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

2025年05月06日19:13:05 健康 1408

導讀: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都是指的什麼呢?建議早了解。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時間過得真快,五一假期隨着立夏的到來正式結束,不過不用留戀,因為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又要迎來端午節,這也是法定節假日之一。

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 - 天天要聞

今日5月6日,我們也正式進入了立夏的第一候「螻蟈鳴」,反應的是立夏乃至整個夏季開始的物候現象。螻蟈,也叫螻蟈、仙姑、石鼠等,屬於螻蛄科,隸屬於昆蟲綱直翅目,古人認為,螻蟈屬陰蟲,其鳴叫是「陰氣隨陽氣外達」的表現,進入立夏節氣後,隨着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螻蟈就會從土中鑽出,以鳴聲宣告「夏之至」,標誌着天地陽氣進一步升發。

在今後的十天,同樣也是夏季開始的十天,隨着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人們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等都要做出適當的改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適應夏天的生活。因此,提醒大家,要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都是指的什麼呢?建議早了解。

1不熬:不熬夜

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 - 天天要聞

進入夏季,人們的作息習慣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從春季的「早睡早起」調整為夏季的「晚睡早起」,這是為啥?

黃帝內經》有云:「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隨着進入夏季初期,太陽的直射點會開始進一步向北移動,每天的日照時間會不斷延長,反而夜晚的時間則會相應縮短,人體的陽氣會隨自然規律開始外浮體表,若此時仍遵循春季的早睡早起,那麼身體陽氣就很難發散,容易導致出現「陽氣鬱閉」的情況,從而引發煩躁、失眠等不適。

然而,這裡說讓大家晚睡,並不是讓大家熬夜。因為熬夜會耗傷陰液,猶如夏天的烈陽炙烤乾涸的土壤。換言之,子時(23點至1點)膽經當令,丑時(1點至3點)肝經主事,如果這兩個時間段還未入眠,那麼肝膽就會得不到休養,輕則頭暈目眩,重則「肝火上炎」,引發心煩易怒、口苦目赤。因此,進入夏季的前十天首先要學會調整作息習慣,試着「晚睡早起」,但晚睡並不是讓大家熬夜,而是比春天的時候晚睡半個小時左右。

2不曬:不長時間的曬太陽

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 - 天天要聞

俗話說「日晒補骨」,在古人看來,經常曬太陽對身體有着不可多得的好處,所謂"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曬太陽是最直接的補陽方式,也被稱之為「"天補"。特別是進入夏季以後,隨着白晝漸長,適當的曬太陽可以幫助身體陽氣的生髮。

古人對於曬太陽就頗為講究,一般會使用"曬兩頭"的方法。其一為"面東而立,以手摩面",也就是在上午太陽初升的時候,面朝東來曬太陽,以此藉助初陽溫煦面部六陽經;其二為"背日而坐",說的就是在下午,日影西斜時,背部朝向陽光,因後背督脈為"陽脈之海",曬透脊背能通百脈。但要注意的是,隨着進入夏季,天氣一天會比一天炎熱,因此要避免曬太陽的時間過久。

那麼,一天曬太陽的時間多久為宜?一般來說,古人講究「曬陽一炷香」,意思就是曬一炷香的時間即可,大約為15至20分鐘左右。除此之外,曬太陽的時間段也要避免中午,因為此時正是一天之中太陽最「毒熱」的時候,曬太陽很可能會傷着心氣,所以曬太陽也要遵循陰陽消長之理,避免過度暴晒。

3不防:不過度防晒、防暑

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 - 天天要聞

很多人可能認為現在已經進入了夏季初期,所以每次出門都會做好防晒、防暑措施,避免因天熱而中暑或晒黑,但進入夏季的這十天,其實完全不用過度防晒防暑,為什麼呢?

