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兒如何科學管理?醫生提醒避開這四個「坑」|世界哮喘日

2025年05月06日17:43:04 健康 1856

聽到孩子急促的喘息聲,家長們總是揪心不已。我國兒童哮喘的控制率不足40%。作為一名從業15年的兒科呼吸科醫生,我發現不少家長在精心照料孩子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掉到「坑」里。

如果家裡有哮喘的孩子,就應該了解下面這些「誤操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誤操作」 :不喘不治,喘了再用藥

「孩子不喘就停葯」是門診最常聽見的「誤操作」。有的家長把哮喘看作普通感冒,只在孩子發作時使用急救藥物。殊不知,哮喘的本質是氣道慢性炎症。當孩子接觸花粉、塵蟎等過敏原時,他的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自身氣道。此時,炎症細胞在氣道壁「聚眾鬧事」,釋放的炎性物質導致氣道腫脹、黏液分泌激增。若僅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暫時「滅火」,就像用滅火器壓制明火,深層次的炎症「火星」仍在悶燒中。

持續抗炎治療才能真正「滅火」。家長們要記住,既要「緊急滅火」,即緩解癥狀,又要「日常防火」,即持續抗炎治療。兒童哮喘的科學治療要做到 :長期使用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布地奈德)控制炎症,如同撲滅隱形火源(慢性炎症);即使無癥狀也要堅持用藥,讓氣道從「易激惹」的狀態轉為穩定 ;每3個月複查肺功能,根據隨訪結果調整治療方案,切記不能隨意調整藥物的劑量和頻次。

「誤操作」 :霧化吸入,操作隨意

霧化吸入看似簡單,但臨床觀察顯示,90%的家庭存在操作失誤。常見錯誤包括孩子哭鬧時強行霧化、吸後不漱口、儲霧罐清潔不當等。

正確示範六步法 :

1.搖勻藥物:檢查藥物,沿氣霧劑縱軸方向用力搖勻。

2.組裝裝置:將氣霧劑噴嘴插入儲霧罐接口,確保密封。

3.正確姿勢:讓孩子坐直或站立,頭部略微後仰,保持氣道通暢,將面罩罩緊孩子的口鼻部,保持面罩鼻部位置與氣霧劑藥瓶均向上。

4.呼吸節奏:在孩子安靜狀態下,按下定量氣霧劑,噴出一劑藥物,讓孩子自然呼吸一分鐘。

5.清潔防護:讓孩子用清水洗臉並漱口,減少激素對皮膚的刺激,避免口腔真菌感染。霧化後,藥物可能會殘留在口腔內,尤其是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霧化時,若不及時清潔口腔,殘留的藥物可能會刺激口腔黏膜。

6.器材養護:每周用溫水清洗儲物罐,自然晾乾。請勿擦拭內壁,以防靜電影響藥物吸附。

哮喘患兒如何科學管理?醫生提醒避開這四個「坑」|世界哮喘日 - 天天要聞

「誤操作」 :過度依賴止咳藥

很多家長在孩子咳嗽時會立即使用止咳藥,這可能適得其反。咳嗽是人體一種重要的防禦反射,可通過快速呼氣動作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如誤入氣道的食物殘渣、灰塵、花粉,以及痰液等分泌物或有害刺激物,以維持呼吸道的通暢和健康。咳嗽本質上是呼吸道的「自我清潔」,一般需要結合病因和癥狀判斷是否需要止咳治療。盲目止咳就像堵塞排煙管道,可能會抑制排痰,加重氣道阻塞,不利於患兒康復。

那麼,孩子咳嗽時,應該如何科學治療呢?首先,可優先選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或祛痰葯。其次,1歲以上兒童可在睡前口服2.5毫升蜂蜜(注意:1歲以下禁用)。蜂蜜具有甘緩益脾、潤肺止咳的作用,尤其可用於緩解夜間咳嗽。再次,保持環境濕度在50%~60%,以稀釋痰液。最後,用拍背排痰法幫助患兒排痰,即用空心掌從下往上輕叩患兒背部。

「誤操作」 :只用藥,忽視環境管理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治療需要藥物控制與環境管理並重。單純依賴藥物而忽視環境管理,可能導致患兒癥狀反覆發作、藥物劑量增加甚至治療失敗。哮喘的「雙軌治療」(藥物 + 環境)是國際哮喘指南的核心建議。臨床數據顯示,規範環境管理可使哮喘發作頻率降低67%。打造安全空間,可以從四個維度入手。

