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腫瘤(NENs)是一種以神經內分泌分化為主的上皮性腫瘤。超過80%的NEN可高表達生長抑素受體 (somatostatin receptor, SSTR) ,這使得SSTR介導的放射性核素治療(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PRRT)治療NENs成為可能。
177Lu標記的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177Lu-DOTA-TATE)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多的放射性藥物。然而,177Lu-DOTA-TATE可通過腎臟快速地從血液中清除,在腫瘤病灶內滯留不良。與177Lu-DOTA-TATE相比,177Lu-DOTA-EB-TATE利用伊文思藍(Evans blue, EB)結構能可逆性地結合血漿中的白蛋白,有效延長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以增加放射性藥物在腫瘤內的靶向聚集和滯留。
北京協和醫院朱朝暉教授及新加坡國立大學陳小元 (Shawn Chen) 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177Lu-DOTA-EB-TATE治療NENs的相關研究。近日,該團隊在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期刊上發表文章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of Late-Stage Neuroendocrine Tum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Cycles of 177Lu-DOTA-EB-TATE。美國核醫學和分子成像學會(SNMMI)還發佈了新聞稿New Treatment Proves More Effective and Less Toxic for Neuroendocrine Tumor Patients,重點推薦了該團隊在JNM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並肯定了177Lu-DOTA-EB-TATE是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更有效、更安全、更經濟的新型放射性治療藥物。
該文章將32例晚期進展的NENs患者隨機分為3組,依次接受遞增劑量多療程的177Lu-DOTA-EB-TATE治療。結果表明,較低劑量的177Lu-DOTA-EB-TATE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與標準劑量的177Lu-DOTA-TATE相當,且毒副作用也未見明顯增加,其中肝腎功能幾乎不受影響。1.89 GBq/療程(約50 mCi/療程)組,3級及以上的血液毒性的發生率約為16.6%;3.97 GBq/療程(約100 mCi/療程)組3級及以上的血液毒性的發生率約21.4%。177Lu-DOTA-EB-TATE劑量為1.89 GBq/療程時對腫瘤的控制效果最佳,風險最低。他們還指出,通過仔細的患者選擇和監測,3.97 GBq/療程期望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而不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圖:各組治療後部分緩解的代表性圖像。(A)A組;(B)B組;(C)C組。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工程學院雙聘終身講席教授陳小元說,「就NENs患者而言,我們越能高效地利用177Lu進行治療,就越能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總的來說,177Lu-DOTA-EB-TATE這種新型放射性治療藥物有可能潛在影響NENs患者的死亡率」。他接著說,「現在我們了解了EB改構在NENs治療中的作用,我們希望它能在未來改構創造出更多適用於其他類型腫瘤治療的新型放射性藥物。」
177Lu-DOTA-EB-TATE這一新型放射性治療藥物目前已被全權許可給了美國分子靶向技術公司(Molecular Targeting Technologies, Inc.,MTTI),且其新葯臨床試驗申請(IND)已被美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批准。MTTI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白冠仁(Chris Pak)博士表示,「這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管理中令人興奮的一步變化。有效、潛在毒性較小、劑量較低的177Lu-DOTA-EB-TATE在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原文鏈接:
https://jnm.snmjournals.org/content/62/3/386
新聞稿鏈接:
https://www.snmmi.org/NewsPublications/NewsDetail.aspx?ItemNumber=36701
製版人:十一
轉載須知
【非原創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