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着,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
「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9日發文稱,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因為中國首次在經濟保持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碳排放量下降。中國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部署可再生能源技術,未來可能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發揮領導作用。
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分析師勞里·米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指出,過去幾年裡,中國的碳排放量下降只發生在經濟活動放緩的時期,例如疫情期間。但新的研究顯示,中國碳排放量已在經濟和能源增長的同時穩定下降一年多,新增的清潔能源供應可以滿足不斷擴大的電力需求。
江西新余,國電電力江西新能源新余市分宜縣水東50兆瓦複合互補光伏電站 視覺中國
米維爾塔為「碳簡報」網站撰寫了報告,他分析稱,碳排放量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近幾年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去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與整個歐盟的裝機容量相當,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增長速度。」
英國新能源智庫ember也注意到,今年4月,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首次佔到發電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化石燃料發電量同比下降了3.6%。分析師表示,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長期依賴煤炭發電的經濟體來說,這些變化意義重大。
中國不僅在快速部署可再生能源技術,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生產國。bbc指出,中國企業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產量分別佔到全球產量的60%和80%。專家普遍認為,領先的技術和生產能力是中國平衡碳排放的關鍵。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王珂禮(christoph nedopil wang)表示,對能源安全的重視,也推動中國提高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能源而不是能源進口,有助於改善中國的國家安全。」
王珂禮預測,中國將更加關注電動汽車、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低排放行業的增長,以刺激經濟發展。他還指出,美國特朗普政府非常排斥氣候問題,中國將在全球氣候政策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可能確立在氣候行動方面的領導地位。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梁錦慧(gim huay neo)表示:「中國在國內能源轉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現在是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者。隨着對清潔能源技術和人才的持續投資,中國有望進一步提高對可持續、安全和包容性能源未來的貢獻。」
中國在2020年9月明確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實現碳達峰目標,中國承諾到2030年碳排放強度,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7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介紹說,中國始終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過去10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增加至17.9%,碳排放強度下降了超過34%。毛寧表示,中方將繼續同各國一道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為綠色轉型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