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帝企忍受黑暗寒冷只為守護
從黑暗陰冷的畫面轉場,就看到憨厚可愛的北極熊,第一次爬出洞口的北極熊,小心翼翼地走在斜坡上向著熊媽媽靠近。 熊媽媽冬眠的5個月沒有進食,身形消瘦,卻還是將最後的脂肪轉化為了奶水,餵養自己的熊寶寶,媽媽的愛不分種族。
第一次爬出洞口的北極熊寶寶
熊媽媽在冰面融化的時候,會帶着熊寶寶一起去捕獵海豹作為食物,新世界新奇又危險,超過一半的小北極熊會在冰面融化的時候死去。
調皮的熊寶寶
由北往南,加拿大北部荒野,近300萬隻從出生就必須學會奔跑的北美馴鹿,需要從北極凍土帶經過尋找鮮嫩的草場,在路程中還要時刻應對隨時出現的聰明的狼群。
被狼追捕的北美馴鹿
穿過沒有生物棲息的針葉林,到達北緯50°地區的闊葉林,這裡夏季生機盎然,動物的遊樂場,熱鬧非凡。可是到了冬天萬物凋零,動物們面臨著沒有食物的困境,要麼遷徙,要麼冬眠,還有的被迫選擇挨餓。比如俄羅斯的阿穆爾豹,世界上最珍惜的貓科動物,現存40約只,在冬天來臨的時候也只能吃腐肉。
阿穆爾豹媽媽和豹寶寶
往南路過櫻花盛開的日本,奼紫嫣紅。
日本盛開的櫻花
到了美國的落葉林,樹木開始凋零,30萬隻花臉鴨被迫遷徙至朝鮮半島以躲避西伯利亞的寒冬。
開始凋零的落葉林
遷徙的花臉鴨
再往南,就到了沒有四季變換的熱帶地區。熱帶地區樹木旺盛,生物種類繁多,佔了全球動植物的50%,單新幾內島的極樂鳥種類就有42種。極樂鳥種類多,使出渾身解數討雌性極樂鳥歡心的雄性極樂鳥,像極了你哄女朋友的樣子。
極樂鳥的一種
再往南就是神秘莫測的海洋,南非好望角是十分富饒的水域,水生動物物種繁多,比如海豹,比如大型食肉動物食人鯊。
捕食海豹的食人鯊
海洋上的大風過海過洲入內陸,吹過撒哈拉沙漠,引起世界上最大的沙塵暴,塵土飛過半個地球,給亞馬遜的叢林帶去養分。而經過印度洋的風帶着濕氣向北而去,吹至喜馬拉雅山,空氣上升氣溫下降,形成季節雨。
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
沙漠佔據了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並且還在逐年增加。都知道沙漠最缺的是水源,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在旱季有上千頭大象遷徙尋找水源,與此同時,非洲南部的大部分動物都向著內陸三角洲奧卡萬戈沼澤遷徙,奔向生命之源--水。
遷徙尋找水源的象群
到奧卡萬戈沼澤可以看到,各類動物都遷徙而來,比如怕淌水的埃及狒狒,比如水牛。
「綠洲」奧卡萬戈沼澤
畏懼淌水的埃及狒狒
畫面很美,看似一片祥和,卻也上演着被獵殺與被獵殺的戲劇,鬣狗成群結隊,分工合作的捕殺黑斑羚,詮釋了生存法則--弱肉強食。
鬣狗圍捕黑斑羚
南極在長達了四個月的黑暗之後,終於迎來了光明,溫度回暖,小企鵝從帝企的腳下鑽出來,象徵重生,終熬過黑暗,迎接曙光。
光明開始降臨南極
鑽出的小企鵝
從南極到北極,紀錄片並不長,但處處都透露着令人深思的警示和啟示。
1、以黑暗來臨為始,以新生和光明降臨為末,告訴我們黑暗,艱難困苦都是暫時的,熬過寒冬,總會迎來光明,渡過劫難,終將重生。
2、冰面融化而死去的小北極熊,被狼群追捕的馴鹿,亦或者鬣狗圍獵的黑斑羚,都在告訴我們弱肉強食的道理,同時也在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講究方式方法,對敵講究策略才能事半功倍。狼群橫衝直撞進馴鹿群,引起恐慌,再逐個擊破。鬣狗分工合作圍捕黑斑羚,動物捕獵尚能講究策略方法,那生而為人,有什麼理由盲目行事呢?
3、熊媽媽哺育小北極熊,象媽媽引導小象,是在告訴我們媽媽教育孩子,為孩子無私付出。同時北極熊媽媽在熊寶寶出生沒多久,帶着小北極熊去狩獵也是在告訴我們,不能一味的保護和溺愛孩子,在適當的時候,要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感悟,去經歷。
4、除此以外,紀錄片多次強調樹木,陽光,水,等自然因素對生存環境的影響,也是在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珍惜生存的環境,大自然給予我們生存的必須,我們也應當愛護和珍惜大自然的「血淚」。