仍不肯離開印度?

撰文 泰坦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交織的棋盤上,小米正在印度進行一場越來越艱難的「持久戰」。面對印度政府的高壓政策、巨額罰款和持續的技術圍堵,小米的處境已形同「戰略圍困」。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儘管盈利被嚴重壓縮、市場份額下滑、前景黯淡,小米依然沒
央視曝光:大眾點評給刷好評開綠燈 - 天天要聞

央視曝光:大眾點評給刷好評開綠燈

記者接到消費者反映,他們在網絡平台上吐槽某商品不好用的差評帖,莫名其妙就消失了。並且發現在好多直播電商平台的差評區里,充斥的竟然都是各種好評和誇誇帖。究竟是誰,在互聯網各大平台上操控輿情,興風作浪呢?
小米王化:「傳小米與徠卡終止合作」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小米王化:「傳小米與徠卡終止合作」系謠言

今日有傳聞稱,小米與徠卡的合作關係即將結束。對此,小米公關總經理王化回應稱:「上次是2023年6月1日,番茄發了個微博說小米14就是最後一代了。我轉發了文案搭配的是「這就胡說了」,這次居然進階了,來了個據報道,還有作者……我的回復也需要進階,請大家笑納:這還是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