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虎上央視啦!與廈門有緣

2022年10月14日13:42:22 科學 1764

央視新聞報道

11日晚上10時33分

在位於福建龍岩的

梅花山華南虎繁育研究所

華南虎媽媽「岩岩」

產下一隻華南虎幼崽

為我國華南虎種群再添新丁

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虎亞種

居世界十大瀕危動物首位

也是最瀕危的虎亞種

目前全國僅存200隻左右

你知道嗎

華南虎與廈門可有緣啦~

它的拉丁學名中

就有「Amoy(廈門)」

華南虎的拉丁學名為Panthere Tigris Amoyensis,最後一個詞Amoyensis指「廈門(的)」,意為廈門是這種虎的發現地。

這種中國獨有的虎,永遠銘刻着「Amoy(廈門)」的標記,出現在全世界的生物教科書、辭典和百科全書中。

閩西梅花山,山高林密,歷史上就是華南虎出沒之地,因適宜華南虎生存並發現大量華南虎蹤跡,被稱為華南虎故鄉。

1998年,龍岩市創建梅花山中國虎園,從蘇州動物園引進3隻種虎,建立梅花山華南虎繁育研究所,開始人工繁育、風土馴化、野化訓練和生態習性等方面的研究,率先啟動華南虎拯救工程。

據梅花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兆旺介紹,梅花山中國虎園是我國華南虎的重要繁育基地,截至今年3月已經擁有30多隻老虎,全是華南虎。他說,一開始,這些嬌生慣養的老虎連雞都害怕。「園裡重視對華南虎野化訓練,經常投飼野豬、雞,偶爾還有梅花鹿等活體,訓練它們的捕食能力。如今,它們已經能夠獨自捕食一頭野豬了。」

華南虎上央視啦!與廈門有緣 - 天天要聞

被列為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首

虎分佈於亞洲,全世界只有一種,分為九大亞種。最近的研究認為,大約200萬年前,最古老的虎起源於華南,然後向周圍擴散,演變出華南虎、東北虎裏海虎孟加拉虎馬來亞虎、科比特虎、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巴厘虎九個亞種。

近百年來,隨着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虎的數量銳減,如今可能不到3500隻。其中,巴厘虎、裏海虎和爪哇虎先後滅絕。

199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華南虎列為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首。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沒有發現任何野生華南虎的蹤跡。

華南虎上央視啦!與廈門有緣 - 天天要聞

中國文化中

虎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一起來了解一下~

華南虎上央視啦!與廈門有緣 - 天天要聞

華南虎上央視啦!與廈門有緣 - 天天要聞

虎是百獸之王,神出鬼沒,威風凜凜,很受中國人崇拜。古人說虎喜歡獨行,一山不容二虎;它們立秋始嘯,尋找配偶;仲冬開始交配;雌虎懷胎,七月而生子。

劉獻廷《廣陽雜記》說,有獵人捕到一頭孕虎,發現其腹中躺着三個兩寸長的虎嬰,還沒形成眉目,就先長出了爪牙。

虎也有避諱一說,不知誰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李耳,於是耳朵成了它的忌諱。《神虎記》說,「虎食物,值耳即止」,意思是吃到耳朵就停,倒是沒聽說對姓李的人特別照顧。

彭乘《墨客揮犀》還有奇談,說老虎每吃一人,「則耳成一缺」,耳朵上會出現一個缺口,像是記事本。他舉例說,汀州西山有頭大虎,殘害百姓十餘年,食人累累,兩耳如鋸。

虎還有些其他本領。比如,《里乘》說老虎會釣魚,餓虎往往「垂尾江邊,餌魚為食」,這是因為虎尾腥氣重,垂在水中,就有各種大魚來食,正好被它釣上岸。

華南虎上央視啦!與廈門有緣 - 天天要聞

現代畫家張善孖自稱「虎痴」,為了畫好虎,曾在家中豢養一隻小老虎,成為畫虎名家。(張善孖《草澤巨虎》)

華南虎上央視啦!與廈門有緣 - 天天要聞

歐洲人騎着大象射殺老虎。(印度畫家的水粉畫,19世紀)

華南虎上央視啦!與廈門有緣 - 天天要聞

日本無虎,日本畫家照貓畫虎,居然也有幾分形似,萌態可掬。(松井圭中《老虎磨爪》,19世紀初)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穿梭機 - 天天要聞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穿梭機

5 月 22 日,國外航空航天公司宣布,它已開始接受可在亞軌道飛行中運載小型有效載荷的「極光」(Aurora)太空無人穿梭機的訂單。 該飛機可攜帶6公斤有效載荷,飛行高度可達100公里。....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5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打造的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平台正式上線,這是中國首個以熱帶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數字平台,讓西雙版納超1.5萬種物種數據「有跡可循」。作者:孫敏、胡攀、張楠、楊林凱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生態攝影師鏡頭裡的祁連山生靈 - 天天要聞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生態攝影師鏡頭裡的祁連山生靈

林中猞猁。鮑永清 攝這裡,垂直海拔梯度編織出立體的生物多樣性譜系,從河畔林海到山麓草原再到高山冰雪,溫帶灌叢草甸、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杜鵑灌叢與流石灘植被依次鋪展,形成中國西部最完整的山地垂直生態系統。雪豹穿梭於裸岩與灌叢之間,綠絨蒿在流石
養樂多亮相益生菌與健康研討會,持續支持益生菌科研與科普 - 天天要聞

養樂多亮相益生菌與健康研討會,持續支持益生菌科研與科普

5月19日-2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支持的「第二十屆益生菌與健康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着眼於益生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進益生菌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養樂多支持主辦的
「85後」孔大力任國家天文台副台長、上海天文台台長 - 天天要聞

「85後」孔大力任國家天文台副台長、上海天文台台長

近日,中國科學院黨組發佈任免通知,經研究,決定:孔大力同志任國家天文台副台長(兼);免去沈志強同志國家天文台副台長(兼)職務。孔大力同志任上海天文台台長(試用期一年);免去沈志強同志上海天文台台長職務,保留正局級。孔大力,男,1985年11月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動力學中心「行星物理與...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動物的愛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觀! - 天天要聞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動物的愛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觀!

熟悉刑偵推理類作品的朋友們,肯定對氰化物印象深刻——畢竟很多受害角色,都是只沾了一丁點劇毒的氰化物就飲恨當場。然而,在無奇不有的自然界,氰化物也可以成為傳情達意的禮品。不僅如此,動物「情侶」之間還有很多讓人大跌眼鏡的危險互動,在這個 520
這樣吃飯,真的可能會讓你變禿!但很多人還以為超健康 - 天天要聞

這樣吃飯,真的可能會讓你變禿!但很多人還以為超健康

過去十年里,間歇性禁食已悄然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據《自然》雜誌報道,一項統計發現,2023 年美國超過 10% 的成年人都在實踐這種飲食方式。在互聯網上也只需略加搜索,就能發現各種間歇性禁食的指南,教你如何具體操作,給身體帶來種種益處。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 天天要聞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22日發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5版,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62717個,並首次收錄了蜻蜓和蚯蚓。「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物物種名錄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物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