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2025年06月11日09:53:06 科學 1942

信息來源於Britannica,BBC Wildlife Magazine,ThoughtCo,National Parks Board,Forth Rivers Trust。

關於蜻蜓

差翅亞目的蜻蜓是我們比較熟知的蜻蜓的形象,之所以突然來這麼一句,是因為豆娘也是蜻蜓目的,還是得區分開的。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差翅亞目的蜻蜓它們的全球種類差不多有3000多種,存在於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有淡水的區域。它們雖然細節各異,但特徵還是大差不差的,它們的體型都很修長,兩對狹窄的膜狀翅上布滿了複雜的脈紋,基本上都是透明的,不過也有帶有色彩的。跟別的昆蟲比,它們算是體型比較大的了,有些蜻蜓的翼展可達16厘米,就算是最小的蜻蜓,翼展也起碼有2厘米。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蜻蜓的耐力驚人,有個叫作漂流蜻蜓(Pantala flavescens)的品種,它們為了繁殖會進行遷徙,這段遷徙需要飛行超過6000千米!是已知的所有昆蟲物種中遷徙距離最遠的物種之一。

支持它們開展如此誇張的遷徙,純靠耐力可不夠,不止是漂流蜻蜓,所有的蜻蜓的飛行能力極強,在速度最快的昆蟲中名列前茅,這是它們狩獵的最大依仗。

蜻蜓相當敏捷,其通常狩獵其他飛蟲,甚至連體型是自己60%的獵物也能輕鬆解決。它們能夠在空中倒飛、懸停,甚至進行360°的旋轉,這些嘆為觀止的能力使得它們的狩獵成功率極高。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視覺系統帶來的幫助也很大,蜻蜓擁有約28000個小眼組成的複眼,能360°無死角觀察環境,甚至精確計算獵物運動速度。通過這樣的結構,它們擁有一種「超能力」,那就是它們看到的物體的移動速度只有原本速度的三分之一!捕捉慢動作的獵物自然是手到擒來。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蜻蜓已經擁有如此誇張的狩獵能力了,但你能相信嗎?它們的若蟲,也就是被稱為的水蠆的時期,水蠆卻有種隱約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勢頭。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它們需要經過多次蛻皮,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數年,甚至能達到6年,直到最終羽化成具有飛行能力的蜻蜓。

青出於藍?

水蠆是水生動物,它們的體色通常是斑駁或暗淡的,這是為了隱藏在水底的沉積物中,或者是水草的根部,總之就是跟自然環境接近的偽裝色。

它們看起來倒也已經有幾分像蜻蜓了,但身體顯得肥胖很多;雖然有凸出的眼睛,但沒那麼誇張;它們擁有被稱為「面具」的系統,其實就是特化下唇摺疊於頭部下方,末端裝備兩對可開合的鉤爪,這就是它們的狩獵利器。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雖然最大的水蠆不過成年人手掌一半那麼大,但它們卻是其棲息地頂級狩獵者。它們的獵物不止是其他水生昆蟲,甚至可以是蝌蚪、魚、螃蟹,甚至是青蛙!有記錄顯示一隻體長4厘米的碧偉蜓的水蠆曾捕食體長6厘米的林蛙幼體。

是什麼使得它們如此逆天?

水蠆的移動能力肯定是不及蜻蜓那麼厲害的,但它們也有提高敏捷度的獨門秘方。它們能將水從腹部吸入,然後再通過肛門將其泵出,這個過程中,水會產生巨大的噴射推力,讓它們短暫地擁有極高的速度突進20厘米左右,讓獵物猝不及防。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偽裝色也是它們的手段,有些品種甚至體表還會長藻類,獵物從身邊游過都不一定能察覺,但是水蠆肯定能發現獵物,它們的眼睛不及蜻蜓發達,但也具有180°的廣角視覺,還能主動排除水中光影的干擾。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水蠆可開合的鉤爪威力驚人,攻擊時,頭內液壓腔瞬間增壓,壓力可達8kPa,將下唇以0.01秒速度彈射而出,鉤爪刺入獵物體內後立即回縮,全程不超過0.04秒!即使的體型比自己大1.5倍的獵物也沒法應付這種襲擊。而且鉤爪帶有毒腺孔,會瞬間注入的混合毒素含蛋白酶與神經麻痹劑,獵物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失去反抗能力。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水蠆依靠這樣出眾的狩獵能力,它們能在長大之前,持續佔據水底食物鏈頂端很久。它們對維繫水域生態起着關鍵性的作用,不說別的,對我們人類來說它們就非常重要,因為它們一年就能消滅近3000隻孑孓

孑孓就是討人厭的蚊子的幼蟲,蚊子的危害不需要我多說了吧?

成為人類的美食

水蠆雖然長得怪模怪樣的,但居然有人會吃,你敢相信嗎?

據說雲南布依等少數民族一直以來就有食用水蠆的傳統,他們對水蠆的食用方法一般就是油炸。先用燒開水燙一下,算是殺菌了,也讓肉迅速緊實,然後裹上雞蛋液混合的麵粉,下去炸一下很快就完成了。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就幾個少數民族偶爾吃吃倒還好,但是隨着網絡的傳統,很多人對這樣「新奇」的飲食習慣產生了興趣,於是就迅速的網紅化了。如今野生水蠆的價格居然能達到50~80元一斤,進入餐館肯定就更高了。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尊重地方飲食,但是水蠆確實不提倡吃。

前面咱們說過了,他們雖然很小,但卻在食物鏈中處於較高的位置,它們吃掉的很多獵物的體內可能存在着各種污染物,最終會富集在其體內,尤其是汞的含量。當人類吃下它們後,就可能構成風險。

而且它們承擔著關鍵的生態作用,降低了蚊蟲幼蟲的數量,降低了瘧疾傳播風險;獵殺藻食性浮遊動物,間接抑制水華暴發;作為魚類的重要餌料,又支撐了淡水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6年才能長大,每年吃掉3000隻蚊子,如今它們卻被人類當成美食 - 天天要聞

它們兢兢業業地在水中維繫平衡1~6年,還沒來得及長大就被人類抓走吃掉,有點太難受了。尤其是隨着人類獲得的增加,它們的棲息地本身也受到了破壞。

你有沒有感覺蜻蜓越來越少見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

所以我建議還是別吃水蠆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