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燕梳師院
2013年,金融科技浪潮風靡全球,眾安在線應運而生。僅隔四年,憑藉國內「保險科技第一股」成功上市港交所,總市值一度飆升至1400億港元。經營層面也不負眾望——保費突破百億大關、連續多年實現承保盈利。
然而,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後,卻是股價的斷崖式下跌,甚至被剔除出恒生科技指數。如今,眾安在線褪去科技外衣,回歸主業,正式賣保險。
盈利6.03億元
3月19日,眾安在線(06060.hk)披露了2024年全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總保費334.17億元,同比增長13.3%,且國內財險總規模排名由第九位提升到第八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03億元,較同期經調整後凈利潤提升105.4%,且連續四年實現承保盈利。
圖源:公司2024年業績公告
通過分解眾安在線的業務結構,發現其凈利潤增長主要得益於保險業務利潤增長以及科技與銀行業務減虧增效。
截至2024年末,公司綜合成本率為96.9%,與同期相比,上升1.7個百分點。儘管如此,依然實現8.99億元承保利潤。賠付率上升導致承保利潤同比下滑24%,但保費規模的擴張為利潤提供了有力支撐。
細分其保險業務板塊,包括健康生態、數字生活生態、消費金融生態以及汽車生態。其中,健康生態以「尊享e生」健康險為核心,2024年總保費收入達到103.38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尊享e生」系列貢獻了約46.61億元。然而,綜合成本率上升至95.7%,主要由於產品結構變化及續保比例提升。
數字生活板塊實現了161.97億元的總保費,退貨運費險佔比最大,達87.4億元(53%)。寵物保險表現亮眼,保費同比增長129.5%,服務超過600萬寵物主,80%保單持有人年齡低於40歲。
消費金融生態總保費為48.32億元,同比下降13.2%,因宏觀環境不確定性而收縮業務規模。截至2024年底,在貸餘額為241.99億元,較上一年減少10.7%。
汽車生態方面,總保費為20.51億元,綜合成本率為94.2%。與平安產險合作共保車險,新能源車險增長迅速,2024年總保費同比增加約188.4%,占車險總保費超12%。
圖源:公司2024年業績公告
隨着金融行業持續數字化轉型,公司科技分部實現收入9.56億元,同比增長15.3%,凈利潤達7761萬元;za bank凈收入至5.48億港元,同比增長52.6%。凈虧損收窄1.67億港元至2.32億港元,趨近盈虧平衡。同時,其存款和貸款規模持續擴大,凈息差提升至2.21%,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眾安在線投資端表現可圈可點。由於國內資本市場的復蘇,眾安在線的境內資金投資資產總額為397.76億元,總投資收益率高達13.35億元,同比增長85.4%。在此期間,公司的總投資回報率為3.4%,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凈投資收益率則達到了2.3%,同比增加了0.1個百分點。
被剔除出恒生科技指數
2月21日,眾安在線被剔除出恒生科技成分股名單。要知道,眾安成立四年即上市,總市值一度飆升至1400億港元,一時風光無限,為何淪落到被踢出局?
從恒生科技指數納入規則來看,市值要求以及研發投占關鍵因素。首先,截至3月25日,眾安在線總市值不足200億元。在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中,位列末尾。而從股價走勢來看,過去一年裡,恒生科技指數漲幅超50%,而眾安遠遠落在後面,跑輸指數。
其次,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低。年度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發投入為8.46億元人民幣,總營業收入為334.17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佔比僅2.53%,明顯低於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要求的5%門檻。
從研發投入來看,眾安在線的「保險科技第一股」的地位正在動搖,且呈現出「去科技化」的明顯趨勢。而在研發投入中,大部分用於現有系統維護而非創新研發,實質性創新投入佔比不足。
截至3月25日收盤,眾安在線(6060.hk)的股價為12.7港元/股。與2025年2月21日的收盤價15.00港元/股相比,大幅大跌15.33%。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仍強調「保險+科技」雙引擎,似乎有悖於實際操作。作為中國保險科技概念的首倡者,眾安既不願放棄這個帶來過資本紅利的標籤,又難以承受持續高投入帶來的財務壓力。
一方面,維持「科技」標籤具有現實的資本價值。在港股市場,帶有科技屬性的金融企業通常能獲得更高估值溢價。即便實際研發投入持續下降,但具有科技屬性的公司相對傳統險企有20%-30%的估值優勢。
另一方面,保險科技行業普遍面臨「科技投入rol不及預期」的困境,但科技標籤是區別於傳統險企的唯一差異化標識。眾安「去科技化」的調整並非主動戰略,而是創新能力不足下的被動選擇。換言之,當技術投入未能轉化為持續競爭優勢時,公司不得不回歸保險業最傳統的規模擴張和成本控制路徑。
陷入信用危機
消費者的評價往往映射的是企業的服務質量。然而,眾安在線卻陷入了信用危機。通過「黑貓投訴」平台,關於眾安在線的投訴量已超過10000條,主要集中在無故扣款、拒絕賠付等方面。
當前,「魔方業務」成了眾安在線的一大投訴焦點。不少用戶指出,最初只需支付極少的費用,但隨後會在不知情下增加月繳金額,甚至出現未經同意就自動扣費的現象。這種做法顯然不符合誠信原則,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尤其是老年用戶,在複雜的網絡投保過程中,很可能因未能充分理解每一步操作而遭遇「誤操作」,導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眾安在線嘗試通過多種措施來挽回局面。首先,在業務布局上,公司加大了對健康險等高潛力領域的投入。例如,門急診險和中高端保險產品的總保費分別實現了321.2%和644%的大幅增長。同時,為了改善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眾安在線通過引入ai技術,力圖實現全流程自動化處理。
然而,能否化解信用危機仍是個未知數。隨着科技光環淡化,眾安在線的市場份額逐漸被吞噬。面對這一局勢,公司未來將何去何從?是繼續探索新的增長點,還是回歸初心、深耕現有業務?一切交給時間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