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遍地是金」的減肥市場里,處處都是隨時能要命的減肥產品。
有人想賺快錢,有人想快速減肥擁有一個完美身材,兩者「雙向奔赴」支撐起了一個龐大且肥得流油的減肥市場,殊不知這背後其實是一場以「性命」為籌碼的賭局!
尤其是這款減肥產品,嚴重可致人死亡,已經有許多店鋪被查封,你還在買嗎?
「速效瘦身」的健康賭局
2025年3月,蘭州警方破獲了一起橫跨28省的「毒咖啡」案件,查獲了13萬袋含西布曲明的減肥產品,涉案金額超1500萬元。
這場行動揭開了減肥市場中的那個最黑暗的角落,在「快速瘦身」的誘惑下,一場以健康為籌碼的賭局正在持續上演。
整個賭局從始至終仍舊有許多人蒙在鼓裡,消耗着自己的健康,讓商家賺了個盆滿缽滿,在這背後的一個最大「殺手」就是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就像一個被禁了14年的幽靈,他究竟有何危害?為何明明被禁卻依舊陰魂不散?
西布曲明曾是減肥藥界的明星成分,它能通過抑制中樞神經讓人產生飽腹感,但早在2010年,中國就因其嚴重副作用全面禁用該成分。
過度服用後所表現出來的口乾、失眠僅是表象,更嚴重的是可能引發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致命風險,雖然在我國明面上被禁止使用,可在減肥市場的黑暗中,這個「健康殺手」卻從未真正消失。
一些無良商家的地下工廠將其碾磨成粉末,混入咖啡、糖果甚至茶葉中,曾在甘肅查獲的窩點裏,塑封機旁堆着印有「純天然」字樣的包裝袋,防偽標籤與快遞單上的「玩具」字樣形成荒誕對比。
而在暴利驅動下,一盒成本不足10元的「毒咖啡」,轉手就能賣出700元高價,利潤率堪比毒品交易。
減肥產品的致命狂歡
在這條產業鏈中,整個流程運作精密得令人咋舌,上游的化學作坊通過暗網採購原料,中游的包裝團隊偽造質檢報告與防偽碼,下游的分銷商則在短視頻平台扮演「減肥導師」。
一位被捕的「庫管員」供述,他們通過小眾聊天軟件溝通,消息「閱後即焚」,物流則用「日用品」標籤掩護,所以整個流程如果不針對性的檢查很難發現問題。
當網絡購物逐漸成為常態,社交平台就成為了重災區,許多博主們打着「揭秘行業內幕」的旗號,實則兜售含違禁成分的產品。
有團隊專門製作「實驗室測評」視頻,用燒杯、顯微鏡營造專業假象,實則連檢測設備都未通電,更諷刺的是某些「減肥成功案例」竟是同一位模特變換妝容拍攝,只需PS修圖就能讓同一個人「月瘦20斤」。
面對花樣翻新的犯罪手段,傳統監管顯得力不從心,每當監管有新的打擊手段,這些無良商家總能有新的對策。
一家被查封的網店曾同時使用32個虛假營業執照,IP地址遍布東南亞多個地區,洗錢團伙通過虛擬貨幣交易,將贓款分散至數百個電子錢包,而「種草筆記」「素人分享」等軟性廣告,更讓監管部門難以界定其商業性質。
2024年起,市場監管總局試點AI廣告監測系統僅半年就識別出4.6萬條涉減肥產品違規內容,某電商平台引入區塊鏈溯源技術,讓每件商品的原料、生產鏈路可查,但這套系統覆蓋率尚不足30%。
這些背後不僅僅是需要監管部門的努力,同樣也需要消費者自身的覺醒,必須知道減肥沒有捷徑可言,而之所以十多年來西布曲明能夠陰魂不散,還有很大程度上根源於當今時代,焦慮引起人們的不理性消費。
焦慮催生的非理性消費
在「顏值經濟」裹挾下,減肥已成為跨越年齡階層的集體焦慮,某電商平台數據顯示,2024年減肥產品消費者中,BMI指數正常者佔比達47%,甚至有12%的購買者屬於偏瘦群體。
這就說明了有許多消費者並不需要減肥,只是擔心自己變胖所以選擇了購買各種以減肥為口號的減肥產品,而這種焦慮則被商家精準轉化為商機。
曾經有一款標註「抑制食慾」的巧克力,實際成分與普通糖果無異,卻因包裝上的「負卡路里」概念溢價8倍。
這還只是普通的巧克力,而以西布曲明為原材料消耗了人們健康的代價則更加觸目驚心!
武漢某醫院接診的23歲女性,因長期服用含西布曲明的代餐粉,出現腎功能損傷,杭州一位白領誤信「植物酵素減肥」,連續腹瀉導致電解質紊亂送醫急救。
這些案例背後無一不在說明許多人為了減肥病急亂投醫,十分容易相信網絡上的各種虛假營銷廣告,而這也是消費者對「躺着瘦」幻想的致命沉迷。
想要改變這一情況,最直接的自然是需要相關部門的努力,深圳試點「減肥產品紅黑榜」,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投訴與抽檢結果,動態更新風險清單,浙江要求網紅帶貨必須展示檢測報告,違規者最高面臨百萬罰款。
當相關部門有所行動後,在法律方面自然也要有更加沉痛的重拳落下,2024年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制售含違禁成分食品的最高刑期提至無期徒刑。
只有一次把這些無良商家打到害怕,他們才會去考慮繼續違反犯罪的後果,除了這些以外消費者的覺醒也十分關鍵。
消費者必須十分清楚減肥沒有什麼捷徑可言,說到底就是需要管住嘴邁開腿,北京的某三甲醫院也推出了「科學減肥門診」,用體脂檢測、代謝評估取代盲目節食。
如今短視頻平台也開設了「反套路」專欄,拆解「7天瘦10斤」背後的化學騙局,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回歸本質,開始追求科學健康的減肥。
但這場較量遠未結束,當某直播間仍在叫賣「神秘減肥秘方」時,在另一個城市的某個角落裡,依舊會有人因為身材焦慮而選擇下單,這註定是一條漫長的較量。
信息來源:
環球網 3月27日發佈《這種咖啡不要喝,內含有害成分,嚴重可致死!已查封多家店鋪》
長春晚報 3月26日發佈《不要喝!嚴重可致死!已查封多家》
新華網 3月25日發佈《號稱速成減重的「瘦身咖啡」會致病!內含這種禁售有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