老話說「立夏至夏至,陽氣始生也",雖說進入立夏代表着夏季的開始,但畢竟此時還是初夏時節,日照雖說漸長,但暑氣未至鼎盛,還遠不夠盛夏的酷烈程度。特別對於人體來說,隨着自然界陽氣的生髮,心經氣血逐漸旺盛,但也尚未達到盛夏的"滿溢"狀態。如果整日為了防止暑熱而蔽日不出,或穿防晒衣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反而很容易導致身體的陽氣鬱遏。

因此,剛進入夏季的這十天,天氣還不會過於炎熱,除了中午,陽光也不會過於熾熱,完全沒有必要每日過度的防暑防晒。

4要開:經常開窗通風

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 - 天天要聞

進入夏季,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日適當開窗通風。

《老老恆言》有云:「夏月房中,最忌穢濁。」說的就是夏天屋子內很容易堆積濁氣,從現代角度來看,濁氣可分為五種:人體呼吸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汗液蒸發的濕氣、傢具釋放的甲醛、烹飪殘留的油煙、塵蟎代謝的微粒。如果長時間不開窗通風,那麼這些濁氣就會不斷累積,從而導致出現頭暈、乏力等不適。因此,未來這十天,要養成每日開窗通風的好習慣。

當然,開窗通風雖有益處,但並不是讓大家一開就開一整天。因為進入夏季,空氣濕度開始加重,如果長時間開窗通風,就會導致屋子裡因濕氣過高而產生黴菌;而且,初夏時節並不炎熱,特別晝夜溫差較大,長時間開窗通風也會導致室內溫度不穩定,不利於人體的陰陽調和。

5要吃:吃苦味的食物

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夏天吃苦,勝過進補」,說的就是夏天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比吃補藥都有效果。因為進入夏季心火當令,而苦味入心經,可"瀉心火而平亢陽",此時適當食用苦瓜、蓮子芯等苦味食物,可以緩解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上火"癥狀。除此,進入夏季人們往往食欲不振,而苦味食物多含生物鹼、萜類物質,可刺激膽汁分泌,促進脾胃運化,從而有提高人們的食慾。

但是對於體質虛寒的人來說,苦味食物要少吃。大多苦味食物都是屬於寒性,而體質虛寒的人本就陽氣不足,若過量食用苦瓜、苦丁茶等苦寒食物,則會引發胃冷如冰,腹痛如絞等不適。而且體質虛寒的人本身脾胃運化能力就弱,如果吃太多的苦味食物則會抑制胃酸分泌,從而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因此進入夏季這十天,要學會「吃苦」,但體質虛寒的人要少吃。

不是迷信!未來十天,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 - 天天要聞

總結,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是人體從春季過渡到夏季的重要時期,隨着自然界的陽氣生髮旺盛,人體陽氣也開始隨之加速生髮,因此日日常生活、習慣都要做出一些改變,這不是迷信!記得:1不熬、2不曬、3不防、4要開、5要吃,這就是初夏時節的一些生活經驗,感謝大家分享,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聞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現代人睡前刷手機、吃夜宵已成習慣,但2300年前的《黃帝內經》卻提出"胃不和則卧不安",主張"空腹而眠"。古人這種反常識的養生法,如今被科學證實:適當飢餓感能讓睡眠質量翻倍!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餓着睡更香"的千古謎題。 一、《黃帝內經》到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 天天要聞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覺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後還是感覺渾身疲憊,就像沒睡過一樣。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來嘮嘮,為啥剛睡醒身體卻還是很累。 在古代,人們就很重視睡眠,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強調了合理作息對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 天天要聞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鍾亞春76歲的吳奶奶近日從甘肅蘭州坐飛機來到湖北武漢,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經痛的治療。5月6日,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疼痛科病房內,老人術後疼痛大為緩解,即將出院的她拉着醫護的手道別。老人拉着醫護的手表示感謝 通訊員 代雨朦 攝吳奶奶家住甘肅省蘭州市,育有一兒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 天天要聞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忽視了生活習慣對血管的毀滅性傷害,不知不覺中,血管就悄悄「報廢」了。那麼,哪些習慣會加速血管的「報廢」?出現哪些異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來看 年輕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報廢 ■高糖飲食每天奶茶甜點不離口,熬夜還要吃夜宵,這些習慣會不斷腐蝕血管內皮,讓血管壁「坑坑窪窪」。■高...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 天天要聞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來源:新聞晨報】此前被媒體報道的 多篇婦科論文及文獻中出現「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兩篇涉及文獻均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期刊,如宮頸癌、高危產婦等論文中出現多個男性病例。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 天天要聞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代謝變快,負擔加重的心臟更需要保護。中醫五行學說里,夏季對應「火」,而人體五髒的心也屬「火」,因此,傳統醫學提倡夏季「養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立夏要「養心」的原因,並推薦幾個日常方法。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為什麼要「養心...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數據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像,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