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31日,夜空將上演兩次月球遮掩室女座最亮恆星——角宿一的奇妙天象。南半球部分區域的公眾將有機會看見這一天象,其他地區的公眾可以看到月亮與角宿一近距離相伴的景象。
月掩角宿一指的是什麼?為啥一個月內會兩次發生月掩角宿一?天文科普專家為您揭秘。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說,掩是天體之間相對運動所產生的一種視覺現象,指的是一個天體被另一個視直徑較大的天體所掩蔽。掩需要發生在兩個天體地心視赤經或地心視黃經相同的時候,即天文學上的合。換言之,發生掩時,兩個天體必然是相合的,但能否實際觀察到掩,還取決於天體視直徑大小、觀測者位置等。通常,只有一部分區域內的觀測者可以見掩,其他區域的人可以看到一般相合的景象。

在各類掩星天象中,月掩星相對來說更為常見。「月球繞地球公轉,每月會在天球背景上移動一圈,且月球的視直徑、在地面的視差都很大,在移動過程中很容易『順路』掩住恆星、行星。」王科超說,月掩角宿一發生時,月球運行至地球與角宿一之間,三者排成一條直線,屆時月球將會在角宿一之前「路過」。因其視直徑遠大於角宿一的視直徑,所以在「路過」的時候會把角宿一完全擋住。掩發生時,角宿一從月球的暗邊緣處迅速地黯淡下去消失不見,持續一段時間,結束時,角宿一從月球的亮邊緣處再次出現。
為啥在一個月內會發生兩次月掩角宿一呢?「角宿一是室女座最亮恆星,室女座是黃道星座之一,也是月球公轉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白道所經過的區域,屬於月球掩星高發區域。2025年白道從角宿一附近穿過,月球幾乎每次『路過』角宿一,就會遮掩它一次。從今年1月21日到11月17日,地面上共能看到12次月掩角宿一的天象。另外,以恆星為參考,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平均為27.32天,小於一個公曆月的長度。因此在公曆月中,如果月初發生一次月掩角宿一,月底前就有可能再次發生。」王科超說。

月掩現象發生時,並非所有區域都能看到。4日發生的月掩角宿一主要在南半球可以看到,我國公眾無法觀測到掩的過程。但在4日的日落之後,可看到月亮與角宿一近距離相伴的景象。隨着時間推移,月亮和角宿一會逐漸遠離,但這種距離變化肉眼難以察覺,如果對比日落和月落時拍攝的照片,能更清晰地看到它們相對距離的變化。「31日月掩角宿一發生時,對我國公眾來說,月亮和恆星在傍晚時的距離則更近。」王科超說。
新華社記者:王珏玢、朱筱
海報製作:孫蘇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