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動物如何能保證不毒死自己?

2021年09月26日19:04:06 科學 1964

1829年,達爾文在研究放屁蟲過程中,發現放屁蟲通過腹部腺體噴出滾燙的有毒液體(100攝氏度的苯醌),但是為何這種腐蝕性物質不會傷害放屁蟲自己,和放屁蟲一樣,蛙類 水母 蠑螈 毒蛇一樣都會通過有毒物質來保護自己,有毒動物如何能保證自己不受自己分泌的毒素傷害呢?

存儲生成毒液的物質


經過歷代人的研究,發現動物們通常有兩種辦法可以讓自身免於中毒,比較常見的一種就是將有毒物質存儲起來,放屁蟲使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它們將生成毒液的物質分別存儲在兩個腔室裏面,當感受到威脅的時候,兩個腔室的閥門便會打開,兩種物質進行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一種具有腐蝕性的物質,並且從腺體中噴射而出,而硬化的腔體可以保護甲蟲的內部組織。

有毒動物如何能保證不毒死自己? - 天天要聞

放屁蟲通過腹部腺體噴出滾燙的有毒液體

有類似機制的動物不在少數,水母將自身毒液存儲在魚叉狀的『刺囊』細胞中,上億個『刺囊』細胞共同分擔毫克級的毒液,導致水母根本不會受到自身毒液的影響。

一般來說,蛇的毒液存儲在毒腺中,由於其成分的特殊性(90%-95%是多肽),毒液必須進入動物體內(血液或者肌肉細胞中),之後毒液中的各類毒素才會發揮作用,使動物血液凝結,攻擊動物的神經細胞/肌肉細胞,對於蛇來說,毒腺中的毒液有且只有一個出口,那就是通過獠牙注入到獵物或天敵的體內。

基因改變生化抵抗能力

蛇類也會採取另外一種方式,是進化出不受毒害的體質,利用自身的生化抵抗能力,響尾蛇和其他蝰蛇能產生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夠結合血液中的有毒化合物,使其失活。

說起生化抵抗力,箭毒蛙才是免疫自身毒素的好手,作為全球毒性最強物種之一,箭毒蛙身體表面分佈着上百種生物鹼(BTX),這種神經毒素可以擾亂動物神經調節的方式。

生物鹼分子和動物神經細胞以及肌肉細胞上的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結合併改變其構象、使其持續打開,誘導漸進性膜去極化,並引起一些神經遞質和電信號的大量釋放,造成抽搐、癱瘓、呼吸麻痹、心律失常、心跳驟停等癥狀而致死

生物鹼半數致死量(ld50)為0.002mg/kg ,然而,這種可怕的苦味化合物並不來源它們自己,他們通過捕食蟎蟲 螞蟻等節肢動物獲得這種生物鹼,然後轉移到身體表面,形成強大的防禦力,其中最強大的一種生物鹼是地棘娃素,它能像尼古丁一樣附在大腦中的感受器上,但效果要比尼古丁強上十倍,約為0.065克的重量就足以殺死一個人,如果把神經毒素生物鹼要攻擊的分子目標想像成為一把鎖,生物鹼則是鑰匙,當有毒的鑰匙插入鎖中,它才會發揮作用,但是如果改變鎖的形狀,鑰匙就失去了作用,對於箭毒蛙和其他能夠抵禦神經毒素的動物來說,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能夠輕易改變生物鹼的結合的結構,這就足以保證神經毒素不會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

有毒動物如何能保證不毒死自己? - 天天要聞

箭毒蛙身上的生物鹼(BTX)

與天敵共同進化

並非只有有毒動物才能建立起這種抗性,他們的天敵和獵物同樣也能,束帶蛇捕食帶有神經毒素的蠑螈,它同樣進化出了能夠抵抗蠑螈毒素的特性,科學發現,束帶蛇和蠑螈都發生了相同的基因突變,這意味着只有最為劇毒的蠑螈能不被吃掉,也只有最能抵抗毒素的蛇才能活下來,而這些基因會最大程度的傳遞給後代,隨着毒素的不斷升級,抗性也不斷提高,結果導致基因提供了最強的抗性和毒性。這種模式不斷重複出現,食蝗鼠可以通過改變神經系統的基因來抵禦蠍子蟄傷時的毒液,角蜥蜴利用自身的進化出來的特殊血漿抵禦螞蟻的蟻酸,sea slugs能夠吃掉水母的刺囊,使粘液中的化合物不被激活,並且將其重新利用,保護自己。

