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衝突期間,印度悄然扮演了一個精明的「國際倒爺」角色。它一邊以「全球南方團結」為名,大舉購入俄羅斯打折原油,轉手高價倒賣至能源緊缺的歐洲,賺取巨額差價;另一邊又屢屢以「證件不全」「價格超標」或「制裁風險」為由,將滿載俄油的船隻拒之門外。可以說是一個妥妥的「利己主義者」
當下,眼看這場持續三年之久的衝突終於顯現出了停火的跡象,印方這邊,就再次抓緊時間,給俄羅斯上了一課。
(普京和莫迪)
日前,俄媒再次報道稱,作為俄羅斯原油海運貨物的最大買家,印度近日再次拒絕一艘滿載北極原油的俄羅斯油輪入境。
俄媒表示,這艘懸掛坦桑尼亞國旗的油輪「安達曼天空」號,裝載了從摩爾曼斯克港運來的10萬噸石油,按照計劃抵達印度瓦迪納爾港,為國有印度石油公司的煉油廠提供原油。然而,在油輪抵達之後,印方港口入境處卻拒絕了其入港的請求。
印方的說辭是這樣的,凡是船齡超過了20年的油輪,必須持有國際船級社協會成員或印度海事局授權組織頒發的安全證書。
當下這艘「安達曼天空」號油輪建於2004年,在2024年12月份時還曾訪問過印度,當時通行沒有任何問題。同時,該油輪也擁有達喀爾級證書,但是印度當局並不承認。
在印方的阻撓下,俄羅斯這艘油輪還漂在海上,俄羅斯一家保險公司將承擔天價的保賠險。俄烏衝突三年時間裏,印度方面沒少在這一領域給俄方出難題。但是俄羅斯這邊,由於局勢所迫必須要抓住印度這個能源需求大國,所以始終沒把這些問題擺在檯面上去質問印度。
但如今特朗普上台後,美俄關係緩和,國際局勢已然出現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俄方一邊也迅速宣布,俄總統普京已經開始做起訪問印度的準備了。到時候,恐怕莫迪就得給普京一個交代了。
(油輪)
對於印度來講,其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有自己的戰略考量的。
首先就是要讓自己保持平衡外交,對沖美俄關係緩和的潛在風險。
儘管印度長期依賴俄羅斯能源,其進口的俄羅斯原油,占其原油進口的30%以上,但美俄關係緩和,就可能削弱俄羅斯對印度的「特殊優惠」。之後,俄羅斯若因美歐制裁放鬆而重返歐洲市場,極大可能將減少對印度的折扣石油供應。印度此時限制俄油輪入境,既是對俄羅斯的談判施壓,也試圖分散能源供應風險,強化與中東如沙特和美國的能源合作。
特朗普這邊,雖然改善了對俄關係,但並未完全解除對俄制裁。印度如果過度依賴於俄羅斯的石油進口,可能會違反美國的《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這無疑會將印度置於一個棘手的境地。此外,美國近期明確要求印度降低關稅並調整其貿易政策,這對印度來說也是一個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通過限制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印度試圖以此向美國示好,以期換取美國在貿易談判中做出更多的讓步。
其次,印方則是要緩解國內的通脹和財政壓力。
現階段,印度盧比貶值嚴重,導致進口成本上升,雖然俄羅斯原油是折扣價,但是由於西方保險禁令增加,運輸成本也增加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若是印度能限制俄羅斯油輪入境,便可倒逼俄羅斯提供更加優惠的到岸價條款,甚至要求以盧比結算,降低印度外匯消耗。
再者,印度長期標榜「不結盟」傳統,但在美俄博弈中實際採取「多向結盟」策略。如今通過此次行動,便可向國際社會展示其不受美俄關係變化左右的姿態。
(莫迪和特朗普)
最後,則是要為未來和俄羅斯的談判預留籌碼。
當下,印度正在和俄羅斯談判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合作,限制傳統原油進口可迫使俄方在液化天然氣價格和股權分配上讓步。此外,印度希望參與俄羅斯遠東開發計劃,但要求獲得更多技術轉讓和本地化生產權益。
此外,印度還是俄羅斯武器的最大買家,佔俄武器出口的23%,但近年因美製裝備增加,印度需平衡軍購來源。此次能源限制可向俄傳遞信號:若俄不願在s-500防空系統技術轉讓上妥協,印度可能進一步轉向美歐裝備。
總之,印度的這一行動,既利用美俄緩和窗口期調整了能源布局,又通過經濟槓桿謀求了地緣利益的最大化。但之後若美俄關係進一步緩和,西方國家逐步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印度左右逢源的空間將大幅收縮。到時候,印度還能成為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心中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