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相繼變暖,換季氣溫劇烈變化將增加腦卒中發病風險,而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則被證明能有效降低此類疾病風險。2021年2月,天津市科技局批准成立天津市健康氣象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創新中心構建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體系,並於2021年11月5日在國內首次發佈腦卒中氣象風險橙色預警。
如何評估氣象健康風險預警的效果?未來這一模式是否會向全國推廣、惠及更多人群?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李新是創新中心主任之一,近日,她向南都記者介紹,創新中心利用腦卒中風險預警模型,分析天津各級醫療機構的病例和數據,發現自首次預警發佈以來,寒潮和夏季高溫期間天津腦卒中入院人數下降了0.3%-25.1%,估算節省經濟負擔5.27億元。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李新在社區講授腦卒中防治。
李新介紹,創新中心聯合天津市氣象台,在監測到可能誘發腦卒中的氣象條件時,會通過短訊平台、鄉村廣播、新媒體、電視廣播等多渠道發佈氣象風險預警。每次預警覆蓋人群約700萬,其中包括433萬公眾、300萬村鎮居民,以及通過精準短訊推送的1萬多名高危人群和養老社區的千餘名居民。
寒潮等加劇腦卒中風險
南都:全球變暖帶來更多高溫熱浪和寒潮天氣,這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李新:寒潮和熱浪來臨時,腦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會增加。比如寒潮時氣溫驟降,人體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進而提高腦卒中發病率。老年人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都是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高危人群。我們曾接診一位老年病患,他在一個寒冷天晨練時腦梗死複發,在得知天氣對腦卒中的影響,加強防範後,未再複發腦梗死。
南都:天津具體怎麼發佈預警信息?
李新:經過創新中心專家的多次研討,於2021年10月通過醫學、氣象、環境領域專家論證,制定了《天津市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方案》。隨即,市氣象局印發《天津市氣象局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業務暫行規定》,完成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發佈準備工作。於2021年11月5日天津市氣象台、天津市健康氣象創新中心在國內首次發佈腦卒中氣象風險橙色預警(氣象風險預警等級按程度分為黃、橙、紅三個等級)。也就是天津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把關天氣預報,寒潮強度達到腦卒中氣象風險的橙色預警標準,創新中心韓素芹主任簽發,提前一兩天推送氣象健康預警信息,包含基本天氣情況和《天津市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方案》中相應風險等級的健康防護建議。

氣象健康風險預警短訊截圖。
發佈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23次,估算節省經濟負擔5.27億
南都:什麼時候發現氣象和健康的關聯?
李新:2007年起,我們開始到各個社區調研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狀況。2012年,我們分析了全年34萬份處方,發現天津有兩個開具處方的高峰期,分別是3月和11月,這兩個月份天津季節溫差變化較大,2017年再次分析全年處方時,這一規律得到進一步印證。
南都:目前總共發佈多少次預警,涵蓋哪些天氣事件場景?
李新:自2021年11月首次發佈預警以來,至今已累計發佈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 23次,其中寒潮預警18次,夏季高溫預警5次,預警信息累計受眾1.61億人次。
南都:預警效果如何,怎麼評估?
李新:經過天津大學衛生經濟學專家指導,參照國家衛健委百萬減殘工程的分析方法,基於天津市健康醫療大數據有限公司運行的天津健康醫療大數據超級平台天津腦卒中住院數據計算。截至目前寒潮腦卒中氣象風險共發佈橙色預警5次、黃色預警13次,受眾達1.26億餘人次,預警後日均住院人數降低了0.3%-25.1%。根據天津市醫療數據統計估算節省住院費用0.58億元、社會經濟負擔3.29億元,合計3.87億元。夏季高溫腦卒中氣象風險橙色預警2次、黃色預警3次,受眾約3500萬餘人次,預警後日均住院人數降低了3.8%-24.2%。根據天津市醫療數據統計估算節省住院費用0.2億元、社會經濟負擔1.2億元,合計1.4億元。寒潮和夏季高溫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估算總計節省經濟負擔5.27億元。
南都:有收到市民對預警系統的反饋或建議嗎?
李新:有腦卒中患者反饋說會經常關注天氣健康預警信息,未來我們也將通過問卷形式收集市民的建議和評價。
家庭簽約醫生微信群里預警已覆蓋百萬人
南都:天津河西區通過家庭簽約醫生向服務人群發送預警,這一模式的效果如何?
李新:我們最早在天津河西區試行由家庭簽約醫生轉發預警的模式,我有兩名學生在社區擔任家庭簽約醫生,每人負責轄區居民約1000到2000人的健康管理,家庭簽約醫生收到預警信息後在管理群轉發,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居民對家庭簽約醫生有了更多信任,不只是找家庭簽約醫生開藥,而是延伸到給簽約居民做腦卒中、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助力國家分級診療政策。除了城市,我們還在天津農業人口較多的寶坻區和寧河區、位於山區的薊州區推廣,加上河西區,合計受眾有104萬人。我們還在天津最大的養老社區——靜海康寧津園做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精準推送,由工作人員向居住會員轉發預警信息,每次受眾約1000餘人次。
另外,在社區醫院及地區醫院推行家庭簽約醫生轉發預警信息的同時,我和創新中心老專家王林教授也開展老年慢病防治工作,對家庭簽約醫生做關於氣象醫學、高血壓處方等慢性疾病方面的專業培訓,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為老年人提供腦卒中篩查防治與管理。

對社區醫生進行腦卒中防治及高血壓處方培訓。
南都:天津的氣象風險預警模式未來有可能在全國更大範圍推廣嗎?
李新:我們已與北京市中關村醫院、河北省邢台人民醫院達成合作平台,同時通過國產手機的野外救援功能推送到京津冀用戶,每次受眾約35萬人次。未來我們計劃將預警範圍擴大到更多京津冀地區,已經起草並聯合京津冀專家簽署《關於推動京津冀健康氣象服務協同發展倡議書》,呼籲京津冀聯合發佈腦卒中氣象風險預警。
另外,我們還獲得國家財政部國合項目-亞行技援項目的支持,未來計劃構建氣象風險下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共病危險分層預測模型,針對不同危險因素進行精準預警,並將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廣至全國乃至亞太地區。
采寫:南都記者郭若梅 發自北京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