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人這輩子最怕的,就是突然倒下,什麼都來不及說。
尤其是腦梗,這種說來就來的病,說嚴重吧,有些人搶救得當還能活下來,說輕鬆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就算命保住了,大腦受了損,手腳不聽使喚、語言表達困難、思維混亂……
這些後遺症一個都不少。可偏偏,腦梗這個病,它從來不是無緣無故找上你的,它背後一定有「預兆」,只是很多人都沒當回事。
問題是:為什麼有些人年紀輕輕也中招,而有些人活到八十歲都安然無恙?到底腦梗是怎麼挑人的?
我見過太多腦梗患者的模樣,也看過太多家庭因為腦梗陷入困頓。
有的人發病前幾天就總喊頭暈,覺得胳膊使不上勁兒,但沒當回事;還有的人突然一邊臉歪嘴斜,家人嚇得直接送來急診,結果一查就是腦梗。
有個五十多歲的男患者,平時不胖不瘦,也不抽煙喝酒,甚至愛爬山鍛煉,突然在一次晨跑時就暈倒在地,被好心人送來醫院,最後確診腦梗,那時候家屬一個勁兒問我,為什麼會這樣?
我只能告訴他們,有些危險因素它就像定時炸彈,平時藏得好好的,一旦引爆,後果就不堪設想。
更讓人感慨的是,有不少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也開始中招,這種趨勢其實已經不是個別現象,而是越來越普遍的警示——所以我們真的要搞明白:腦梗,真不是說來就來,它是身體積怨已久的「抗議」。
睡覺時把窗戶關得嚴嚴實實
有些人一到晚上就把窗戶關得死死的,哪怕屋裡憋得發悶也不肯開一條縫,怕冷、怕風、怕着涼,說是「封閉式睡眠」更安心。可你知道嗎?這種睡覺方式,其實是讓腦梗一步步逼近你自己。
為什麼?因為密閉環境下的氧氣流通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夜間,人體的新陳代謝依舊在進行。
大腦對氧氣的需求量並不少,氧氣不夠時,腦部血管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狀況,這種缺氧狀態要是長期反覆,大腦血管的彈性就會慢慢下降,血液變得更黏稠,血栓的機會也隨之增多。
我記得有個患者,平時生活很規律,也不胖不瘦,但就是有個毛病,家裡冬天供暖,他還要加個電暖器,每晚都把卧室門窗關得像密封罐一樣。
那天夜裡他突然醒不過來,被家人送到急診,一檢查,是腦梗。他自己都懵了,說怎麼可能,自己又不抽煙不喝酒,還每天跳廣場舞。
可我們分析下來,最可能的誘因就是長期睡眠環境過於封閉,血氧濃度低,讓大腦血管慢慢「憋壞了」。
常年保持「緊張臉」的人
有些人臉上總掛着緊繃的神情,不管是上班路上、地鐵里、還是在家裡做飯,都像在準備一場隨時爆發的「戰爭」,這種情緒上的緊張,其實和腦梗之間關係可大着呢。
你可能會覺得情緒怎麼會和血管有關?可我告訴你,情緒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卻能直接影響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尤其是長期處於焦慮、易怒、壓抑狀態的人,他們的交感神經會持續活躍。
這種狀態下,血管會一直偏向收縮,血壓升高,血流速度變快,血液里的成分也容易發生變化,久而久之,腦血管就像被反覆擰過的水管,彈性變差、容易堵塞,最終形成血栓。
有個患者,年紀不到四十,沒什麼基礎病,但她有個習慣,就是總繃著臉,幾乎不笑,同事們都說她壓力大得像根繃緊的弦,某天在辦公室突發腦梗,人還沒倒地之前就開始說話不利索。
送來醫院後我們詳細問了她的生活狀態,發現她長期熬夜加班、飲食不規律都不說,最關鍵的是她總處在一種「戰鬥」情緒里,心裏壓着太多事卻不發泄。
我們查閱了一些心理神經相關的資料,發現長期負面情緒會導致大腦皮層內某些區域的功能紊亂,影響腦血流的穩定性,甚至促使凝血機制提前啟動。
所以你說,一張「緊張臉」,可不就是一個提前點燃的導火索?
吃東西太快
你肯定見過那種人,吃飯風捲殘雲,三分鐘就把一碗飯吃得乾乾淨淨,說是節省時間,其實是拿健康在開玩笑。
很多人不理解,吃飯快和腦梗怎麼扯得上關係?但你聽我慢慢說:吃飯這個動作其實不只是填飽肚子,它牽扯到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多個環節。
吃得快,會讓食物突然大量進入胃部,刺激副交感神經突然過度活躍。
身體為了應對這種「衝擊」,會自動調節血液分配,把更多血液調往胃腸道,腦部供血就相應減少,尤其在飯後短時間內,大腦容易出現短暫的低灌注狀態。
這種狀態如果經常發生,哪怕你本身血管沒有多嚴重的問題,也容易加重微循環障礙,時間久了,大腦局部區域供血受限,就為腦梗「鋪路」。
有位患者,經常在路邊隨便扒拉兩口就出車,幾分鐘搞定一頓飯,覺得自己還挺節約時間的,直到有天在等紅燈時突然暈過去,之後查出來是輕型腦梗。
他怎麼都想不通,說自己沒病沒災也不熬夜,就是吃飯快點怎麼就出事了,我只能告訴他,是身體被他這個習慣給「整不會了」。
經常憋尿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憋尿也是腦梗的「幫凶」,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忙起來了就愛憋尿,覺得等忙完了一起解決更省事。
但問題是,憋尿的時候,身體其實是在「報警」的,膀胱的壓力在增加,交感神經被激活,血壓隨之上升,心率也會加快,這時候身體是在努力對抗「內在壓力」。
與此同時,血液中的兒茶酚胺水平會上升,它是一種能促使血管收縮的物質。
這種狀態下腦血管也容易出現應激性的收縮,尤其是原本就有輕微動脈硬化的人,更容易因此誘發腦血流異常,血液容易在腦部堆積形成血栓。
我們醫院裏接診過一個40歲左右的患者,腦梗發作前正趕項目,說是連廁所都沒顧上去,強忍了一個多小時,結果就在他站起來那一下,眼前一黑就倒了。
這種案例在工作節奏快、壓力大的行業里特別多,憋尿其實不僅對膀胱不好,更是對血管的一種「隱形折磨」。
其實腦梗這個病,它就像一隻慢慢靠近的貓,不聲不響、沒有預警,但一旦撲上來,就是撕咬不放的命門。
它並不總是從你想像中的大問題里出現,而往往是從你一點點無所謂的小習慣、小情緒、小動作里找到了突破口。
所以別再覺得自己「還年輕」「沒毛病」,也別再小看生活里那些看似「無害」的細節,其實身體有時候不像機器,不會發出刺耳的警報聲,可它會用病痛告訴你,你忽略的,正在變成代價。
真希望你能早點明白,健康這件事,從來不是大張旗鼓地去做什麼,而是從生活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里,慢慢去修正、去堅持。
因為人不會無緣無故患腦梗,但你要是長期跟它「握手言和」,它也就真的來了。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預防腦梗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1]王軍.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與優質護理在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