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由於診療模式的改變,卵巢癌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均有了顯著延長。為了更好地開展臨床工作,四川省腫瘤醫院張國楠教授提出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決策是方向,手術是基石,化療是關鍵,parp抑製劑是希望,mdt是護航,全程管理是保障。
4月25~27日在成都召開的第七屆天府腫瘤大會上,《腫瘤瞭望》榮幸邀請張國楠教授進行專訪,全面闡釋「六句箴言」的深刻內涵與臨床意義。現將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張國楠 教授
● 電子科技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四川省腫瘤醫院婦科腫瘤中心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電子科技大學和成都中醫藥大學)、mdt首席專家 、醫學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之名醫、天府名醫、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衛健委首批領軍人才
● 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 常務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專委會 副主任委員/婦科腫瘤學組組長
● 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常務委員/婦科腫瘤專委會、婦科手術eras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宮頸癌質控專家委員會委員
● 四川省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第八、十屆婦產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婦科腫瘤學組組長
● 四川省醫師協會第三屆婦產科醫師分會會長
● 四川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陰道鏡宮頸病變學組組長
● 《中華婦產科雜誌》編委、《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副主編、《實用婦產科雜誌》副主編、《現代婦產科進展》副主編、 《婦產與遺傳》副主編、《腫瘤預防與治療雜誌》副主編
● 發表學術論文360餘篇,獲省市科技進步獎9項,培養博士(後)和碩士研究生70餘人
腫瘤瞭望:您提出的川腫卵巢癌全程管理「六句箴言」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請問您在提出這「六句箴言」時,是基於哪些臨床痛點和需求?
張國楠教授:卵巢癌作為婦科惡性腫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其臨床診療面臨嚴峻挑戰。由於缺乏早期診斷方法和典型臨床表現,約75%的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這使得治療尤為棘手。
針對晚期患者,目前主要採取兩種治療策略:一是直接行初始腫瘤細胞減滅術;二是對於無法達到滿意減瘤效果或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採用新輔助化療後行間歇性腫瘤細胞減滅術(ids)。然而即便如此,70%左右的患者仍會在兩年內複發,加之化療耐葯問題,治療過程異常艱難。
近年來,parp抑製劑的問世改變了治療模式。從傳統的手術-化療-隨訪模式轉變為手術-化療-parp抑製劑維持治療-隨訪模式。雖然患者pfs有所改善,但效果仍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parp抑製劑的最大獲益人群仍局限於brca基因突變患者,而brca野生型和hrd陰性患者的治療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因此,我提出:手術是基石,研究表明只有達到r0切除的患者才能獲得最佳預後;化療是關鍵,可清除殘留病灶;parp抑製劑則為部分患者帶來延長pfs的希望。
此外,由於卵巢癌常發生腹腔廣泛轉移,手術往往涉及肝膽、泌尿、胃腸等多個系統,必須依靠mdt協作才能實現理想的手術效果。同樣,藥物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也需要在mdt指導下優化治療方案、提高療效。而全程管理則是確保治療效果的重要保障。
我最後提出的是「決策是方向」這一原則,但將其置於首位,這足以顯示這項原則的重要性。在治療過程中,正確的決策方向至關重要。如果治療方向錯誤,即使方案再先進、措施再完善,也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策略是卵巢癌全程管理的首要任務。
腫瘤瞭望:在「六句箴言」中,您特彆強調了mdt在卵巢癌全程管理中的護航作用。能否請您分享一些川腫mdt的實踐模式和經驗?
張國楠教授:我們嚴格遵循mdt診療規範,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由婦瘤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結直腸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影像科及護理團隊等固定學科專家參與。這種規範化的mdt模式不同於普通會診,其本質是一個系統性的決策過程。我們通過多學科協作,在治療伊始就為患者制定明確的診療方向和個體化策略。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mdt的價值不僅在於處理已經出現的併發症,更重要的是通過規範化的診療決策,避免因治療不當導致的併發症。雖然腫瘤發展過程中部分併發症難以避免,但我們需要通過mdt的科學決策,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規範治療帶來的額外風險,為患者提供最優化的全程管理方案。
腫瘤瞭望:在「六句箴言」中,全程管理被強調為保障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您認為在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方面,臨床醫生可以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和治療過程?
張國楠教授:隨着治療模式的革新,卵巢癌的疾病管理已取得顯著進展。目前五年生存率約50%,這意味着卵巢癌正在從高致死性疾病逐步轉變為類似高血壓、糖尿病等可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不僅要「治病」,更要「治人」,要重視患者的整體管理。除常規查房時的醫患溝通外,我們建立了系統的患者支持體系:定期舉辦患教會,編寫針對性的科普文章,出版宮頸癌篩查、卵巢癌患者自我管理等相關書籍,內容包含了臨床實踐中患者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旨在幫助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療依從性。這種身心並重的管理模式,正是我們踐行全程管理理念的重要內涵。
腫瘤瞭望:隨着精準醫療的發展,卵巢癌的治療越來越注重個體化。在「六句箴言」的指導下,如何更好地結合基因檢測、生物標誌物等新技術,實現精準診斷和治療?
張國楠教授:這六句箴言並非一成不變的完美方案。隨着醫學技術的持續進步和治療理念的不斷更新,它們必將得到持續完善。特別是在卵巢癌精準治療領域的發展趨勢下,我們的治療內涵需要與時俱進地豐富和拓展。
當前,基因檢測等新技術已經為臨床帶來了更精準的診斷方法和靶向藥物選擇。例如新型adc藥物的應用就是針對特定分子靶點開展的治療實踐。可以預見,隨着新靶點的不斷發現,更多創新藥物將會問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相應的檢測體系作為支撐,確保這些精準治療手段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