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曾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氧化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

2020年06月15日19:30:20 科學 1343

氧氣對我們有多重要?包括人類在內的幾乎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氣才能生存。我們不吃不喝也許能撐一個星期,但是如果沒有氧氣,大概超不過5分鐘。

氧氣曾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氧化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 - 天天要聞

也許你不知道,40億年前,當生命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它們是不需要氧氣的,而且,氧氣對它們來說,是不折不扣的毒氣。

氧氣是如何出現的,生命又是如何變得依賴氧氣的呢?我們這次講一下生命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大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導致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迅速上升,同時地球上佔主導地位的生命體,從厭氧生物轉變成了好氧生物。

實際上大氧化事件在歷史上發生了兩次,第一次可以說是氧氣從無到有的過程,而第二次則是氧氣含量突飛猛進的過程。每一次都產生比原有生物大100萬倍的新生物體。

今天呢,我們重點看一看第一次大氧化事件。

大約40億年前,生命在地球上出現了。當時是什麼樣的環境呢,按現在的標準來說,簡直就是地獄。持續不斷的火山爆發,頻繁遭受地外天體碰撞,原始海洋不斷地形成又蒸發,空氣中充滿了二氧化碳、氮氣,甲烷、硫化氫、水蒸氣、以及少量氫氣。

氧氣曾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氧化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候完全沒有遊離氧氣,生命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產生了,它們不需要氧氣就能夠生存。這些生命,我們把它們稱為原核生物,跟今天的大多數生物 – 真核生物 – 相比,它們沒有細胞核,更簡單,更原始,它們利用能量的效率也比真核生物低很多。

氧氣曾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氧化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 - 天天要聞

然而到了大約24億年前,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開始增加,從約0.02%增加到了約2~4%,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6億年。今天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是21%。大氧化事件以後,氧氣含量其實也不高,只有現在的1/10,但是就是這麼一點點的氧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致了當時幾乎所有的厭氧生物死亡,倖存的生物發展出了抵抗和利用氧氣的能力,不斷壯大,直到形成今天的世界。

氧氣曾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氧化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氧氣的產生原因比較明確,當時出現了一種產生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給自己提供能量的生物,它在光合作用的同時會釋放出氧氣,這種生物就是藍細菌。

但是根據化石的研究,藍細菌在大氧化事件之前,也就是大約27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中間隔了整整3億年,那麼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裏氧氣含量沒有增加呢?這些生產出來的氧氣都去了哪裡?一定是某種原因阻止了氧氣含量的上升。

氧氣曾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氧化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 - 天天要聞

藍細菌

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現火山爆發在這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

從27億年前開始,地球逐漸冷卻,火山爆發減弱了,由火山爆發釋放出的鎳開始下降了。鎳有什麼用呢,它在一種專門破壞氧氣的細菌中起關鍵作用。這種細菌叫產甲烷菌。產甲烷菌和藍細菌都生活在原始海洋中,它們是競爭關係,並且產甲烷菌一直是佔據優勢的。藍細菌製造氧氣,產甲烷菌製造甲烷,結果甲烷遇到氧氣,生成了二氧化碳,氧氣消失了。

產甲烷菌是嚴重依賴鎳來生存的,用來產生甲烷的一種代謝酶需要鎳。一旦鎳開始減少,產甲烷菌就要死掉,然後甲烷產量減少,氧氣破壞減少,生產氧氣的微生物增多,最後結果是氧氣含量上升。

氧氣曾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氧化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史密斯甲烷菌

這還沒結束,由於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它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3倍。甲烷減少,導致溫室效應降低,地球溫度下降,因此伴隨着大氧化事件出現了另一個地質事件:休倫冰期,時間長達3億年。

氧氣曾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氧化事件背後隱藏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在鎳缺乏和低溫的雙重打擊下,厭氧生物幾乎全部滅絕。

另外,一個最新的研究發現,火山噴發會把大量的地球內部的物質噴射到地球表面上來,比如說熔岩、岩石和氣體。因為一直處在缺氧環境下,所以這些岩石、氣體都是還原態的,它們都非常容易和氧氣結合。頻繁地火山爆發不斷地補充還原物質來消耗氧氣。

隨着地球逐漸冷卻,火山活動減弱,還原物質釋放逐漸減少,到距今約24億年的時候終於到達了臨界點,氧氣最終佔了上風,開始逐漸在大氣中聚集。

所以,大氧化事件,是整個地球生命演化的一個轉折點。從這時起,幸運的真核生物開始佔據主導地位,直到今天。

#科學有意思# #科學了不起#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