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1日,以「由雲向智,共繪算網新生態」為主題的2025中國移動雲智算大會在江蘇蘇州舉行。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出席大會主論壇,並作題為《由雲向智,共繪算網新生態》的主旨演講。
創新提出「算力網絡」概念
深入推動「三化」落地
楊傑指出,作為網信領域的中央企業,中國移動將算網基礎設施作為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重點領域,創新提出「算力網絡」原創性理念,並圍繞「算力多元化、算網一體化、全域AI化」三個關鍵方向強化產業實踐,推動算力成為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
深化算力多元化布局,綜合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一是通用算力泛在部署,優化「4+N+31+X」算力網絡布局,拓展國家八大算力樞紐節點覆蓋廣度和深度,算力服務器規模超100萬台。二是智能算力規模上量,建成13個全國性、區域性智算中心節點,打造多個超大規模智算中心,智算規模超43 EFLOPS。三是多元算力匯聚融通,併網21家智算中心、3家國家級超算中心、3家量算中心,可調度算力資源佔全國的六分之一。
加強算網一體化融合,供需匹配精度大幅提升。一是算網資源一體建設,率先完成國家八大樞紐400G大帶寬、超高速網絡直聯,入選「2024年央企十大超級工程」。二是算網大腦規模商用,在京津冀、長三角等4個樞紐級、區域級算力節點落地,特別是在「長三角蕪湖集群」,打造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的國家樞紐算力調度平台。三是算網技術加速突破,牽頭提出全調度以太網、全向智感互聯等原創技術,異構計算架構、海量數據存儲等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
提升全域AI化水平,算網創新效能全面釋放。對內,實現算網運營能力深度融智,構建以AI大模型為引擎的算網融合調度平台,整合超25萬條網絡鏈路,匯聚300餘城算力資源,打造用戶意圖感知、多因子智能決策、故障自動修復等能力,支持日均超億次的算網大規模、跨地域調度。對外,實現算網產品服務全面注智,發佈「靈犀」智能體,推動雲手機、雲電腦、視頻彩鈴等24款產品AI升級,「AI化產品」客戶超1.9億;推出中訓邊推、跨域熱遷等多項面向AI創新的任務式服務,落地超4萬個標準化、場景化AI解決方案。
「三個效應」疊加釋放
「由雲向智」成為大勢所趨
楊傑表示,以數智化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成為新生產要素,算力成為新基礎設施和基礎能源,人工智能成為新生產工具,推動經濟社會從「互聯網+」、「5G+」向「AI+」加速轉變,為算網基礎設施演進帶來新機遇、提出新要求。
AI的「規模效應」持續深化,呼喚基礎設施新架構。作為數智化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AI發展呈現「兩個規模效應」。一是技術能力的規模效應,隨着高水平算法、高性能算力、高質量數據的持續投入,AI整體能力將實現指數級增長,每年提升約10倍。二是經濟效益的規模效應,隨着AI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應用,AI使用成本將顯著降低,每年下降約10倍。在「兩個規模效應」驅動下,AI任務成為算網基礎設施承載的主要內容,到2030年在全網流量中的佔比將達到64%。這一變化將對算網基礎設施架構創新提出迫切需求。
算力的「回彈效應」加速顯現,釋放算力服務新需求。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突破、廣泛應用,將大幅提升算力使用效率,引發算力領域的「傑文斯悖論」,帶來「兩個新變化」。一是算力總量的指數增長,未來3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增長超2.5倍,年均複合增速近40%。二是算力結構的顯著變化,推理算力需求將超過訓練算力需求,未來3年,推理算力年複合增速將達到訓練算力的近4倍,到2028年,推理算力規模將超過訓練算力規模。這一進程將給算網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推動產業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
連接的「加速效應」不斷拓展,催生信息消費新形態。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網絡,推動「人機物」多元主體的全面連接,加速數算智的系統融入,引發「比特×瓦特」的融合聚變,實現能力和價值的顯著倍增,催生信息消費「新三樣」等新業態新模式。一是AI智能終端,雲邊端算力、數據和模型在網絡的帶動下加速整合貫通,顯著提升AI智能體的性能,深度嵌入各類終端設備,打造能夠提供專家級、個性化服務的「生活助理」,未來AI智能體數量將超過人的數量。二是智能網聯汽車,依託高性能算力和低時延網絡,車路雲協同不斷深化,加速端到端智能駕駛的落地,拓展人類數智生活的「第四空間」,到2030年,智能網聯汽車在新車中佔比將超過80%。三是智能機械人,算網基礎設施能夠提供多元算力供給和全域網絡連接,加速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的協同發展、交叉滲透,創造可在製造、居家、養老等多個領域提供更加高效、更加精細服務的「硅基勞動力」,到2030年,80%的人類將每天與智能機械人打交道,未來機械人數量也將超過人的數量。