人類對於天然毒物的了解和區分,遠遠早於人類科學的發展,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Ebers草紙上就記載了A、H、O以及數種金屬毒素,在認識和發現這些毒物過程中,人們往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大自然的力量永遠值得我們尊重。

·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 天天要聞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劉娥 5月27日,作為全球設計界年度巔峰盛事,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IDEA-TOPS)頒獎盛典在深圳科學技術館舉行。本屆艾特獎延續其「立足大灣區,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個國家7026件參賽作品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 天天要聞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掉在地上、來路不明的東西不能亂吃,按說屬於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識,但就算各位都已經長大成人了,身體里的細胞也不見得能懂這一點。沒錯,說的就是你們T細胞,這一天天的,想辦法讓你們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經不容易了,咋還自己亂撿
「無菌蛋智商稅」衝上熱搜!專業人士:並非完全無菌,其實是「少菌蛋」 - 天天要聞

「無菌蛋智商稅」衝上熱搜!專業人士:並非完全無菌,其實是「少菌蛋」

5月28日,「無菌蛋智商稅」相關話題衝上熱搜第一。據科技日報消息,天津農學院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學院院長、教授李留安表示:普通雞蛋通過高溫加熱,其所含致病微生物都會被殺死,因此沒必要過度追求無菌。01「無菌蛋」其實是「少菌蛋」「所謂無菌蛋,一般指經過巴氏殺菌以及嚴格加工處理過的雞蛋。」李留安介紹,這種雞蛋...
凝聚態物理學家孫鑫因病於5月27日逝世 - 天天要聞

凝聚態物理學家孫鑫因病於5月27日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孫鑫教授,因病於2025年5月27日逝世,享年87歲。公開資料顯示,孫鑫,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1938年7月出生於江蘇揚州,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孫鑫畢業後在復旦大學物理系工作,專於低維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及表面物理理論的研究。1979年,孫鑫...
這種被低估的「情緒解藥」 還能讓大腦更強大 - 天天要聞

這種被低估的「情緒解藥」 還能讓大腦更強大

如果說,跑步是對靈魂的拷問,健身是對肌肉的摧殘,那跳舞就是對身心的解放。無論是廚房裡的即興扭動,還是健身房裡的熱血澎湃,抑或是夜店裡的盡情搖擺,跳舞似乎無處不在,但又常被我們忽視。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跳舞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一種被低估的療愈方式。通過旋轉與節奏,跳舞能夠為我們找到內心的平衡,甚至...
當事人回應玩滑翔傘被吸至高空結冰:很後怕 - 天天要聞

當事人回應玩滑翔傘被吸至高空結冰:很後怕

近日,55歲的彭先生在祁連山區域進行滑翔傘飛行時,意外被雲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結冰,所幸控傘安全降落。事後,彭先生接受記者專訪,介紹自己從遇險到脫險的過程他說:「被吸到雲底後很慌,白茫茫一片,辨別不出任何方向。傘頭衝下去的時候,是我最恐懼的時候。想想還是很後怕的,這段時間先不飛了。」來源:央視新...
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 天天要聞

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央廣網北京5月28日消息(總台記者柴世文 白傑戈 景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道,一位滑翔傘愛好者被氣流抬升到八千米高空,在低至零下40攝氏度的缺氧環境下死裡逃生的經歷,這兩天通過網絡視頻和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備受關注。55歲的當事人彭先生昨晚接受總台記者專訪,介紹了自己從遇險到脫險的過程。 彭先生脫險後...
貴州這個洞美得有點不真實!開發還是保護? - 天天要聞

貴州這個洞美得有點不真實!開發還是保護?

【來源:百姓關注】在地球漫長的地質史詩中,一段被封印了多年的秘密意外啟封。在貴州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深山裡,一條為農業灌溉開鑿的引水涵洞,將一片純白如雪的「地下水晶宮」從古生代的沉寂中喚醒。
今早,雲南臨滄市永德縣發生地震 - 天天要聞

今早,雲南臨滄市永德縣發生地震

【來源:昆明信息港】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5月28日7時21分在雲南臨滄市永德縣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於北緯24.16度,東經99.41度。基礎背景 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99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