釷堆研製新進展,核電第四代技術取得突破,即將新增又一大國重器

2022年11月28日22:33:36 科學 1482

當今核電大國,白頭鷹第一,兔子第二,高盧雞第三。

兔子雖然位列第二,但是核電技術已經取得了許多突破。

釷堆研製新進展,核電第四代技術取得突破,即將新增又一大國重器 - 天天要聞

比如:

核反應堆做得只有高壓鍋大小。

可控核聚變研究處於世界領先。

還有最近在甘肅,又成功實驗了第四代核反應堆裝置。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核電站不應該建在靠海的位置嗎?甘肅那是妥妥的內陸啊。

這就不得不說什麼是第四代核反應堆技術。

第四代核反應堆的概念,全球各家前前後後提出了94種,後來公認可行的,只剩下6種。

這次兔子實驗的,是其中一種——熔鹽堆,準確地說是釷基熔鹽堆。

釷堆研製新進展,核電第四代技術取得突破,即將新增又一大國重器 - 天天要聞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不是我們傳統印象中的固態堆,而是液態堆,像一鍋八寶粥。

在核燃料里,加入熔融狀態的氟化鹽,既充當冷卻劑,又充當攪拌劑。

熔鹽堆的好處有很多。

一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它的冷卻劑不是水,所以不依賴水。而且使用壽命長,一用幾十年。

二是核燃料比較好弄。

兔子鈾資源比較少,開發成本高。而且傳統核燃料對純度有要求,弄點鈾核燃料,很不容易。

但釷資源卻很豐富,幾乎是鈾儲量的6倍。這就沒有資源限制了。

另外熔鹽堆對核燃料的接受度比較高。過去那些未被充分利用的核廢料,它也能再使用,提高利用率。

核燃料稀少的問題,便能得到解決。

釷堆研製新進展,核電第四代技術取得突破,即將新增又一大國重器 - 天天要聞

三是安全性好。

這種反應堆是在常壓下運行,不用擔心鍋蓋被掀翻。

萬一出現異常,溫度過高,也只可能把鍋底燒穿。

鍋下面有冷卻裝置,熔鹽一經冷卻,就變成固體的了,清理相對容易。

另外這種堆是一鍋密封的「八寶粥」,可以做得很小。建在地下,不用擔心輻射。

還有不用擔心把這項技術用於鹵茶葉蛋。

白頭鷹和毛熊冷戰期間建造了上百座核電站,不過這些核電站也不全是正兒八經發電的,更像是生產茶葉蛋原料鈈289的工廠。

所以他們建造核電站時,一直都是用力捂着自己的,盯着別人的。萬一配方泄露了,那可不好辦。

而釷基反應堆的核廢料,基本不可能用來鹵茶葉蛋。

所以大家都放心了。

如果釷基反應堆到了工程應用,那麼兔子將永遠不再面臨能源通道被截斷的問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國首款航天大模型 讓衛星管理更聰明

隨着天上的衛星組網越來越多,這些衛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國首個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衛星管理更聰明。航天大模型「華山」,首次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在航天領域的產品上,運用AI幫助用戶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軌道計算與分析、指令代碼生成等航天器在軌管理工作。通過數據學習,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 天天要聞

大熊貓「荷風」「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

當地時間5月14日,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荷風」和「蘭韻」正式亮相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當天,美泉宮動物園為「荷風」和「蘭韻」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發表致辭。現場觀眾熱情高漲,眾多兒童歡呼雀躍,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 天天要聞

資深研究員親授AI實操秘籍,助力醫學研究設計效率翻倍!

我們都知道醫學研究方案設計耗時又耗力?面對複雜的實驗邏輯和文獻海量信息,如何快速產出高質量方案呢?我想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決問題吧!那今天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福了,本文結合梅斯醫學資深研究員張磊博士直播乾貨,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標、優化實驗設計,文末還附贈工具試用入口!【研究方案設計的前置知...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率先「看見」固體氫的最精細結構

常溫常壓下,氫以氣體狀態存在。高壓下,氫結晶為固體。而超高壓下固體氫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謎。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一項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用X射線納米探針首次「看見」固體氫的複雜晶體結構。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 天天要聞

早讀|「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農曆四月十八上海多雲到陰,下午起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雨,22~29℃§今日關注「天數天算」,AI邁向太空※ 5月14日12時12分,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着全球首個太空計...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 天天要聞

與總書記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研團隊終生難忘的一天。他們在「模速空間」參加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時,與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輕人在探索什麼前沿領域?他們身處的科研環境如何?記者來到毗鄰「模速空間」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聞

生命,居然也可以懸在邊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紀末,一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開了一項讓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麼」以及「生命的邊界在哪裡」的探索。這段旅程不僅顛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觀,也在科學和哲學界激起了波瀾,影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