「三個效應」的疊加釋放,將引發算網基礎設施的結構性、深層次變革,使得「由雲向智」成為大勢所趨。在這一趨勢下,算力網絡的核心載體由傳統的「雲計算」向雲和AI深度融合的「雲智算」升級,體系架構從IaaS、PaaS、SaaS三層拓展為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四層:一是AI IaaS,即智算網一體化供給的基礎設施服務,通過泛在網絡推動東中西、雲邊端、通智超量、訓練推理等多類型算力「聯算成網」,依託算網統一編排的算網大腦,實現資源的靈活調度、按需使用。二是AI PaaS,即面向各類創新主體的工具平台服務,提供以AI為核心的研發、運營、測試等全環節工具鏈和開發環境,顯著提升全社會AI創新效率。三是MaaS,即加速AI一站式落地的模型服務,匯聚模型、能力、智能體等資源,推動AI在各行業的普及滲透。四是AI SaaS,即覆蓋多樣化場景的AI應用服務,賦能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治理方式的數智化轉型,充分釋放AI價值潛能。
聚力「四個重點方向」
構建「AI全棧服務」
楊傑指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國移動牢牢把握數智化革命機遇,在算力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雲智算的創新引領,聚力「四個重點方向」,構建涵蓋算力、工具、模型、應用等的「AI全棧服務」,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更強數智能量。
聚力打造融合型算網基礎設施(即AI IaaS)。把握基礎設施負載從「Bit」向「Token」轉變趨勢,推動算力、網絡、算網大腦的全方位升級。一是建設超大規模的「算力工廠」。推動萬卡級、千卡級智算中心的倍增擴容,積極開展十萬卡智算中心前瞻研究,建設「集中化+分佈式」推理算力資源,形成「中心集約、邊緣泛在、中訓邊推、訓推一體」的智算體系。二是構築立體布局的「網絡樞紐」。加快天地一體、智能融合、通感一體等6G特性的現網應用,強化800G和1.2T超高速下一代網絡的試點落地,拓展低空網絡、航空網絡、衛星網絡,支撐「人機物」的全域連接。三是打造AI驅動的「算網智腦」。依託「九天」算網大模型,推動算網大腦向算網智腦升級,全面納管網雲數智安邊端鏈等要素,構建需求智能解析、方案自主生成、資源動態調優等特色功能,實現算力的精準供給。
聚力打造自助式工具平台(即AI PaaS)。以「人人都能夠訓練自己的大模型」為目標,強化對AI創新的賦能支撐。一是鍛造模型高效率開發能力。面向模型訓推全環節,提供模型預訓練、對齊精調、性能評測、量化部署等端到端開發支持,賦能模型敏捷創新。二是鍛造算力高性能適配能力。面向大規模訓練和高並發推理等重點場景,沉澱萬卡並行、異構混訓、斷點續訓、推理加速等能力,充分釋放算力效能。三是鍛造數據高質量供給能力。圍繞數據運用全生命周期,廣泛匯聚多模態通用數據和行業數據,提供數據採集、清洗、標註等服務,夯實模型創新的數據基礎。
聚力打造一站式模型服務(即MaaS)。以成為「AI領域最強集成商」為願景,加強模型、能力、智能體等資源整合。一是加快多類型模型匯聚。不斷完善「九天自研+業界領先」模型譜系,提供「雲-邊-端」大中小模型串聯,以及文本大模型、圖像大模型、編程大模型等多類型模型並聯的新型服務,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二是加快多領域能力沉澱。打造語言交互、圖像理解、視頻生成等AI通用能力,沉澱邊緣智能、隱私計算、量子信息等共性能力,促進AI與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三是加快多場景智能體打造。構建智能客服、辦公助理、醫療助手等智能體庫,打造可視化、模塊化的智能體開發工具,助力客戶輕鬆定製符合自身需求的智能體。
聚力打造原生型產品應用(即AI SaaS)。面對經濟社會「AI+」發展需要,加快產品形態和功能的全方位智能化重塑。一是拓展「AI+產品」矩陣。推進全量產品AI化,面向個人娛樂、智慧家居、健康養老等多樣場景,加速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械人等信息消費「新三樣」布局落地,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務體驗。二是創新「AI+DICT」一體化解決方案。加快移動雲向「智能雲」升級,面向工業、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構建AI+工業質檢、AI+車路協同、AI+低空智聯等「自動駕駛」級解決方案,更好賦能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三是打造「AI+數字政府」標杆。依託政務大模型,升級「AI+」城市超腦平台,拓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慧社區等多場景應用,提升公共安全、社區服務、應急響應等管理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楊傑表示,推動雲智算從理念構建走向產業實踐,需要社會各方緊密協作、攜手共進。中國移動將發佈《雲智算技術白皮書》,以匯聚更多智慧和力量,為產業發展注入更強動能。楊傑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共同攻堅核心技術。深化各類創新主體聯合攻關,加速突破存算一體、類腦計算、異構計算等前沿技術。二是共同培育普惠應用。探索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共建好用、易用的雲智算產品服務體系。三是共同構築全球生態。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全球在雲智算的技術路線、演進方向等方面形成共識,為算網基礎設施演進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楊傑最後表示,數智化革命為雲智算髮展孕育廣闊空間和無限可能。中國移動將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發展定位,與廣大合作夥伴一道,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共同繪就雲智算髮展美好圖景,加速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好服務千家萬戶、賦能千行百業,為以信息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