1.減少過敏原。使用防蟎床罩,每周用55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清洗床上用品。室內濕度適宜,減少地毯、毛絨玩具的使用。定期清潔浴室、廚房,避免黴菌。盡量不要養寵物,尤其是對寵物皮屑過敏的患兒家庭,至少要禁止寵物進入卧室。

2.避免煙霧和有害氣體。嚴格避免室內吸煙,包括二手煙和三手煙。避免使用香水、空氣清新劑、強清潔劑等揮發性產品。

3.通風與空氣質量。每日開窗通風。霧霾天氣,可使用空氣凈化器,並減少外出。

4.重視卧室等重點區域。卧室里不放置毛絨玩具,對床下、衣櫃頂部等死角定期除塵。

哮喘管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制定個性化方案。患兒每季度應進行肺功能檢測,每年評估生長發育指標。接受規範治療的孩子完全可以正常運動和學習,享受充滿活力的童年。

哮喘患兒如何科學管理?醫生提醒避開這四個「坑」|世界哮喘日 - 天天要聞

孩子到了青春期 哮喘會自愈嗎

部分兒童期哮喘患者到了青春期,癥狀可能有所緩解甚至消失。但數據顯示,58%的喘息兒童在青春期後仍存在反覆喘息癥狀,且20%~30%的青春期緩解者在成年後癥狀複發。青春期前頻繁喘息、肥胖、活動性鼻竇炎和過敏原陽性,是青春期後哮喘持續存在的重要因素。兒童期哮喘控制不佳者,成年後出現肺功能下降的風險也會增加,甚至可能發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需要長期管理,即使癥狀暫時緩解,氣道高反應性和氣道炎症可能仍持續存在,遇到誘因如過敏原,仍可能複發。

哮喘患兒如何科學管理?醫生提醒避開這四個「坑」|世界哮喘日 - 天天要聞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 謝軍

策劃:余運西

編輯:欒兆琳 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哮喘患兒如何科學管理?醫生提醒避開這四個「坑」|世界哮喘日 - 天天要聞哮喘患兒如何科學管理?醫生提醒避開這四個「坑」|世界哮喘日 - 天天要聞哮喘患兒如何科學管理?醫生提醒避開這四個「坑」|世界哮喘日 - 天天要聞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1Q3GXEDS】獲取授權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聞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現代人睡前刷手機、吃夜宵已成習慣,但2300年前的《黃帝內經》卻提出"胃不和則卧不安",主張"空腹而眠"。古人這種反常識的養生法,如今被科學證實:適當飢餓感能讓睡眠質量翻倍!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餓着睡更香"的千古謎題。 一、《黃帝內經》到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 天天要聞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覺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後還是感覺渾身疲憊,就像沒睡過一樣。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來嘮嘮,為啥剛睡醒身體卻還是很累。 在古代,人們就很重視睡眠,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強調了合理作息對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 天天要聞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鍾亞春76歲的吳奶奶近日從甘肅蘭州坐飛機來到湖北武漢,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經痛的治療。5月6日,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疼痛科病房內,老人術後疼痛大為緩解,即將出院的她拉着醫護的手道別。老人拉着醫護的手表示感謝 通訊員 代雨朦 攝吳奶奶家住甘肅省蘭州市,育有一兒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 天天要聞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忽視了生活習慣對血管的毀滅性傷害,不知不覺中,血管就悄悄「報廢」了。那麼,哪些習慣會加速血管的「報廢」?出現哪些異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來看 年輕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報廢 ■高糖飲食每天奶茶甜點不離口,熬夜還要吃夜宵,這些習慣會不斷腐蝕血管內皮,讓血管壁「坑坑窪窪」。■高...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 天天要聞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來源:新聞晨報】此前被媒體報道的 多篇婦科論文及文獻中出現「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兩篇涉及文獻均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期刊,如宮頸癌、高危產婦等論文中出現多個男性病例。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 天天要聞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代謝變快,負擔加重的心臟更需要保護。中醫五行學說里,夏季對應「火」,而人體五髒的心也屬「火」,因此,傳統醫學提倡夏季「養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立夏要「養心」的原因,並推薦幾個日常方法。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為什麼要「養心...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數據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像,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